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27
1.6折
¥
39.8
全新
库存644件
作者李洁
出版社广东人民
ISBN9787218147468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1202730116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一章 无所畏惧,因为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坏运气:是命中注定还是暂时“水逆”? 003
好运气:一场漫长等待后的空欢喜 006
只要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 009
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就有可能被做错 012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015
永远不要放弃重来一次的机会 018
第二章 积极情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力量
投射效应:心中有光,自然能看到出口 023
酸葡萄效应:生活很苦,但乐观很甜 026
洛克定律:专注于改变有可能改变的事情 029
卡瑞尔公式:平静接受最坏,理性追求最好 032
第三章 认识自我,解除自我蒙蔽的错觉
镜中我效应:镜子中的真实与虚无 037
焦点效应: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041
过度自信效应:有种失智叫作“聪明反被聪明误” 045
沉锚效应:错误思维定式的连锁反应 049
巴纳姆效应:有种角色定位叫“对号入座” 053
自利性偏差:我的成功是必然,别人的成功是偶然 057
第四章 放下焦虑,逃过概率下的必然
心理账户理论:失去的痛苦比获得的快乐更强烈 063
跳蚤效应:人生不设限,能力无上限 066
约拿情结:勇于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一切 069
杜根定律:自我实现的预言 071
第五章 摆脱惯性,结束一错再错的循环
沉没成本效应: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077
马太效应:在试错中获得持续成长 080
马蝇效应:主动刺激,让压力转化为动力 083
飞轮效应:优先去做内心抗拒的事情 087
习得性无助:认输的心态预演着下一次的失败 091
第六章 懂得知足,越在意的就越容易失去
幸福递减定律:欲望与幸福的此消彼长关系 097
贝勃定律:好好珍惜,毕竟得来不易 101
机会成本:换一个人就会更好吗? 104
布里丹毛驴效应:爱情面前切记不要犹豫不决 107
史华兹论断:各不相同的幸福与不幸 110
第七章 保持淡定,从容面对人生坎坷风雨
踢猫效应:坏情绪是传染力最强的“病毒” 115
刺猬法则:捍卫心理空间是人性本能 119
禁果效应与沙漏定律:越禁越诱惑,越紧越抗拒 122
破窗效应:把小分歧解决在萌芽状态 125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负能量才能轻装上阵 128
鳄鱼法则:不要总是关注舍弃时的痛苦 132
第八章 善于经营,别让爱情于琐碎中消磨殆尽
晕轮效应:那些被选择性忽略的情感细节 137
内卷化效应:若要相爱经久不衰,切勿相处经久不变 140
皮格马利翁效应:亲手调教出一个完美恋人 144
稀缺效应与蔡加尼克效应: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147
相悦法则:喜欢是一个“礼尚往来”的过程 150
里德定理:再感人的偶像剧反复观看终会索然无味 153
第九章 掌握技巧,方法不对则努力白费
贝尔纳效应:化繁为简,专心做一件事 159
手表效应:明确目标与标准的唯一性 162
瓦拉赫效应:与其补足短板,不如经营优势 166
蘑菇定律:年轻人应该学会忍耐和坚持 169
二八定律:把时间和精力投到关键要素上 172
奥卡姆剃刀原理: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做事方法 175
第十章 创业不易,认清自我和现实很重要
路径依赖法则:第一份工作决定人生方向 181
布利斯定理:充分计划才能降低失败概率 184
羊群效应与毛毛虫效应:“从众”和“盲从”的临界点 187
多米诺骨牌效应:千万不要败在第一步 190
彼得原理:将每个人都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 193
第十一章 做好防范,坦然应对突发状况
青蛙效应:警惕量变引发质变 197
棘轮效应:不要抵制突破现有舒适区 200
鲶鱼效应:危机感激发无限潜能 203
鸵鸟效应:主动出击,危机变契机 205
应激机制:早做打算,多做打算,做最坏的打算 207
第十二章 沟通开端,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首因效应:打破陌生,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13
近因效应:决定熟人关系发展方向的最后印象 216
自重感效应:高价值展示让你备受瞩目 218
登门槛效应: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走进对方内心 221
曼狄诺定律: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所有场面话 224
