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生怎样写新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小学生怎样写新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04 3.6折 36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祁人|责编:桑桑//晓寒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20568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1202771418

上书时间2024-06-1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导 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就产生了大量的诗歌篇章,诞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史称共和元年,而在此之前的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因此,从西周初年算起,中国的诗歌已有长达三 千多年的历史。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又诞生了中国的新诗,以1920年第一本新诗集——胡适《尝试集》的出版为标志,因此,中国新诗也有了一百年的历史。

 

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代诗歌与一百年历史的新诗,是一座融汇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哲学思想、人生经验、审美意蕴于一体的巨大宝库。博大精深的诗歌宝库,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美感经验,升华了人们的思想情操和人生境界,并引领人们成为精神健康和情趣高雅的人。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吟诗诵词的文化传统。儿童时代的学习,大多从背诵《诗经》或《唐诗三百首》开始启蒙,像《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传统的国学篇章,虽然文体上并非诗歌,但也包含了诗的韵味。

 

中国的古今名人,大多是在诗歌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诗歌丰富的文化营养,哺育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

 

北宋时期的宰相晏殊,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七岁就能赋诗作文,十四岁就考上了进士。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爷爷苏序爱好诗词,能够背诗千余首,在他的熏陶和带动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文学成就卓著,“三苏”的美誉名垂史册。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也都具有诗人情怀。毛主席就曾说自己在青少年时代能够背诵五六百首诗,他一生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词,公开发表的就有七十余首,其中许多是脍炙人口的篇章。其诗作反映了一代伟人的思想轨迹,记录了他领导革命事业的伟大历程。

 

可见,诗歌对于人们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旗帜鲜明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广阔的校园大力倡导真善美的诗学教育,通过阅读、吟诵、写作等形式,发挥诗歌引领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大事。

 

培养中小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既无愧于诗歌国度的传统美誉,也有益于启迪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崇高的理想情操,使人在通向未来人生的旅途上,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品质与生命理念。因此,把诗歌阅读、吟诵、写作与欣赏为形式的诗学教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纳入弘扬国学、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范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诗歌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首先,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滋养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和一脉相承的现当代新诗,融合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美学、美术、音乐、建筑、军事、外交等,可以说包罗万象。中小学生读诗、吟诗、写诗、欣赏诗的过程,犹如畅游于知识的海洋里,将极大地开阔视野、扩大胸襟,丰富对大千世界的认知。

 

其次,我国诗歌尤其新诗包容了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将启发青少年学生在通向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塑造富有弹性和立体的健全人格。当今社会的竞争环境,使人们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这是时代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弊端,甚至可能造成心灵的扭曲与人格的畸形。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广大青少年学生常常疲于应付考试的压力,当此之际,引导中小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读诗、吟诗、写诗,使之沉浸于诗意的情境中,感受诗歌丰富饱满的情感,将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滋养高雅、美好的情愫,从而减轻精神压力,增添有趣的生活内容。每当读诗、吟诗、写诗、欣赏诗的时候,一种美好的情愫与健康的人格质素,也将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里,润物无声地滋养和生长。

 

阅读、吟诵、写作、鉴赏等诗学教育形式,将使青少年学生吸收诗词营养,领悟生活哲理,升华人生境界,积蓄人格力量,增强生活自信,从而在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失志,拥有健康的人格心理,为人生积蓄无穷的能量。

 

最后,诗歌创作的本质是一种创新精神,学习诗歌写作也将启发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古诗词丰富多彩的意境营造,还是新诗多样化与先锋性的表现形式,都是诗歌标新立异、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的创新特质。诗歌的创新特性与青少年成长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一种天然的不谋而合,诗歌优美的意境和真善美的品质,将潜移默化地引领中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所有对美好事物的梦想和追求,乃是一切创造的源动力。

 

因此,诗歌具有传统文化资源的显著优势,优美的诗歌将为中小学生增添学习与生活的情趣,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提供广阔的空间,使成长的岁月变得充实而富有诗意。

 

 

 

 

 

 

众所周知,在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歌篇目大多是古典诗词,新诗寥寥无几,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于现代新诗相对而言还比较陌生,知之甚少。当此之时,倡导阅读、吟诵、写作与鉴赏新诗等诗学教育,有益于丰富青少年学生对我国诗歌的认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化自信。

 

新诗和古典诗词一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尤其当代新诗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又延续了“五四”以来新诗创新的精神,同时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思想性、丰富性、多样性方面都颇为突出,这些优秀诗篇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迄今为止,新诗诞生一百年来,有关新诗创作理论的出版物不计其数,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系统介绍新诗创作的入门读本。为此,本人特在《一首诗的诞生——中小学生如何写新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三十五年的新诗创作实践经验和写作心得,编著为《中小学生怎样写新诗》一书,以此填补出版和教学领域的这一空白。

 

本书旨在阐述新诗创作的一般规律,希望对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学习新诗创作有所启迪,并供所有新诗初学者借鉴。

 

 

 

结束语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充分珍惜时间,读一读新诗,写一写新诗,培养一点对新诗的兴趣,形成多元化的审美情趣,崇尚一种对真、善、美的诗意追求,让诗意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那么,在未来人生的旅途上,必将拥有一种美好的信念,由此获得心灵的自由。

 

诗人李瑛曾说,诗歌不能阻止一辆坦克,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为此,谨以诗的名义,祝福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朋友们,拥有诗意的人生。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什么是诗?什么是新诗?何谓诗人?

