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观止
  • 古文观止
  • 古文观止
  • 古文观止
  • 古文观止
  • 古文观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文观止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83 2.5折 68 全新

库存6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吴楚材 吴调侯 著,“学而书馆”编辑组 纂辑,创美工厂出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0403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31510557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的历代散文精华集,是重要的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中国古诗文选本“双壁”。“古文观止”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12卷,222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续古文观止》由民国王文濡选编,辑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凡8卷,174篇,选文精当,注重各家各派的代表性。



作者简介
吴楚材,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山阴州山(今绍兴)人。勤奋好学,曾多次应考,但屡试不中。与侄吴调侯共编《古文观止》一书。
吴调侯,与其叔吴楚材二人均饱览经典,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家乡从事私塾教学,因合编《古文观止》而留名后世,还编过一部名著《纲鉴易知录》。

目录
上册
第一卷
郑伯克段于鄢(一)… 004
周郑交质… 006
石碏谏宠州吁… 007
臧僖伯谏观鱼… 008
郑庄公戒饬守臣… 009
臧哀伯谏纳郜鼎… 010
季梁谏追楚师… 011
曹刿论战… 012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013
宫之奇谏假道… 014
齐桓下拜受胙… 015
阴饴甥对秦伯… 016
子鱼论战… 017
寺人披见文公… 018
介之推不言禄… 019
展喜犒师… 020
烛之武退秦师… 021
蹇叔哭师… 022

第二卷
郑子家告赵宣子… 024
王孙满对楚子… 025
齐国佐不辱命… 026
楚归晋知?… 027
吕相绝秦… 028
驹支不屈于晋… 030
祁奚请免叔向… 031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032
晏子不死君难… 033
季札观周乐… 034
子产坏晋馆垣… 036
子产论尹何为邑… 038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039
子革对灵王… 040
子产论政宽猛… 042
吴许越成… 043

第三卷
祭公谏征犬戎… 046
召公谏厉王止谤… 048
襄王不许请隧… 049
单子知陈必亡… 050
展禽论祀爰居… 052
里革断罟匡君… 054
敬姜论劳逸… 055
叔向贺贫… 056
王孙圉论楚宝… 057
诸稽郢行成于吴… 058
申胥谏许越成… 059
春王正月… 060
宋人及楚人平… 061
吴子使札来聘… 062
郑伯克段于鄢(二)… 063
虞师晋师灭夏阳… 064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065
曾子易箦… 066
有子之言似夫子… 067
公子重耳对秦客… 068
杜蒉扬觯… 069
晋献文子成室… 070

第四卷
苏秦以连横说秦… 072
司马错论伐蜀… 075
范雎说秦王… 077
邹忌讽齐王纳谏… 079
颜斶说齐王… 080
冯煖客孟尝君… 081
赵威后问齐使… 083
庄辛论幸臣… 084
触詟说赵太后… 086
鲁仲连义不帝秦… 088
鲁共公择言… 091
唐雎说信陵君… 092
唐雎不辱使命… 093
乐毅报燕王书… 094
李斯谏逐客书… 096
卜居… 098
宋玉对楚王问… 099

第五卷
五帝本纪赞… 102
项羽本纪赞… 103
秦楚之际月表… 104
高祖功臣侯年表… 105
孔子世家赞… 106
外戚世家序… 107
伯夷列传… 108
管晏列传… 110
屈原列传… 113
酷吏列传序… 116
游侠列传序… 117
滑稽列传… 119
货殖列传序… 121
太史公自序… 123
报任少卿书… 126

第六卷
求贤诏… 132
议佐百姓诏… 133
令二千石修职诏… 134
求茂材异等诏… 135
过秦论(上)… 136
治安策(一)… 138
论贵粟疏… 141
狱中上梁王书… 143
上书谏猎… 146
答苏武书… 147
尚德缓刑书… 150
报孙会宗书… 152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154
诫兄子严敦书… 155
前出师表… 156
后出师表… 158

