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教育理想
  • 我的教育理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教育理想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 4.8折 45.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永新|责编:文龙玉

出版社漓江

ISBN9787540770617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8元

货号31434026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他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文400余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专著版权输出至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是当代教育家的个人教育理论著作输往海外第一人。
他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寻与执着行动,感动着千千万万人,屡屡被评选为“全民阅读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他于2000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2000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200余万师生,正在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目录
《新教育文库》总序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卷首诗)
上篇
  第一章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一、重视让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德性
    二、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三、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
    四、注重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
    五、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
    六、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温馨的对话场景
    七、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八、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第二章  我心中的理想智育
    一、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
    二、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六、重视实践,使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
    七、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
    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智育途径
  第三章  我心中的理想体育
    一、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二、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
    四、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
    五、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六、让学生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感受力与美的和谐
    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
    八、有机融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使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
  第四章  我心中的理想美育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三、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四、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
    五、树立大美育观,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六、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突出“示范美育”
    七、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
    八、在美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  我心中的理想劳技教育
    一、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和态度
    二、鼓励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增强劳动的智力含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培养学生的劳技特长
    五、注重劳技教育与德智体美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心理素质
    六、注重个性和年龄差异,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七、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构建“大劳育”的教育体系
    八、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具有实用性、特色性的课程教材
  第六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一、突出学校的特色

内容摘要
一部振奋人心的新世纪教育经典,一幅让所有人向往的教育蓝图,一首洋溢着理想主义情怀和浪漫主义气息的教育诗。
上篇从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等十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教育,用深远的理念探寻教育未来的方向,用精辟
的语言勾画教育殿堂的辉煌,阐述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重建人们对教育的信心,点燃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激情。
下篇是关于教育活动中若干重大问题的沉思录。
围绕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与民族凝聚力、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选择等问题,进行冷静的分析与深入的思考。理性的思考使理想的火花更加灿烂。
本书被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举荐为教师、校长、
教育工作者必读名著。

