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中国的展开(以五四运动为基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中国的展开(以五四运动为基点)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2.64 5.4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勇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ISBN9787203107927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30737505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919年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即将迎来一百周年纪念。本书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节点,期望从一个大的历史关怀中梳理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从大历史的视角来论述五四运动的本质是中国历史的逻辑展开。从这个意义上探讨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学术转型、道德重建,甚至稍前突发的走进共和,帝制复辟,中国对西方的失望与绝望,以及稍后传统主义崛起,新儒学发生等,都可以获致很不一样的感知,或许可以渐渐体会五四运动所具有的全球史意义。

作者简介
马勇,1956年生,安徽濉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绪论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纪念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选择
  秩序重建
  爱国情结
  学生之使命
第一章  五四运动大背景:西风东来
  “历史三峡”
  输在起点
  遗憾的误读
  盛世焦虑:里子与面子
  跛足前行:国家机会主义
第二章  “大五四”文化诉求:回应西风
  新文学潜流
  一张传单引发的故事
  白话诗风波
  自古成功在尝试
  “运动”起来的新文学
第三章  中国的启蒙运动:以《新青年》为中心
  对共和的失望
  创办《新青年》
  被打断的启蒙运动
第四章  在激进与保守之间:重构五四叙事
  建设的文学革命
  仅仅是“尝试”
  适度的文学保守主义
第五章  “小五四”的历史逻辑与脉络
  民初政治架构:理想与问题
  欧战让中国重回旧体制
  二度复辟留下的思想难题
  作为战胜国:失望情绪却在弥漫着
第六章  北京大学:新教育、新文化与新政治
  新教育:京师大学堂
  新文化:严复
  新政治:蔡元培
第七章  “救亡压倒了启蒙”
  外交失败
  运动学生
  政府反应
  运动转向
第八章  文化演进中的政治因素
  微妙的政治操作
  所谓全盘反传统
  新传统主义
  新中有旧、旧中有新
第九章  文明再造:五四精神与遗产
  新与旧:古今中西
  儒学再解释
  中国思想的自觉
结语

内容摘要
1919年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是戊戌春胶州湾事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的逻辑展开。本书详细探究了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因果关联、起承转合。
100年来。或以为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的起点。唤醒了中国人的觉醒,促进了民主政治的推展。改变了世界的注意力。使五四运动具有了全球史意义;或以为五四运动打断了近代中国的启蒙进程,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走向,开启了中国政治的新路,走俄国人的路,中国历史由此完全改写。大约30年前。更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上半期特殊的政治走势,救亡成为历史的主轴,启蒙被严重边缘化,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走向富强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其实从历史关联度考察
,没有之前的启蒙运动,就不可能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政治抗争,就其本质而亩。就是19世纪晚期启蒙运动的逻辑结果。
不论是政治抗争的“小五四”,还是以思想启蒙为主轴的“大五四”,它们都是中国历史大转型中的一个浪花,是中国历史继“殷周之际”、“周秦之际”两次巨变之后第三次历史大转折,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转轨的一个重要节点。所谓“儒家伦理不合乎现代生活”,所谓重构新的社会组织、人伦关系、
生活方式,说到底都可以从第三次转型这个视角予以解释。本书拉开了历史的长镜头,并将全球史作为重要的背景关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