古德曼定律:适当沉默,反而提升沟通效果 227
第十三章 发现相似,友情升华的基础
海潮效应: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 233
名片效应:有意识地与对方产生共鸣 236
多看效应:增加曝光度,提升好感度 239
改宗效应:讨某人喜欢,可反其道而行之 242
囚徒困境: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最大化 244
互惠关系定律: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 247
第十四章 允许不同,友情长久的秘诀
路西法效应:是敌是友,只差一步之遥 253
框架效应:出现分歧,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256
阿伦森效应:给别人带来挫败感的人不受欢迎 260
虚假同感偏差:停止以己度人,尝试换位思考 264
超限效应:走出物极必反的误区 267
承诺一致性原理:温柔地改变他人的想法 270
内容摘要
《墨菲定律》从自我提升、情感关系、职场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影响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定律或法则,比如马太效应、破窗效应、刺猬法则等。书中的内容既有趣又实用,读起来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墨菲定律》让你从思想上脱胎换骨,彻底改变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而破除职场、处世、情感中的心理魔咒,获得成功。
精彩内容
只要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
在经典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男主角库珀给女儿取名叫“墨菲”。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暗示性的名字。当库珀驱车送儿子、女儿去学校的途中,车子突然爆胎了。儿子认为,这是墨菲定律。女儿责问库珀,为什么要以坏事给她取名字?库珀解释说:“墨菲定律并不是说一定会有坏事发生,而是说只要有可能,就一定会发生。”电影中许多情节体现出墨菲定律的正确性与客观存在性——我们永远无法阻止所有意外的发生,只要有一点可能性,就应该做好选择与充足的准备。
在电影的最后,当所有人都认为库珀不能回来时,他却回来了。这便是墨菲定律的积极面——哪怕好事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只要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可能性呢?”可能性就是事物发生的概率,包含在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是客观论证,而非主观验证。在任何一个关于“可能性”的故事中,人们都是奇迹的缔造者,一切皆有可能。
霍金曾经说过:“宇宙未来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于坍缩成一个点。”无论霍金的观点是否正确,都足以说明人类科学的视角已经延伸至遥远的宇宙未来——现今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这也是关于宇宙未来的无限可能性的探讨。
人类本身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地球上有七十多亿人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同时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不能说乞丐就永远无法成为千万富翁,也不能说平民就永远无法步入政坛,无法站在权利的顶端。每个人的未来都是充满可能性的,无论他处于社会的哪个层次,无论他有什么样的经历,都有可能获得成功,都有可能创造奇迹。
霍金身患痼疾,却能凭借自己的大脑,以及两根能动的手指,畅游科学的海洋,甚至推动了人类的科学进程。“可能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彰显。其实,每个平凡之人都能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就能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中,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在固定型思维者看来,人的能力是先天产生的、不变的,失败是因为自身的能力有限。他们不愿意接受挑战,不愿意接受改变,不愿意发掘生活中充满可能性的事物,而只愿意做自己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事情。
在成长型思维者看来,人的能力和智力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他们喜欢挑战一切,不畏惧困难,懂得在批评和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进而获得成长与进步。他们注重激发自己的潜能,认为未来充满了可能性!