精彩内容
第七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岁月里最深挚的,那是老师的目光,它望穿千古,洞悉宇宙;大地上最宽广的,那是老师的目光,它上彻天文,下察地理;人世间最无私的,那是老师的目光,它惊看鱼跃,喜随鸟飞;老师的目光是轻轻的风,轻轻的风是它对幼苗的问候;老师的目光是长长的丝,长长的丝是它对学子的牵挂;老师的目光是深深的海,深深的海是它对世界的热爱。
这是一篇题为《老师的目光》的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教师的歌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理想的教师呢?
美国学者泽斯纳和乔伊斯曾对教师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认为历史上各种教师理论可分为五种:第一种是把教师看做“出色的雇员”(thegoodemployee)。该理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规范地教学。这类教师是技术型的、经验型的。
第二种是把教师看做“初级的教授”(thejuniorprofessor)。该模式强调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学术知识和良好的知识背景,必须有精深的学术背景。
第三种是把教师看做“充分发展的个人”(thefullyfunctioningperson)。该模式认为只有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只有促进个人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种理论充分肯定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强调教师对个人人生的理解,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注意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第四种是把教师看做“革新者”(theinnovator)。该模式认为教师应该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师是整个教育、社会改革的源泉所在,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和学校教育的改革来改造社会。
第五种是把教师看做“善于思考的专家”(thereflectiveprofessional)。该模式认为教师是思想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认为,以上五种教师模式中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都不是我们支持或欣赏的,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诸种模式的综合。
一、胸怀理想,富有激情和诗意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人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对于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定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定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和精力。
教育和其他职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他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和悟性。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教育家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要读懂它。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和冲动,你永远不会读懂,也不会写出精彩的诗篇。马卡连柯曾经把他的著作称为“教育的诗篇”,我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曾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二、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有激情?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认识自己是自古以来人类对自己提出的一个很高深的命题。在“认识自我”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走进了一个误区。我们的媒体、老师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自己,于是,我们在评论、总结和交流的时候,总会自贬三分。当然,在交往中自贬一些未尝不可,但在内心深处绝对不能自贬。
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越他追求的目标,同样,一个人也永远不会超越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标志。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日本学者坂本保之介写过一本关于自己的书,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在班上学习成绩很差,年级一共有500人,他排在470多名。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而是不断地去挖掘他的“火花”。陪儿子下棋,旨在使他思维敏捷;陪儿子上山狩猎,赞扬他观察敏锐,不断强化他的自尊心。一旦树立自信,很多东西就自然而然地被接受了。
校长应该保护教师的自信心,甚至保护带有骄傲性的自信心。作为教师,也应该珍视这种自信,不因一时的挫折而丧失自信。只要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被摧毁,他就一定能够成功。人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有他的价值、他的舞台,就应该有他扮演的角色、达到的境界。只是我们常常没有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确立起人生的信念。有一本书叫做《五体不满足》,讲的是一个叫乙武洋匡的日本年轻人,一生下来就无手无脚,但正是这样一个人,凭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入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成为日本畅销书作家。因此,我认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任何一个教师都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
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三、善于合作,富有人格魅力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
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接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教师影响施加得如何,取决于力的平衡。教师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有不少教师个人素质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
合作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和教师的合作,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教师和校长的合作,教师和社会的合作。
对于合作与竞争,要确立“双赢”的观念。过去我们往往以为,在竞争中只有一个赢者,因此,合作有一定的困难,更多的是竞争。但事实上,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真正高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我过去一直讲三要素: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
第一是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讲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换位是一个心理学命题向哲学命题的挑战。哲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存在”只能有“这个意识”;心理学家则说不能这样,“这个存在”要有“那个意识”。这就很难,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本位主义和自我中心,变成一切从自我出发。我们知道,生活中过多的本位、过多的自我中心必然会导致冲突。这些冲突可以通过换位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说,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的教师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不至于站在自修室的门前去抢时间,就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这样的教师也就会被视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教师。所谓“善解人意”,就是善于换位。换位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而是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并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友谊之手,而不是视别人的痛痒而不顾。
第二是尊重。尊重是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它还是一个很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人的生存、生理等需要满足之后产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士可杀,不可辱。”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学生的人格。
第三是互惠。我们的教师在与人交往当中应该能够学会给予别人东西。在共同的活动中,大家能分享活动的成果,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西方有一种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的平衡,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心理评价,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要付出,这就是所谓的成本。同时,每个人在交往过程中都能得到一些东西,这是属于利润。如果这种交往能够令自己有所收获,他就会继续这种交往;如果这种交往浪费很多时间、精力,不值得,他就会终止这种交往。但是有些人在看待教育过程中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的问题时,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所得,这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交往的失衡。
一个优秀的交往者,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能够讲一点儿奉献精神。我们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和境界,因为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境界的背后是你能得到回报。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交往的过程实际是利益平衡的过程,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表面看暂时得到了一些,但实际上失去长远利益,其实是得不偿失。
我觉得,如果一个教师真正做到以上三点,他一定会赢得教师群体的尊重,赢得校长的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家长的尊重。
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学生在离校时请我给他们留言,我写得最多的一句是: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己的职业。你是厌倦它还是喜欢它,对整个心理的发展,对你的幸福感、成就感的获得,都是至关重要的。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你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我们过去经常说:“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和孩子打交道确实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每天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天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是我说,大烦恼才能有大乐趣,大问题才能有大成就。你仔细去挖掘教师这个职业,就会发现它实在是美,可以说,世界上没有比教师职业更美的东西。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都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他们当中可能会有今后的政治领袖,可能会有今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只要你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找回自信,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是会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一分耕耘会给你多少倍的回报!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这还不值得去爱吗?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教师职业还有很多的美,比如说一年有几个月的假期,在这样一段时间里你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恩格斯曾经讲过,一个人最大的发展境界,是能够有最多的闲暇时间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作为一个教师,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成功,享受人生。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职业能够超过教师。
只要你能够发现、挖掘教师职业中弥漫着的那种美,你就会每天都产生冲动,你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美丽的花朵。是的,教师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行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这样,你才会爱它,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还缺少一些民主,可是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谈不上社会的民主。民主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民主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教师与学生讲话、交流的方式,似乎是小事,但都体现着一种民主。中国的学生上课都是正襟危坐,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学生都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外国教育家看来,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一个问题怎么可以齐声回答?
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知道失去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了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了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我始终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用爱造句》一文的作者曾深情地将教师描述为: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爱的阳光;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①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五、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位年纪大一点儿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
近些年全国十大杰出教师候选人,绝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很多都非常优秀同时又非常年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尽管我们有时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毕竟大部分情况是有心栽花花自发,无心插柳柳无荫。这个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把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
所以我说,如果你不信,你从今天开始就写教育日记,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遇到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五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那些闪烁“火花”的东西,会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做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把各种碎片拼成最美丽的服装。本来那碎片单独看好像没有价值,实际上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你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彩夺目。
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颗颗的“珍珠”串起来,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这样的教育科研应该鼓励。当然,这并不排斥我们的教师和专家们合作,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毕竟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和大学老师的研究是不一样的。我非常赞赏教师记教育日记,将自己的体会记在本子上。或许这种本子以后可以成为《中国教师日记丛书》中的精品。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实事求是地讲,现在我们有很多教师,包括评选出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往往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时,往往是看他发表的论著有多少,而实际上很少探究他独特的一面。我认为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六、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七、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八、坚忍、顽强,不怕挫折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忍、顽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理想的教师,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一些人希望轰轰烈烈,希望有声有色,希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非常有成就的教育家;也有些人就希望平平淡淡、安安静静。我们不能强求每个教师一定要有我讲的这样一种理想和追求,但是我想,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如果一个校园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那就是一种悲哀,既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应该鼓励我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