第七卷
陈情表… 162
兰亭集序… 163
归去来辞… 164
桃花源记… 165
五柳先生传… 166
北山移文… 167
谏太宗十思疏… 169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170
滕王阁序… 171
与韩荆州书… 173
春夜宴桃李园序… 175
吊古战场文… 176
陋室铭… 178
阿房宫赋… 179
原道… 181
原毁… 184
获麟解… 186
杂说一·龙说… 187
杂说四·马说… 188

第八卷
师说… 190
进学解… 192
圬者王承福传… 194
讳辩… 196
争臣论… 198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201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203
与于襄阳书… 205
与陈给事书… 206
应科目时与人书… 207
送孟东野序… 208
送李愿归盘谷序… 210
送董邵南序… 212
送杨少尹序… 213
送石处士序… 214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216
祭十二郎文… 217
祭鳄鱼文… 220
柳子厚墓志铭… 221

第九卷
驳复仇议… 224
桐叶封弟辨… 226
箕子碑… 227
捕蛇者说… 229
种树郭橐驼传… 231
梓人传… 233
愚溪诗序… 236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238
钴 潭西小丘记… 239
小石城山记… 240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241
待漏院记… 243
黄冈竹楼记… 245
书洛阳名园记后… 246
严先生祠堂记… 247
岳阳楼记… 248
谏院题名记… 249
义田记… 250
袁州州学记… 252
朋党论… 253
纵囚论… 255
释秘演诗集序… 256

第十卷
梅圣俞诗集序… 258
送杨寘序… 260
五代史伶官传序… 261
五代史宦者传论… 262
相州昼锦堂记… 263
丰乐亭记… 265
醉翁亭记… 266
秋声赋… 267
祭石曼卿文… 268
泷冈阡表… 269
管仲论… 272
辨奸论… 274
心术… 276
张益州画像记… 278
刑赏忠厚之至论… 280
范增论… 282
留侯论… 284
贾谊论… 286
晁错论… 288

第十一卷
上梅直讲书… 292
喜雨亭记… 294
凌虚台记… 295
超然台记… 296
放鹤亭记… 298
石钟山记… 300
潮州韩文公庙碑… 302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304
前赤壁赋… 305
后赤壁赋… 307
三槐堂铭… 308
方山子传… 310
六国论… 311
上枢密韩太尉书… 313
黄州快哉亭记… 315
寄欧阳舍人书… 316
赠黎安二生序… 318
读孟尝君传… 319
同学一首别子固… 320
游褒禅山记… 321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323

下册
第十二卷
送天台陈庭学序… 326
阅江楼记… 327
司马季主论卜… 329
卖柑者言… 330
深虑论… 331
豫让论… 333
亲政篇… 335
尊经阁记… 337
象祠记… 340
瘗旅文… 342
信陵君救赵论… 344
报刘一丈书… 346
吴山图记… 348
沧浪亭记… 349
《青霞先生文集》序… 350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352
徐文长传… 353
五人墓碑记… 355

附录 续古文观止
第一卷
复庵记… 360
与三侄书… 361
与人书… 362
与叶讱庵书… 363
与友人辞祝书… 364
与王虹友书… 365
与李中孚书… 366
过云木冰记… 367
王猛论… 369
马伶传… 371
李姬传… 373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375
答田中丞书… 377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 378
留侯论… 380
与李翰林书… 381
复六松书… 382
瓶庵小传… 383
小港渡者… 384
鹅笼夫人传… 385
蔡邕论… 387
钱烈女墓志铭… 389
与赵韫退大参书… 391

第二卷
醉书斋记… 394
游钓台记… 396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398
寄谭十一兄左羽书… 399
送杜审舒归里序… 400
吴顺恪六奇别传… 402
书剑侠事… 404
戆子记… 406
崇明老人记… 408
书孝妇魏氏诗后… 410
送左未生南归序… 411
白云先生传… 412
二贞妇传… 413
高节妇传… 414
陈驭虚墓志铭… 416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 418
武季子哀辞… 419
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420
阳曲傅先生事略… 421
梅花岭记… 425