在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故步自封和不断进取。
关于宇宙未来的可能性、关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可能性、关于人类科学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只能去想象、推测,却难以改变。但是,关于我们自身未来的可能性,我们却能将它们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说,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变坏的可能,我们就不能没有防范意识。同样的道理,无论处于怎样的困境之中,只要还有一丁点向好的可能,我们就不能放弃,就要为之付出努力。
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就有可能被做错人人都会犯错,再聪明的人也无法把所有事情都做正确。这也是墨菲定律的一个重要体现——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就有可能被做错。我们不要侥幸地认为,这种小概率事件很难发生。事实上,它发生的概率高得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飞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有关数据表明,飞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是三百万分之一。换句话说,假如我们每天乘坐一次飞机,也要飞上8200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事故。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机毁人亡的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再比如,曾经轰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事件”——建造者曾宣称这是一艘永不会沉没的轮船,因为它的吨位大且设备完善。但在1912年4月的首次航行中,泰坦尼克号邮轮还是在一片远离密集冰川的海域上,与冰川相撞了。
很多人认为,这艘轮船发生事故的概率太小了,所以并没有配备太多的救生艇。即使在灾难发生前有过多次预警,人们也没有太在意。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事实却与之相反,正是由于疏忽大意,正是由于人们缺少安全意识,从而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上面这种现象也可以用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来解释:某一个极小概率发生的事件,当实验的次数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纵观整个发展历程,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趋向于1,也就是说,必然会发生。这就好比做一项工作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出错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肯定会有人按照这种方法去做。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侥幸心理会让我们松懈大意,进而低估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有可能出错的事”呢?
第一,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人类的自我保护本能。当我们遇到压力、风险、危机,感到焦虑不安,心理失去平衡的时候,侥幸心理便会“挺身而出”,进而产生一种不确定的乐观情绪。这种不确定的乐观情绪支撑着人的精神层面。但它并不是基于现实产生的,甚至与现实相反,它的作用就是让人的失衡心理及精神状态得到暂时的稳定。
在某些情况下,侥幸心理会让人产生乐观的心态。但对于一些懒散之人,或者对于想要投机取巧、一夜暴富、一劳永逸的人来说,侥幸心理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比如,有的人总想通过赌博、炒股、博彩等行为实现人生飞跃。
因此,面对“有可能出错的事”,我们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它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做到防微杜渐,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面对。
第二,未雨绸缪,做好预防工作。中国有一句话叫“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意思是说,就算吃饱了饭出门,也要带足干粮;哪怕晴天出门,也要带上雨伞。在面对“有可能出错的事”时,我们也应该未雨绸缪,做好预防工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每一种可能性。这不仅是一种有远见的保护措施,也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
第三,正视错误,汲取失败的经验。如果错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们就应该正视错误,并且汲取失败的教训。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特里法则”,它源于美国田纳西银行前总经理特里的一句管理名言: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为正视错误的人将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出现错误与失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对待错误与失败的态度将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当错误不可避免地出现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正视错误,汲取失败的教训,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要知道,错误的潜在价值在于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事都没有它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首先我们应该分清,任何事物都会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被大脑录入、处理后的主观认识物,另一种是现实世界里的客观存在物。
每个人看待事物、理解事物时都会受到主观认知的影响,但这种主观认知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因此,我们在看待、理解或判断某个事物时,不能仅依靠主观认知,还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什么是主观认知呢?主观认知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等。从根本上来说,主观认知也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但由于经过了大脑思维的整合和加工,于是就存在着符合现实、脱离现实,或者超越现实、歪曲现实等多种情况。
什么是客观事实呢?就是真实存在于个体经验之外,存在于个体的理解和想象之中的客观真实的事物。在客观世界里,一切都具有真实性。无论客观世界有多么宽广,又有多少事物在发生着变化,也无论我们是否接受和适应,它们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最真实的存在。
