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梧桐树下》,是作者近年来所新创作的又一部乡土散文精品选集。 本书以“乡土、乡愁、乡情、乡史”为主要题材,叙述了在乡土生活中涌现的许多使人难以忘怀和掩卷思考的故事。作者通过数十多篇散文精品,以传统生活文化和乡愁文化为创作主线,向读者叙说乡村中多彩的乡土生活状态。讲述了作者在体验农村生活时经历的许多真实的故事,将作者产生的思考和的社会责任感,涵容其间,让人读之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浦仲诚,笔名:碧螺、南麓等。图博馆员(高级讲师)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熟市黄公望文化研究会会长。1985年7月结业于南京青春文学院,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经济函授大学。著有散文集《南观音堂旧事》等,诗集《兰依诗卷》等,长篇小说《仙女湖》等,人物研究集《黄公望文化研究》《黄公望新考》《黄公望传》《黄公望续考》等著作15部,总发表、出版文字作品450余万字。
目录
第一章 缕缕乡愁是怀思
梦里回故乡
梧桐树下旧事
家乡镇上竹牌楼
绿波油油上秧地
清清的葫芦墩河
我的茶馆书场缘
九日八夜摇上海
炊烟缭处是故乡
最爱家乡是虞城
第二章 读书行走两相宜
人间多惬意
新年做客大别山
万春山与大山寺
多情多姿在富春
秋水盈盈闹海州
一盏清茗酬知音
《寒窗孤梦》引感怀
笔下行走有思考
第三章 人间史话多传奇
物是人已非
初春陪阿乐探虞山
话说西湖筲箕泉
黄大痴心中的尚湖情
黄家巷的变迁
黄公望与小山村
仲雍与感化乡
齐梁古刹白雀禅寺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所新创作的又一部乡土散文精品
选集。本书以“乡土、乡愁
、乡情、乡史”为主要题材,叙述了在乡土生活中涌现的许多使人难以忘怀和掩卷思考的故事。
精彩内容
梧桐树下旧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作我的故乡是个小镇,北街上有我家的老宅。老宅屋后,曾有一棵高大梧桐树。
俗话说,“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栖。”说到这棵梧桐树,我又想起祖母。1937年,祖父在地下工作时染病身亡,祖母才32岁,她便开始守寡。
祖母怕两个儿子将来讨不起媳妇,从此省吃俭用,摆起了米摊。43岁那年,祖母以18担米的价值,兑换来小镇上一座从没人敢住的“凶宅”。为了讨个吉利,祖母叫我父亲和大伯,在这宅后院外墙边,哥南弟北,各种下了一棵梧桐树,以寄托和表达祖母对“儿女成家,生活平安”的向往。父亲说,种树那年是1948年,那时父亲才16岁,大伯已经20岁了。所谓“种下梧桐树,迎得凤来栖”。祖母是考虑大伯面临娶妻成家的年龄,买这座“凶宅”,实在是情非得已。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那两棵梧桐树才与屋墙一
般高。到了大伯该成家的年龄,他心急,盼望自己种的那棵梧桐树,比父亲种的那棵长得快一些,竟然天天往
自己种的那棵梧桐树根部处撒尿。结果,大伯把自己种的那棵梧桐树弄死了。父亲的性格大大咧咧,顺其自然,他种的那棵梧桐树,很快地长高长粗了。到父亲结婚那年,父亲的梧桐树已经有一抱粗,树冠长过了屋顶两米多了。
梧桐树长“蜘蛛网”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个年头,国家各项建设刚刚起步。我家的梧桐树却长得很快。隐约中记得,那年我才五六岁,从老宅后院抬头向外看,也能看到梧桐树那高大的树冠。它已经荫蔽了我家后庭阁楼的大半个屋顶了。慢慢地,梧桐树成为小镇北街后“标志性”树木。我刚上学那年秋天,在父亲栽的那棵梧桐树上,打下了好多好多梧桐籽,炒熟
后香遍了半条小街。梧桐树成为我家除了老屋以外最值
钱的东西。
大约刚过年的一天,我随母亲去后院井上提水。我又抬头看梧桐树,发现那棵巨大的梧桐树冠顶端,竟然长出了一根与我小手臂一般粗的竹子,竹子的顶端,竟
然还长着一个蜘蛛网,蜘蛛网上下垂的一根细细的线,通往后院北厢房父亲的书房。这个发现,让我惊奇了大半天。母亲告诉我,这并不是梧桐树长出的蜘蛛网,而是父亲自己做的矿石收音机的天线。父亲虽然聪明好学,会刻字,会油画,可是他怎么可能还会做矿石收音机呢。这个疑问在我问了父亲后才明白。原来父亲这技术,是跟他堂叔浦念祖学的。
浦念祖是我祖父的堂弟
,他家居住在常熟市区迎春桥边。浦念祖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机电专业,精通机电维修与收音机的制作。据常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的《虞山镇人民革命斗争故事》记载,浦念祖为常熟的解放做过贡献。“1949年4月,常熟武工队大队长朱英交给黄绳之、毛柏生一个紧急任务:要连夜抢修好‘久福电台’,播出常熟解放的消息。黄绳之、毛柏生托人找到精通电台的浦念祖,浦念祖夜以继日地完成了修复电台的任务”。浦念祖对父亲的影响,是很大的。父亲七岁失去父爱后,他是唯一关爱我父亲的男性长辈了。在浦念祖的言传身教下,我父亲学会了矿石收音机的制作和修理,用这学到的技术,制作了矿石收音机。
P2-4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