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46 3.9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新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12686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2000329

上书时间2024-06-1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新,史学博士。长期从事人类文明史研究和中华文化延绵至今的文化体系研究,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未来的影响有独到而客观的见解。对中西文化比较与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建设方面有孜孜探索的热情。编著有《迎面而来——从人类文明看第三次工业革命》《超越竞争:创新转型开启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国思想》等。

目录
第一章大哉中华 / 1

什么是“中华” / 1

易经的民族与黄河的儿女 / 5

改变的只是习惯与人性无关 / 12

第二章定下基调 / 18

一画开天 / 18

从八卦到《周易》 / 25

礼乐文明建制 / 29

为《易经》插上翅膀 / 34

第三章第一次大纷争 / 40

王纲解纽 / 40

由官学到私学 / 42

“士”之崛起 / 47

谁说的都有理 / 51

第四章天纵之圣孔子 / 57

素王降世 / 57

删述“六经” / 60

始于礼归于仁 / 64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 69

人生难得知命 / 72

有教无类 / 75

第五章通神老子 / 80

老子其人和《道德经》 / 80

老子为什么要出关 / 86

道可道非常道的矛盾心态 / 88

何谓“道”,何谓“德” / 90

反者道之动与柔弱胜刚强 / 92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 / 94

“为道”与“为学” / 96

合道生活“不失其所” / 99

第六章不战而战的兵圣 / 102

将门出虎子 / 103

孙武子《兵法》“十三篇” / 105

战争到底为的是什么 / 107

不战而屈人之兵 / 109

兵不厌诈 / 11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115

攻守兼用,避实就虚 / 117

合文齐武 / 120

第七章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墨子 / 124

出身其实不是问题 / 125

尚利贵义 / 129

交相利与兼相爱 / 132

天志和明鬼 / 135

尚同与极权 / 137

可贵的科学精神 / 140

第八章儒门护法孟子 / 144

母教与师承 / 144

人之初性本善 / 147

由仁到义 / 151

王道才是正道 / 154

理想的国家 / 157

理想的人格 / 161

第九章逍遥之祖庄子 / 166

乡野饿夫傲立诸子 / 167

有用与无用 / 172

乘道德而浮游 / 177

自由是因为自足 / 180

宇宙本来无是非 / 183

生死可作如是观 / 186

第十章百家争鸣的终结者 / 190

从荀子到韩非 / 190

历史正在重新定向 / 191

引法入礼 / 195

人性本恶 / 198

成为中介并非偶然 / 201

韩非的道理 / 205

法家强秦 / 208

主要参考文献 / 210\\\\\\\"

内容摘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这还得从思想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先秦的源头活水应当也必须追溯,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抛开迷雾,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设计之初的真正用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往圣先贤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淘洗检验,为我们定下了“法自然,重道德”的文化基调,其文字总结便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百家争鸣”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个别演绎。

精彩内容
 第一章大哉中华什么是“中华”大哉,中华!既大且久。
身为中华儿女的一份子,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中华’”,你答得上来吗?是啊,这个作为我们民族的冠名,大家时时提及感觉很熟悉的词儿,要真对此说出个子午卵酉来可能并不是件容易事儿。我们一般都知道中国是“尚中之国”,中国人也曾自认为“地处天下之中”所以叫“中国”,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沐浴在中华文化之中,每一天也都在感受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就是在河洛地区。“洛阳处天下之中”,河南地处中原也号称“天下之中”,省内古都尤多且早。难道就因为这,我们就叫“中国”和“中华”了吗?当然,不能否认有这方面的含义,但又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那么,还有什么别的深意吗?“中庸”之“中”?得,这下可麻烦了。因为我们被一句话给搞晕了,那就是“不偏之谓中”。很长一段时期,几乎全社会都认为不偏之谓中的意思就是走中间路线,做好好先生,以至于人们一
提到“中庸”都觉得很丢脸,甚至怀疑我们的老祖宗怎么会提出这个。紧跟着那就是鄙夷了,不单是对“中庸”二字,也是对整个中华传统文化。
实际上,根本不能那样解释。
我们老祖宗讲的话,那是有高度智慧的,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不是他们讲错了,而是我们后世子孙理解错了,也做错了,回过头来还倒打一耙,埋怨起祖宗来。
这岂不真成了不孝子孙,惭愧啊惭愧!
其实,“中”应该解释成合理不合理,跟中间不中间没关系!河南人到现在不是还在讲“中不中?”“中!”吗,那就含有合理不合理的意思在内。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就是:只要我应该去做的,那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即使有千万人阻挡、抗争、要找我麻烦,我也得往前冲。这还不够极端吗?简直是大无畏,倒像个大侠,哪里有一点儿好好先生的影子呢?
由此看来,中国人所谓的“中”本来很简单明了,那就是:应该极端的,你就走极端;不应该极端的,你就不可以走极端,合理就好。
然而,合理不合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方位不同,合理不合理的标准恐怕也得调整,这就又提示我们易与不易的经权之道。中国人的学问最懂得与时空挂钩,孔子讲得很清楚——“时也,命也”,就是说:时一变,整个方式就要跟着变。所以,“与时俱进”并不是今天的新创,那是有其渊源的。可做学问一旦和时空挂了钩,那就错综复杂了,所以,中国人大概都知道所有的事情都“很难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东他偏说西,说到最
后还真闹不懂谁对谁错。这就是中国人,不是简单的二分法,我们在“yes”和“no”之间好像总有第三条路。
“中”这个字,其实可以看作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图腾。中国字是象形文字,大家可以想象看,它像不像我们非常熟悉的太极图(图1一1)。那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要还原
中华文化的本真,不能不了解《易经》,而它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合在一起想,不能分开来看。这就形成我们“合”的思想,与西方人分的思想大不相同。中间那条线也足够长,可以弯曲达到两极而且确实是弯曲的,那其中也大有深意。
中华之“华”,是华丽的意思。《说文》上说:“华,荣也。”《尔雅》上说:“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原
来有一种说法:华夏族是华族和夏族合并融合后的统一族称。其实这种说法未必可靠,它并没有文献根据。不妨考虑另一种说法:中原民族古称“华夏”,意即“荣夏”,是“光荣的中国之人”的意思。《说文》谓“夏,中国之人也”。“夏”是族称,是代词,是名词。“华夏”的“华”,是名词作形容词,修饰“夏”。哟,都扯到语法上去了,其实很简单,华就是华丽光彩,做中国人值得自豪。
光是自豪还不行,得知“道”,得知变化之道,“华”应该也有变化的意思。中国字很有趣,除了象形,同音近音的字大概多少也总有些联系。《易经》就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随着时的变化而改变的,人的态度要随时调整,标准也要随时改变。外国人经常讲:你们中国人没有信用,你们中国人总是变来变去,说话从来不算数……现在,连我们自己人也都这样默认了,不过是这样认为“除我以外”的中国同胞。如果真有人问你:“你说话算数吗?”你一定会很生气:“我讲话不算数?我哪里讲话不算数?”可见我们还是讲信用的,只是这么多年来我们越来越看不懂自己了。这也是我们要正本清源,重新好好了解和认识中国思想、中华文化以及我们民族特性的重要原因。
中华是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化。一个人要不要变?可不可以变?当然要变,也可以变,但是一定要注意怎么变!那就是要有原则地变,不能没原则地乱变,也就是要懂得经权,知道守常,才真懂得变化之道。中华就是有原则地应变,而不可以无原则地乱变。很可惜,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乱变了,因为我们已经不了解什么是中华了。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