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中一文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08.06
6.4折
¥
16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吕周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3656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202850932
上书时间2024-06-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吕周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鲁迅研究会会长,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比较文学研究及鲁迅研究。
在《文学评论》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沉思录》《中国现代诗歌文体多维透视》《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等多部著作;主编《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新编》《简明巴金词典》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多项,荣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目录
第一辑 诗苑耕耘
诗的宝贵艺术传统——赋、比、兴
飞腾吧,诗歌想象的翅膀
从诗中数词的推敲说开去
诗评随感
致一位爱诗的同学
夸张奇特、控纵自如的想象力——《逍遥游》赏析
引人喜爱和沉思的春光——读苗得雨短诗集《衔着春光飞来》
等闲拈出 情趣盎然——《茶花赋》写作功力赏析
生活智慧的火花——略论诗的灵感
向着大海——诗集《从泉边出发》序言
当前新诗意境的创新动向
试论当代诗歌创作的哲理倾向
借古以励今,光大新诗坛——《唐诗英华》序言
艺术形象的营造——关于加强诗的艺术构思
新诗,呼唤着新的理论批评
置身于最美的事业——关于诗歌性质的断想
一片鹅黄 点点翠绿——瞻望山东省茁壮成长的青年诗群
诗歌意象艺术创新三例
对“希望”的希望
字唯期少,意唯期多——给青年诗友的信
在“希望”的诗野上——为“希望”诗歌大奖赛授奖而作
重构规范:新时期诗歌的审美取向
诗,认识你自己——呼唤诗的自主意识
寻找精神的家园——试论诗的审美心理结构
新诗,应在多元并存中争奇斗艳——在《黄河诗报》端午诗会上的发言
陌生而奇异的青春躁动——新诗现代艺术追求的几个特征
双重视角下的感悟——试析杨炼《记忆中的女孩》
孔孚山水诗的“空”“妙”
冬梅绽开万里春——记我省一次重要的诗歌活动
话说八十年代诗坛——答《银河系》诗刊编者问
东方灵秀美的启示——孔孚诗歌研讨会开幕词
致一位诗友的信
迎接金色的曙光——《当代中国青年诗选》序言
呼唤齐鲁新诗风
开创黄河诗派 弘扬齐鲁诗风——《黄河诗报》1992年第1期阅读札记
创造性的研究 规范化的导向——《毛泽东诗词史诗论》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预言自己——《我们笑在最后》序言
好诗的基本品格——致一位诗歌习作者
保持山野的那一股清纯——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
呼唤嵌人当代的民族诗魂——1993年《黄河诗报》编辑部“诗歌回眸与展望”座谈会上的发言
第二辑 学林雨露
红花朵朵照眼明——《少年儿童优秀作文》前言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序
着眼于“学”,落实到“练”——《记叙文的写作与教学》序
《中学文学常识六百题》序
探索写作训练的最优化途径——《初中作文训练》序言
《唐文英华》序言
写作,要力求精、新、巧——《写作导报》代发刊词
《实用写作基础理论》序言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了冯中一晚年学术成熟时期的若干代表作,以及他生前未曾结集的散佚文稿,汇编成这本《冯中一文选》。文选分为三辑,“诗苑耕耘”辑有新诗研究类著述40篇,“学林雨露”辑有写作教学类著述40篇,“文坛拾零”辑有其他题材类著述10篇,均按撰稿时序分类汇编。
精彩内容
诗的宝贵艺术传统*——赋、比、兴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写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非常重视诗歌的艺术规律和表现方法,再三提到写诗“要用形象思维”,并着重阐明赋、比、兴作为传统艺术手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这里试结合民歌与古典诗词的有关例句,具体领会这三种手法的艺术魅力。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它与比、兴手法相比较,区别点在于不加任何修饰的“直言”。但赋的手法运用在诗句中也是“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的”,而要经过提炼
压缩,把观察感受到的生活,朴素自然地记录下来,让生活本身的典型情貌自动地“现身说法”,就足以真实感
人了。如同鲁迅所主张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白描写法那样。
例如,杜甫困居长安所
写思念妻儿的《月夜》,前四句就是赋的笔法:“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没说自己怎样怀念家小,而设想她们怎样怀念自己,也没说妻子的怀念之情有多么深切,却以小儿女不懂得怀念远地爸爸的情况作反衬。于是把鄜州与长安两地危难阻隔、互为牵挂的痛苦,真切地表露出来了。可见赋的表现手法,是经过精选叙写角度,细心锤炼字句,达到词约意广,注满深情;不能烦言赘语,抽象拖沓。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包括拟人拟物的“比拟
”)。要通过丰富的联想,从两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中,找出某一点近似的特征,拿来作比喻,使原来不鲜明、不易懂的被喻事物,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一个准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