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志刚说春秋之六圣贤本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贾志刚说春秋之六圣贤本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2 3.7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贾志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0229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1323278

上书时间2024-06-1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贾志刚,著名体育记者、体育评论家、非著名小说家、非知名剧作家。著有非主流长篇小说《无间盗》、《侠义无道》、《副处长》、《奔向地狱》、《公元5678》等,涉猎官场、武侠、历史、悬疑、科幻等多个领域。
其中,《无间盗》(原名《侠兄盗弟》)入围首届温世仁武侠小说决赛。在中国台湾进行的决赛评选中,被所有评委以“打着武侠反武侠”直接垫底。巨著《侠义无道》至今拒绝出版中。
著有电视剧本《山寨》。

目录
第二○一章  反战精英
第二○二章  古墓丽影
第二○三章  强盗理论
第二○四章  和圣落墓
第二○五章  情圣出马
第二○六章  叔向遇险记
第二○七章  子产升官记
第二○八章  夹缝中生存
第二○九章  子产面临的抉择
第二一○章  延陵季子
第二一一章  占星算卦
第二一二章  子产执政
第二一三章  权术运用
第二一四章  言论自由
第二一五章  政治家的阴谋
第二一六章  叔向的痛苦
第二一七章  史上最牛钉子户
第二一八章  大火并
第二一九章  山东人在湖北
第二二○章  鸟飞狗死
第二二一章  丧家犬恶斗地头蛇
第二二二章  太子晋
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谁?
第二二四章  史上最牛音乐发烧友
第二二五章  知音
第二二六章  中央要乱了
第二二七章  世间本无鬼
第二二八章  正直是正直者的耗子药
第二二九章  流氓律师
第二三○章  激流勇退
第二三一章  无射是个钟
第二三二章  中央战争
第二三三章  二桃杀三士
第二三四章  解读和谐
第二三五章  栽赃、分赃、分赃不均
第二三六章  破解史前文明
第二三七章  说人坏话孔子挨骂
第二三八章  神医扁鹊
第二三九章  王良和伯乐
第二四○章  中国首富

内容摘要
《说春秋之六圣贤本色》由“英雄”转向“圣贤”,展现了在春秋这样一个盛产圣贤的时代中“和圣”柳下惠、“盗圣”展雄、“情圣”巫臣、“乐圣”师旷、“宇宙圣人”老子的亮相和为国保家的杨姓祖先晋国贤臣叔向,保家为国的郑国大改革家子产,“史上最牛钉子户”齐相晏婴,看穿世事的音乐天才、吴姓始祖王子季札,少年天才、飘然成仙的王姓始祖王子晋的登台。战火烽烟、尔虞我诈、诗礼唱和之中,看他们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活……

精彩内容
第二○一章 反战精英 “大哥,你当国君吧。” “那怎么行?老三,爹指定了你啊,还是你当。” “我不当,大哥,你当。” “非让我当,我闪。” “你闪,我也闪。” 商朝(约前1111年)末年,孤竹国(今河北境内)国君的大儿子伯夷和三儿子叔齐双双放弃君位,出门当犀利哥去了。 老大老三走了,便宜了老二。 兄弟两个一打听,说是西边的周国(今陕西境内)是个尊老爱幼的国家,于是前往投奔周国。来到周国的时候,恰好周文王去世,周武王率领着周军出发讨伐商纣王。 伯夷和叔齐不顾一切,拦住了周武王的战车。 “父亲死了你不埋葬,还要出兵打仗,你不孝啊。以属国‘而攻打商王,你这是不仁哪。”伯夷叔齐两兄弟同声斥责周武王。 周武王一看,这哥俩哪个单位的?竟然敢指责我? 周武王不高兴,身边的卫士就要动手杀人了。 “算了算了,不就俩犀利哥吗?赶走他们就行了。”姜太公懒得节外生枝,于是哥俩被赶到一棵大槐树下凉快去了。 反战精英 两位犀利哥从此四处奔走,宣扬和平,反对战争。 伯夷叔齐,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反战人士。 等到周武王征服了商朝,就到了周朝。 两位犀利哥耻于做周朝人,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用《史记》的话说:义不食周粟。于是,躲到了首阳山上,采薇而食。薇是什么?野豌豆。虽然说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不含农药不含避孕药不含色素不含防腐剂,可是营养是不够的。 两个犀利哥吃野豌豆吃得一脸豌豆色,可是矢志不渝。但是,没过几天,就这野豌豆也没得吃了。野豌豆采完了?不是。是有人告诉他们:“这野豌豆啊,也是周朝的了。” 怎么办?兄弟两个没得吃了,什么也没得吃了,因为什么都是周朝的了。 在饿死之前,兄弟两个编了一首山歌,歌中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简单翻译:登上西山采豌豆,以暴易暴不讲理。古来先圣都没了,我们活着没意义。 最终,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战人士就这样饿死在了首阳山。 不食周粟,以暴易暴,伯夷叔齐兄弟俩用他们的生命贡献了两个成语。 首阳山在哪里?争议不断。甘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都有首阳山,都说兄弟俩饿死在自己这里。 如今要是山上饿死两个人,都恨不得偷偷扔到邻省去。为什么伯夷和叔齐饿死了,大家都要争呢?因为伯夷叔齐兄弟不是普通的犀利哥,他们是圣人。 孔子对伯夷兄弟推崇备至,《论语》中赞颂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韩非子也说:“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不过,韩非子认为这哥俩也是两个最没用的人,因为他们不能用威胁来驱使,也不能用利益来引诱,所以他们不可能为君主卖命。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 历史上,赞誉伯夷叔齐的文章数不胜数,不再罗列。 孟子后来将伯夷叔齐命名为“圣之清者”,简称“清圣”,不是“情圣”。从那之后,伯夷就成了儒家的四大圣人之一。 不过,对于伯夷叔齐的感人事迹,司马迁似乎不以为然。 虽然司马迁将伯夷叔齐排在了《史记》列传的第一位,可是话里话外都是讽刺。不仅讽刺这兄弟两个,顺道还讽刺了孔子;不仅讽刺了孔子,顺道也讽刺了现实。 在记述了伯夷叔齐的那首山歌之后,司马迁随即写道:“由此观之,怨耶非耶?”意思就是孔夫子你不是说他们求仁得仁,所以死得无怨无悔吗?可是他们的山歌里我们听出来怨气了哦。 在《伯夷叔齐列传》的最后,司马迁写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简单理解:伯夷兄弟虽然很贤,可如果不是孔夫子极力吹捧他们,哪有这么大名气?一般小老百姓,就算你也很贤,没人吹捧你,有个球用? 司马迁在《伯夷叔齐列传》中还发表了一段不著名的感言,必须要拿来说说。为什么必须要拿来说说?因为这段话太不著名了。 先看原文: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 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 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 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竞以寿终。是尊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 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 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简单解释:有人说:“天道很公平,常常照顾善人。”如果伯夷叔齐是善人的话,怎么就给饿死了?上面那句话不就是放屁?孔子七十多个得意弟子,颜回是最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