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设计六十年
  • 日本设计六十年
  • 日本设计六十年
  • 日本设计六十年
  • 日本设计六十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设计六十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5.85 3.9折 145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内田繁|责编:陈屹|译者:张钰

出版社文汇

ISBN9787549638918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45元

货号1202850962

上书时间2024-06-1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日】内田繁
1943年生于日本横滨市,1966年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1970年创办了内田设计研究所。作为日本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师,他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进行设计工作,他还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和演讲,以及多次担任国际设计大赛的评委,他曾在米兰、纽约、首尔等地举办展览会,希望借这些活动,促进设计的发展与融合。2016年11月21日去世,享年73岁。内田繁设计生涯中获奖无数,其中包括:日本的设计类大奖“每日设计奖”、“商业环境设计奖”;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2000年);第一个以设计师的身份获得的紫授褒章(2007年)等。
主要设计作品:山本耀司的精品店系列、HOTELILPALAZZO、神户时尚美术馆、茶室“受庵·想庵·行庵”、CrestTower系列的内部空间设计、东洋旅店广岛等。
主要著作:《空间与日本人》《家具之本》《普通的设计》《DesignScape》等。
译者简介:张钰,代表译作有《日本设计六十年》《建筑诞生的时刻》《欲望的教育:美意识创造未来》

目录
1  战后设计之启程——20世纪50年代
  在被占领的废墟下
  进驻军的设计
  美军家属房
  设计运动之黎明期
  日本设计委员会
  优秀设计(Good Design)
  纯色就更胜一筹吗
  平面设计的集团化
  日本宣传美术会
  Graphic 55展
  设计的社会性发展
  G-MARK的启动
  每日工业设计奖
  战后的制造业与设计
  1951年——日本工业设计元年
  工业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
  开始出现工业设计师
2  对工业化社会的质疑——20世纪60年代
  高速成长的余波
  战后时代早已结束
  美式生活(American Way of life)
  新消费社会之形成
  工业化社会的矛盾
  世界设计大会
  东京奥运会
  梦想的超级特快列车
  国立屋内综合竞技场——丹下健三
  视觉传播与艺术总监
  “PERSONA小组展”——年轻人刮起的旋风
  “空间到环境展”
  室内设计的独立
  呈现道德秩序的内部空间——岩渊活辉的出现
  波普艺术带来的轻快的空间表现——境泽孝的挑战
  极简主义与价值转换——仓俣史朗的活跃
  典范的转换
  震撼世界之年——1968年
  激进主义——从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
  地下话剧与海报
  日宣美解散
3  从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20世纪70年代
  战后终结
  冲绳回归日本本土
  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日本列岛改造论
  石油危机
  政治道德改革
  1970年大阪世博会
  总体规划
  从城市规划到总体规划
  节日广场
  代表未来城市的世博会与景观计划
  冈本太郎与太阳塔、未来空间
  节日广场的自动装置与艺术家的参与
  企业策略与艺术总监
  百货店变身街道——西武百货店的文化策略
  从物质到现象——PARCO的形象策略
  对美的追求——资生堂的设计
  梦幻物语——三得利的广告
  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室内设计
  藤江纺织物与北原进
  吧尔康与内田繁、三桥育代
  “收音机吧”与杉本贵志
  “艺术收藏家之家”与植木莞尔
  乱步凌房与森豪男
  消失的混沌
  内部研讨会
  东京设计师空间与“ONE DAY ONE SHOW”
  70年代的服装设计动向——高田贤三与三宅一生
  DECOMAS委员会与CI的普及
  走向生活方式与个性化的工业
  70年代的社会与工业的动向
  团块世代的生活方式
  制造商的组织能力与工业的变化
  新游戏的诞生
4  设计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
  泡沫景气与泡沫时代
  日常性的丧失——泡沫期的设计
  变得更加多样的实验
  错综复杂的平面设计
  数字时代前夜
  田中一光的牵引力
  亚文化与杂志的盛行
  不断挑战的室内设计
  挑战多样性——扩张时代的需求
  酒店IL Palazzo在设计方面的合作
  “连续的时间”“被分割的时间”——饮食空间与时装店
  与服装设计师的对话
  推动文化的家具设计
  家具东京设计师周1988
  家具设计之于日本人的意义
  走向世界的服装设计
  被创作的流通与工业
  新流通方式的抬头
  无印良品与AXIS
  被组织化的工业
5  在环境时代生存的设计——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
  后泡沫期社会的设计
  看向日常的眼光
  三宅一生的周边产品
  褶皱革命
  探求制衣原点诞生的服装
  不断扩大的平面设计师的领域
  数字时代兴盛之中
  商品开发与传媒设计
  地方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
  从茶室看到的
  米兰家具展的价值是什么
  环境时代的新工业
  可持续性与通用性
  自由设计师们的建议
  后泡沫期的城市与设计
  不断变化的东京风景
  地区开发与设计总监
  战后设计贯穿了什么
  “SO+ZO”展的意义
终章  以人为本的设计
  何谓设计
  设计与人类文化学
  脱离物质至上主义
  从“物质逻辑”到“关系逻辑”
  21世纪设计的应有姿态
  “弱小”感觉的设计
  变化·细微·当下
  今后的设计
  人类·社会共同体·关系
  设计·信息·印象
  设计·环境·技术
结束语  从“无常观”到“无常美观”
  “美”是一种哲学
  何谓“侘”之样式
附录
  图片版权说明
  中译人名索引
  参考文献
  日本年号与公历对照表

