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素论幸福
  • 罗素论幸福
  • 罗素论幸福
  • 罗素论幸福
  • 罗素论幸福
  • 罗素论幸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罗素论幸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96 3.2折 49.9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60615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9元

货号31203665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罗素一生致力于探讨教育、伦理、历史、政治、婚姻、社会改革以及和平运动等问题,著述颇丰,其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机智,因其“以丰富而重要的著作为倡导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所作的贡献”,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也是20世纪西方有名的反战人士、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

目录
上 篇 不幸福的原因
第一章 人为什么不幸福 / 003
……
第九章 畏惧舆论 / 099
下 篇 幸福的原因
第十章 还有可能幸福吗 / 113
……
第十七章 幸福的人 / 193
现代人的解忧秘籍——《罗素论幸福》导读 / 201
我为什么而活——《罗素自传》序言 / 235

内容摘要
这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写给我们每一个的生活哲学。他开门见山地指出本书是写给这样一类人——他们没有遭受过来自外界的巨大痛苦,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吃住,而且身体健康,没有经历过重大灾祸,也不曾当众受辱。
这类人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你我,罗素用数学家的理性思维和哲学家的严密逻辑,条分缕析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并为我们提供了根治日常不幸的药方,是一本当之无愧的现代人解忧秘籍。
本书于1930年出版,又译为《幸福之路》。此次再版,新增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的原创万字导读,并精编《罗素大事记》《罗素作品年表》,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罗素,彻底读懂书中蕴含的生活智慧。

主编推荐
◆ 明明过得还可以,却始终感觉不到幸福?
◆ 罗素: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日常不幸。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写给你的生活哲学。
◆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原创万字导读,带你读懂此书!
◆ 精编《罗素大事记》《罗素作品年表》,内含20张罗素生活照,让你多方面了解罗素。
◆ 囊括你的各种人生问题,让你看清不幸福的真相。
◆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 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要消除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 得不到某些想要的东西,正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 大哲学家也在致力于你的日常不幸,教你在日常烦恼中找到安宁。
◆ 翻到第124页,先告诉你幸福的秘诀!

精彩内容
《罗素论幸福》(第一章节选,有删减)这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当然,个人心理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关于完善社会制度从而提升个人幸福感,我曾有过专门论述,因此在本书中,我不准备讨论消灭战争、停止经济剥削、废除严格到令人恐惧的教育等问题。建立一种避免战争的制度,对我们的文明至关重要,但这样的制度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们太痛苦了,以至他们觉得平淡度日比相互残杀更加可怕。如果机械化生产的效益能够惠及最需要它的人,那么必然可以消除贫困;可是,如果连富人都在烦恼,那么让所有人都富起来就能消除烦恼了吗?严格到令人恐惧的教育是不好的,但老师也是这种教育的奴隶,他们提供不了更好的教育。这些讨论把我们引向个人心理的问题:此时此地,在这个普遍怀旧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获得自身的幸福?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将只考虑一类人,他们没有遭受过来自外界的巨大痛苦——我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吃住,而且身体健康,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他们没有经历过重大的灾祸,不曾儿女尽数夭折,也不曾当众受辱。以上这些痛苦当然值得探讨,也非常重要,但与本书无关。我的目的是找到一种根治日常不幸的药方,这种不幸是文明国家里大多数人的通病,而且由于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它往往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让人更加难受。我认为这种不幸很大程度上源于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道德标准和错误的生活习惯,它让人们丧失了对一般事物的天然热情和欲望,而所有幸福,无论是人的幸福还是动物的幸福,都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这是人力可以扭转的问题,因此我想提供一种改变的方法,让即使运气一般的人也能获得幸福。
也许,关于我所主张的哲学,最好的引言是几句自我介绍。我不是天生就快乐。孩提时代,我最喜欢的圣歌是:“尘世可厌,满载罪孽。”在5岁时,我曾想,假如我能活到70岁,那么我才熬过一生的十四分之一,余生漫长而痛苦,简直难以忍受;青春时代,我厌恶生活,徘徊在自杀的边缘,拯救我的是想学一点数学的念头;现在,我非但没有轻生,反而热爱生活,甚至可以说,我对生活的热爱在逐年增加。部分原因是我了解了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不少;另一部分原因是我成功地摒弃了一些根本不可能的欲望,比如获得某些确凿无疑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忧虑越来越少。和其他受过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样,我养成了反省自己过错、愚行和缺点的习惯。我觉得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可怜人。渐渐地,我学会了不介怀自身的缺点,而是更多地关注外界:世界现状、各种知识,以及我喜欢的每个人。的确,外在关切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世界会陷入战争,某些知识难以企及,朋友会死去。但这些痛苦与因自我厌恶而产生的痛苦不同,不会破坏生活的本质。每一种外在关切都会激发出一些活力,只要这种关切不消退,人就不会觉得倦怠。相反,对自身的关切不会使人进步——它可能促使你坚持写日记,对自己做精神分析,或者成为一名僧侣。但僧侣只有在寺庙中忘记灵魂才会得到幸福。他把这种幸福归因于宗教,但做清洁工也能获得同样的幸福——只要他没有别的选择,并能长期坚守。对于那些过度自我沉溺以至无可救药的不幸者,外在戒律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

媒体评论
◆如果你可以在旧书店里找到一本罗素的《幸福之路》(本书另一译名),也请用心阅读,这本书虽然是三十年前写的,可是因为书中充满智慧及富有哲理的话很多,这些话永远不会过时,所以对今日的读者,仍然有所裨益。
——《傅雷家书》

◆罗素的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的圣经。
——《时代周刊》

◆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功介绍给人们。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读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罗素论幸福》),极广胸襟,今天得到的另外一个具体的念头是,“对世界的胸襟开旷的态度”,建设这种态度的方法很多。
——李敖

◆我最赞成罗素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而且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王小波

◆他写下他所谓的常识,实际上却是不寻常的智慧。

——《观察家报》

◆这本把常识系统化的指南,合情合理且直截了当,每一位父母、老师、牧师和国会议员都应该阅读。不熟悉它所包含的真理的人不应得到允许去指导或以任何方式干预其他人——尤其是永远可塑的青年人的生活。
——《大西洋月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