 

 

 

情绪是产生诗的原动力。

 

 

 

灵感好比一首诗的导火线,它将点燃和引爆诗的情绪。

 

 

 

没有想象力的充分发挥,那么就不成为诗,也便没有了诗意。

 

 

 

诗到语言为止。

 

 

 

构思的巧妙,关键在于要做到自然而然无雕琢之痕。

 

 

 

主题小、篇幅小的诗,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学习写新诗,在形式上可以自由、开放,不必拘于一格。



作者简介
祁人,当代诗人,1965年出生于四川荣县,中国诗歌学会创建者之一,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诗歌代表作有《命运之门》《和田玉》《爱情》《天上的宝石》。诗歌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韩文、俄文、罗马尼亚文、泰文、孟加拉文等语言。曾获“1992首届诗国奖”、2007《诗歌月刊》年度奖、2009中国纯文学作家年度人物、2017“津巴布韦诗歌奖”、2018罗马尼亚“雅西市诗歌骑士”、2018台湾《秋水诗刊》创作成就奖、2019中国老挝国家旅游年“文化大使”、2021“香港国际诗人奖·创作成就奖”等荣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诗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诗的起源
  第二节  诗的定义
  第三节  诗的体裁
  第四节  新诗概述
第二章  诗人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  何谓诗人
  第二节  诗人的基本素质
  第三节  由抒情主体成为诗人
第三章  新诗的诞生过程
  第一节  酝酿诗的情绪
  第二节  激发诗的灵感
  第三节  发挥诗的想象
  第四节  升华诗的意境
  第五节  运用诗的语言
  第六节  设计诗的构思
  第七节  完成诗的形式
  第八节  解析新诗的创作规律
第四章  中小学生新诗入门技巧
  第一节  在主题方面
  第二节  在篇幅方面
  第三节  在语言方面
  第四节  在情感方面
  第五节  在形式方面
结束语

内容摘要
 什么是诗?什么是新诗?何谓诗人?
情绪是产生诗的原动力。
灵感好比一首诗的导火线,它将点燃和引爆诗的情绪。
没有想象力的充分发挥,那么就不成为诗,也便没有了诗意。
诗到语言为止。
构思的巧妙,关键在于要做到自然而然无雕琢之痕。
主题小、篇幅小的诗,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学习写新诗,在形式上可以自由、开放,不必拘于一格。

主编推荐
这是一本新诗创作的入门读本,理论性与实操性兼具。

精彩内容
 第一章诗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诗?诗是如何起源的?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什么是新诗?新诗的体裁格式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学习新诗写作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诗的起源关于诗的起源,古今中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在国内外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比如有“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移情说”等多种提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诗的起源在于人的天性。他打比方说,人从婴孩时代起,就自然地会模仿。婴孩比别的动物求知能力强,因为他是最善于模仿的高级动物,而且用模仿来获得知识。亚里士多德还用经验来强调,事物的本质本来是并不令人愉快的,比如动物的尸体,如一匹死马,在现实中是难看的,但是一旦用最写实的方法模仿着画出来后,看上去却是美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是主张“模仿说”的。
按照模仿说的原理,模仿就是一切创造的起源,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比方说,人类模仿蜻蜓的羽翼而发明了飞机,模仿蜘蛛网而发明了跳伞,模仿贝壳而发明了坦克……德国哲学家康德第一个提出了“游戏说”。他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想象力、意志力在游戏过程中的自由活动,并且如游戏一样使人产生快感,所以,康德称诗为“感觉游戏的艺术”。
在“游戏说”的概念中,每一种游戏都产生一种相对应的艺术,比如,音乐在听觉游戏中产生,绘画在视觉游戏中产生,戏剧在运动游戏中产生,史诗在讲故事的游戏中产生……当然,康德所说的“游戏”并非人们主观设计的游戏,而是古人在由猿变人的漫长演变过程自然形成的生产生活状态。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费肖尔父子主张“移情说”。他们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就是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简单地说,就是一切活动都有外射作用,外射的是情感或感觉,而感觉与情感又分为“前向感觉(情感)”“后随感觉(情感)”“移入感觉(情感)”三个等级。
所谓“移入感觉”就是将人的感觉或情感,移入到非生命的事物中——这是移情说的本质。比方说一朵玫瑰,原
本是没有生命的,当由一个男人向一个女人献上一朵玫瑰时,这一朵没有生命的玫瑰便被人为地移入了鲜活的、有生命的“爱”的感觉与情感,从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这便是“移情说”的审美原理。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恩格斯则主张“劳动说”。他认为从根本上讲,一切创造最终都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自称是“杭育杭育”派,也是主张“劳动创造论”。鲁迅先生的大意是说:原始人最初原本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才渐渐地发出声来,比如大家一
起抬木头都觉得吃力,其中某一人发出一声“杭育杭育”的声音来,于是大家就跟着一起“杭育杭育”起来……这就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