内容摘要
本书由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所撰写,讲述了二战后60年来,日本在设计上的不断发展。内田繁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时间为写作脉络,将日本60年来的设计发展娓娓道来,我们可以透过日本设计的起步、发展、兴盛,直抵日本设计的精神内核,解读“日本设计”无论作为文化力量,还是实体形态,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同时,本书精选日本近六十年来重要的设计运动、设计作品、交流活动,展现日本工业界、艺术界、文艺界、企业等通力合作,创造设计促使日本制造繁荣、使设计成为日本名片的努力和成果。

主编推荐
◆ 从盲目抄袭到影响世界,一本书说透日本设计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 1950-2012,一本关于日本设计的百科全书,透彻解读日本设计美学理念
◆ 涵盖多个设计领域: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视觉设计.....
◆ 详细梳理日本设计发展史:日本设计委员会、平面设计集团化、东京奥运会、大阪世博会
◆ 全面介绍战后日本设计师:龟仓雄策、丹下健三、田中一光、三宅一生、安藤忠雄、原研哉……
◆ 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梳理日本战后六十年的设计潮流变迁
◆ 附录部分犹如一部日本设计师汇编,对近500位日本设计师做了简介和索引,一书多用
◆ 翻开本书,看日本设计十年完成一个飞跃,直到影响世界

精彩内容
日本人一直以来都与大自然共生,享受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淡水资源、美丽的国土及多彩多姿的季节变化,并由此培养出了与大自然相关的审美意识、对大自然的信仰乃至感情文化,形成了现在的社会结构。比如,因听从祖先传下来的地震一来就躲进山里的教导而获救的大有人在。我甚至觉得,所谓的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忽视了传统,却只偏听、偏信科学。
同样,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对本土文化的缺失有很深的感受。这或许是日本在战后引进美式民主主义的背后,也就是在第二次打开国门建造欧美模式社会的过程中,被侵蚀过多的原因。就像核电站事故报道一样,其实日本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公开信息的国家。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大部分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或隐瞒,谁也不提“责任”二字,包括最近几年频发的企业违法事件。在貌似已经成为现代化的法治国家里,有一种潜规则,就是执行法律时多少还保留着一些想要愚民的做法。战后的日本在经济上和国防上都需要依赖美国,人们对景气和股价忽喜忽忧,在大开发大发展的潮流中不断扩大进口资源。这种做法其实也是某种变相的破坏自然和重新利用,我们一边重复着这些行为,一边试图躲避生存风险。但我感到在这种似乎极有规律性的运转中,却缺少了一点点本土文化来调节和平衡这种生活方式。
走到今天,支撑战后国家发展的日本制造业已经呈现出了停滞的苗头,我认为现在恰恰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回顾日本固有的文化,重建生活的结构与核心骨架。正像明治维新时期我们曾经做过的那样,需要将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合,摸索哪些是只有日本才能采用的方式。而设计,本来就担负着一个重任,就是要把这种方式用实际的形状表现出来。设计,当然不是生存的必需食粮,但一定是能为生存的快乐做出贡献的精神食粮。设计,不应该成为某种商业工具,它应该是将古老再现于当下,以有形去表现无形的未来的一项工作。今天人们对设计的理解,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