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小太阳(震后少儿成长手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0.35
2.7折
¥
3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向思宇//罗鸿|责编:朱兰//蔡曦
出版社四川文艺
ISBN9787541150579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1201688394
上书时间2024-06-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震后重组再生育家庭大体可分为XX型、XY型、YX型和YY型四类。XX型,是指男女双方在地震中均丧偶失独,然后重组再生的孩子家庭。X表示矛盾交叉集中于一点,这个点便是再生育的孩子。XY型,其中的X指男方丧偶失独,Y指初婚女方。YX型,Y指初婚男方,X则指丧偶失独的女方。YY型则是男女双方属于原配,子女在地震中遇难后再生(领养)的家庭。北川羌族自治县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贾德春,根据遗传学观点,将“5·12”大地震后重组再生育家庭进行了分类。
——采访手记"
商品简介
作品围绕北川、汶川及什邡等地“5.12”重灾区的再生育家庭,以访谈形式,真实感人地讲述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再生育家庭子女的出生和成长,从少儿成长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面对新生活的灾区人的生活现状。
作者简介
向思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小说家》《报告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200多万字。作品被《新华文摘》转载,入选《中国近期新文学作品排行榜》《2009中国报告文学年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等。《筑巢》获第五届《北京文学》奖。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太阳照常升起》《中国甜城兴衰记》《中国西南乡村教师》(2011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篇目扶持),中短篇报告文学集《太阳祭》。
目录
篇一 YY型家庭
(上)绵阳北川
第一章 不期而至降临的孩子
第二章 儿哪,你就是妈亲生儿
(中)德阳红白
红白镇上的小院人家
(下)汶川映秀
第一章 映秀街上,丁字路口小超市
第二章 小镇缝补人家
篇二 XX型家庭
第一章 羌族妈妈与她的孩子
第二章类似爷孙辈的父女
第三章 “谢”老板与做试管婴儿的妻子
第四章 灾难夺走的,老天给还了回来
第五章 针对性“撒谎”的妈妈与两个犯傻的孩子
篇三 XY型家庭
第一章 让孩子的成长不再孤独
第二章 瞧,嘉绒客栈这一家子
篇四 YX型家庭
长大了要当保姆的女孩
篇五 罗汉寺的罗汉娃
第一章 衲子,不一般的百衲衣
第二章 “先天不足”的肖子轩
第三章 比相貌更美的是陪伴
第四章 什邡有个罗文松
外篇一 困惑·尴尬
困惑的北川
尴尬的映秀
外篇二 “所见略同”的家长
比再生育更难的是再教育
闪亮学校校长
内容摘要
向思宇、罗鸿著的《废墟上的小太阳》围绕北川、汶川及什邡等地“5·12”重灾区的再生育家庭,以访谈形式,真实感人地讲述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再生
育家庭子女的出生和成长,从少儿成长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面对新生活的灾区人的生活现状。
主编推荐
"本书是一本以独特视角写“5•12”灾后十年的报告文学。以大震后重组再生育家庭为切入点,以访谈的形式真实记录了“5•12”大地震后四类失独丧偶重组家庭再生育子女的成长经历,以及随之而来的矛盾和困惑,真实记录了这些家庭的生活状况,作为在一个特殊时段的特殊人群的历史实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第一章 不期而至降临的孩子周弟芬说给儿子报了他喜欢的绘画兴趣班,但儿子不去,问为啥不去他也不说。我替母亲问面前的儿子。小弟弟告诉爷爷,你为什么不去呢?他看我一眼
,又看旁边的妈妈,然后低了头,小声说道:“怕花钱。”——采访手记刚醒来不久的新北川,清晨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朗。空气中混合着露水的湿润和树木的清香。歇息了一
晚的街道两旁的行道树显得倍儿精神。摩托车轮碾压在柏油路面上发出好听的“哧溜”声。一路上,行人稀少;车过十字路口,挂在那儿的红绿灯显出少有的慵懒。那忽闪着的半亮的灯光,像是没有睡好觉的夜猫子眼睛,好在早晨的车辆不多,片刻的慵懒和半亮的灯光对早晨县城的交通倒也无大碍。绕城流淌的安昌河,伴随我们一程之后,在通往图书馆的小桥这头停了下来,在哗哗声中与我们“话别”而去。
“就是这儿了,”北川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贾德春手指前面,“那儿就是图书馆,你采访完了给我打电话。”告别贾德春,我径直往几步开外的图书馆走去。
远远的,图书馆门口那儿站着一个头不高的中年女人,那是李春,为我约好了访谈对象的原北川图书馆馆长。相互招呼后,我随李春进了阅览室。
在阅览室坐下不一会儿,窗外下起了小雨,淅沥的雨声愈发衬托出阅览室里的静谧与安宁。清晨阅读的人不多,一对母子坐那儿看书尤其引人注目,孩子大约六七岁,在专注地看着一本动物图案的画册,母亲面前也放着书,但她几乎没有看,只是慈爱地看着
孩子,目光温馨而充满爱意。
李春跟我说,母子俩每周日都会早早地来到图书馆,母亲是来陪孩子的。
“噢。”我打量着这对母子。
“是这样,”李春看着我,“我在图书馆门口碰到她,问她们那儿有‘5·12’地震后再生育的孩子没有?她说她就是。我说那好你跟我来,这儿有个作家要采访你。”“噢?”我喜出望外之余也有点担忧:但愿这一
个能讲出些有特点的东西,不像事前约谈的一个基本上没能说出有价值的东西。我看着面前的中年女人:“你叫什么名字?”“周弟芬。”中年女人说。
“呃,这样吧——”我看着周弟芬,“你就讲你怎样怀上这个娃儿,娃儿出生后你怎样带他和教育他。嗯,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拉拉杂杂就可以了。”周弟芬眼睛一亮:“就这样讲噢?”“就这样讲。”“我叫周弟芬,今年46岁,北川漩坪人。我们母子俩来北川新县城居住已经五年了。”现在,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一天三餐在家里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