从根本上来说,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客观事实是主观认知的基础,而主观认知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不过,主观认知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并不是机械的、死板的、不变的,也不是完全照抄照搬的,而是随着外界事物和内在心理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这种反映往往还是综合的、经过大脑处理的,有时候甚至是复杂的、歪曲事实的反映。
这样一来,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事物,可能只是主观认知里的样子,而不是客观事实里的样子。
当我们能够分清主观认知与客观事实之后,就会更加自觉地从客观事实出发,而不会过分依赖于自己的主观认知,更不会以个人的想象和喜好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且,当我们以客观事实为标尺来检验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时,就会发现很多事确实没有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只有尊重客观事实,不以主观认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我们才能将犯错的概率降到最低。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认为人的大脑存在两个系统,也就是大脑处理信息时往往依赖于“两个系统”,其中一个系统倾向于感性,它能够快速地、自动化地、情绪化地处理信息,另一个系统倾向于理性,它能够有逻辑性地、有意识地、慎重地处理信息。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处理一些简单的信息时,会运用到感性思维,而在处理一些复杂的信息时,则会运用到理性思维。
当然,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人依赖于感性思维,有的人则依赖于理性思维。然而,我们在看待、理解和判断某个事物时,应该尽量运用理性思维。
所谓理性思维,就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它能够让人们有效避免主观情绪的影响,让人们在思考、处理问题时不冲动、不凭感觉行事,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本身。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理性的人,却有偏向于理性思考的人。他们在思考、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更看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是自身的情感体验。每个人的主观认知不同,对于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但这并不会改变客观事实。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以更多的理性思维去思考,不能总被主观认知控制。
总之,墨菲定律说的并不是宿命或概率,其前提是“可能出错的事”,也就是说某个事物本身并不完善,有出错的可能性,虽然不能确定何时发生,发生在谁的身上,但肯定会发生。这便是客观事实,也是对“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最好注解。
永远不要放弃重来一次的机会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人都难免会犯错,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世界上便没有谁比谁更幸运。而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同的心态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你不能调整好心态,可能永远就会被困在墨菲定律中,越是努力,就摔得越厉害。
一位男士暗恋自己的女同事很久了。于是,他决定写一封饱含爱意的情书给女同事。他买来最贵的笔和纸,思考了很久很久,用美丽的英文花体字写了一遍又一遍,稿纸也撕了一页又一页——哪怕是一个词没有用对,或者一笔写得不好,他都觉得不完美,要撕掉重写。就这样一直写了很久,他也没有写出一封令自己满意的情书来。
因为他越想写好,手就越抖,就越容易出错。他绝望地看着垃圾桶里满满的废纸团,最终心灰意懒地放下手中的笔,他决定不写了。他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写,也不可能写好了。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糟糕的事情太多了。你越想把某件事情做好,就越容易出错;你越害怕某件事情发生,最后偏偏就发生了。这也符合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糟的可能,那它就真的可能变得更糟。
上面那位男生为什么写不好一封饱含爱意的情书呢?因为他给自己制订的目标太高,从而导致自己内心过于紧张,手不自觉地产生了“目的性颤抖”,心中产生了“目的性恐惧”。这样一来,他越努力想要写好,就越写不好。
可见,如果我们将阶段性目标制订得太高,也不见得是好事。如果我们每天制订的都是极限的学习计划或工作计划,那么我们最后往往会陷入墨菲定律之中。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分解目标,将极限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阶段性目标,然后逐一完成。另外,我们还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患得患失,更不要害怕失败。
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学上著名的“瓦伦达效应”,其实是真实发过的一个故事:瓦伦达是一位高空钢索表演者,他技艺高超,心理素质极佳,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可是,在一次高空表演中,瓦伦达却失足掉落,不幸身亡了。
事后,大家都感到很惋惜,同时也在讨论:瓦伦达为什么会失误呢?
瓦伦达的妻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含泪给出了回答:“我早就有预感,他这次表演可能会出事,因为以前每次表演前,他都自信满满,专心为表演做好准备,而不会去想表演是否成功;这次表演前,他却一直在说‘这次表演太重要了,一定不能失败,绝对不能失败’。”后来,人们把这种专心做事,不在意这件事的意义和结果,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又把这种害怕失败而最终导致失败的情况称为“瓦伦达效应”。
生活中很多人会受到“瓦伦达效应”的影响。比如,一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前提醒自己一定要进球,而他的大脑中往往会出现没有进球的情景,这一情景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发挥,而现实的情况就是——最终真的没有进球。
所以,害怕失败就是最大的失败。假如你在做某件事情之前不去考虑太多问题,不被功利心困扰,专心去做那件事情,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成功。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当你因为心理原因或者外界干扰而失败时,请不要气馁,你要相信自己,相信只要在未来自己能够注意细节,注意小错误的影响,那么就能有效地避免大错误的发生。因为大的失败都是由一连串小的错误组成的。
当失败不可避免地出现之后,我们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灰心气馁,而是立刻行动起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让失败的影响力逐渐缩小。最后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放弃重来一次的机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