• 中国出版家(陈翰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出版家(陈翰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61 6.6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顺华|编者:柳斌杰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94912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308350

上书时间2024-06-1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顺华,1980—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7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研究。主持或参与、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基督教传播与近代青岛社会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古今青岛》3部。主编《中国广告史》《中外广告史》等书。在《文史哲》《孔子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及SCD源期刊引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平民之家  书香少年
  一、身世
  二、书香少年
第二章  燕京大学  新闻学子
  一、就读燕京大学新闻学系
  二、学生会职员
  三、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
第三章  报人生涯  另类潜伏
  一、初出茅庐
  二、活跃于成都、重庆新闻界
  三、上海《联合晚报》的总编辑
第四章  香山执教  桃李天下
  一、从“白区”到“红区”
  二、从新闻训练班班主任到新闻学校校长
  三、讲授国际时事课
  四、校长的日常做派
第五章  掌舵商务  承前启后
  一、从《学习》杂志编委到商务印书馆总编辑
  二、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出版
  三、对真理的追问
  四、出版中外文辞书
  五、出版《外国历史小丛书》
第六章  家国情怀  勇拓新枝
  一、重回出版界
  二、辞书出版十年规划及实施
  三、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
  四、破解“书荒”
  五、《读书》与“读书无禁区”
  六、未竟之志
陈翰伯编辑出版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陈翰伯(1914—1988),编辑出版家、新闻家、国际问题评论家。1945年任《新民报》副总编辑,1946年协助潘梓年筹办《联合晚报》,任总编辑。1949年2月任新华社总社编委兼国际新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职中宣部主管《学习》杂志的编辑工作,后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文化部出版局局长、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等职。参与创办《读书》杂志。1978年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晚年曾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 他主持商务编政期间出版了近400种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几乎将16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一网打尽。这些书选题经典,译者权威,译校严谨,编辑倾心,成为商务印书馆的常销也是热销品种。到国家出版局后,为甩掉我国“大国家,小字典”的落后帽子,制订辞书出版规划,为《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藏汉大辞典》等辞书的早日问世殚精竭虑,为我国辞书出版事业跨进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

精彩内容
 第一章平民之家书香少年一、身世1914年3月14日,陈翰伯出生于天津。
此时离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相去两年,帝制已灭,新局正开。民国初年的天津,早已是闻名全国的大都会,大街上,人们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
,新的旧的、土的洋的,汇集在一起,透露出这座城市的中西兼容、古今并蓄。
在天津,不同于传统的新局面其实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即已开启。天津是明代的“天津卫”、清帝国的畿辅首邑,也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1860年以后,天津辟为通商口岸,英、法、美、德、意、日、俄、比、奥等围相继在天津设立租界,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海河两岸九国租界并存共生,数十年间,天津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
开埠后,西方文化迅速进入天津,特别是租界内一派西式风情。1888年《中国时报》曾这样报道天津:“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恶心的可恨的道路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并且装了路灯,使人畜都感到舒服。与此同时,城壕里的好几个世纪以来积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城市环境的变化只是表面,深入一点,便会发现天津社会生活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机器制造等近代工业,铁路、轮船等快捷的交通方式,电报、电话、电灯、自来水等便利的生活手段,公园、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报刊、出版、学校等文化教育事业,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现代理念及相关制度,等等,这些数千年中国不曾有过或被忽略的东西,都逐渐出现在天津人的生活中。
从西方人踏上天津这片土地起,随着时光的流
逝,西方文化从物质到精神,从思想观念到日常起居,逐渐渗透到天津,影响着天津人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人们直接感知到西方人物质生活的富有、科学技术的先进、教育出版事业的发达、社会管理的文明。尽管质疑声、反对声从未消停,但学习、效仿西方逐渐成了时代潮流。无论官府、民间,也无论社会名流、平民百姓,都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或深层或表面地与西方文明扯上了关系。
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主政天津达25年,他倡导效仿西方,大办实业,把天津变成了全国洋务运动的中心。
开埠和洋务运动促使天津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工商贸易、交通、通讯、教育、报刊等都日渐兴盛,吸引着全国各地人口流人,富商巨贾、官绅士人、平民百姓纷纷来此地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其中就包括陈翰伯的父亲陈受之。
陈翰伯祖籍是今江苏苏州木渎镇。木渎在苏州城西南约5公里处,是沪、苏、浙交界之地。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相争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