第三卷
师制服议… 428
书《王荆公文集》后… 429
书潘荆山… 430
祭妹文… 432
息争… 434
《海舶三集》序… 436
送姚姬传南归序… 437
胡孝子传… 438
章大家行略… 440
窦祠记… 441
祭舅氏文… 443
命说… 444
书侯振东… 446
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447
表微… 448
重修盘门双忠祠记… 450
邓先生墓表… 451
兰陔爱日图记… 453

第四卷
亡妻龚氏圹铭… 456
读《孙子》… 457
《泰山道里记》序… 458
《南园诗存》序… 459
复鲁絜非书… 461
复蒋松如书… 463
萧孝子祠堂碑文… 465
博山知县武君墓表… 466
汪玉飞墓志铭… 467
祭朱竹君学士文… 468
赠邵秀才序… 469
纪言… 470
张皋文墓志铭… 472
答鲍觉生书… 474
示诸生书… 476
与友人书… 477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 478
书《魏叔子集》后… 480
周维城传… 481
先妣事略… 483
崔景偁哀辞… 485
祭金先生文… 486

第五卷
汉高帝论… 490
黄贞文传… 491
说居庸关… 493
送夏进士序… 495
病梅馆记… 496
知己说… 497
韩非论… 499
《管异之文集》书后… 500
书《复社人姓氏》后… 501
赠孙秋士序… 502
送周石生序… 503
书李林孙事… 504
书杨氏婢… 506
上某公书… 507
诰授朝议大夫贵州遵义府知府胡公墓志铭… 508
蒯通论… 510
书苏明允《辨奸论》后… 512
《孝史》序… 513
跋《团勇助军约记》… 514
祭檀默斋明府文… 515
《媭砧课诵图》序… 516
书《郭玉传》后… 517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 518

第六卷
序意赠西垣… 522
先考行状… 523
亡弟云松事状… 526
答李香州书… 528
己未上曾侍郎书… 530
梅伯言先生诔辞… 532
吴云台哀辞… 533
石君砚铭… 534
原才… 535
书《归震川文集》后… 537
《欧阳生文集》序… 538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 540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 542
何君殉难碑记… 544
复贺耦庚中丞书… 547
复彭丽生书… 549
与李眉生书… 550
复陈右铭太守书… 551
复吴南屏书… 553
大界墓表… 555
台洲墓表… 558
谨言箴… 561

第七卷
《景詹闇遗文》自序… 564
题《登高图》… 565
潘锦芳传… 566
别弟文… 567
猫娘传… 569
复某书… 570
六十一岁小像自赞… 571
跋明三原焦公家书… 572
送黄蒙九序… 573
游狼山记… 574
与黎莼斋书… 575
祭杨慰农先生文… 577
读王弼《老子注》… 578
《何忠诚公编年纪略》书后… 579
卜来敦记… 581
代曾侯相《忠孝录》序… 582
杂记二首… 584
跋《五公尺牍》… 586
跋《蒋湘帆尺牍》… 587
送张廉卿序… 588
祭李文忠公文… 590
今列女传·节义… 592
今列女传·辨通… 593
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刚直彭公墓志铭… 595
曾孝子妻严氏灵表… 597
安吉施氏遗著序… 598
记毗陵驿马… 599
女慰慈圹铭… 600
哭庵传… 601
送张先生序… 602

第八卷
章大传… 604
读《信陵君传》… 605
郑康成画像赞… 606
跋《成恭恪临庙堂碑》… 607
书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 608
甲寅五月二十三日家书… 609
黜骄… 611
湖之鱼… 612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 613
陈猴传… 614
答周生书… 615
二箴… 617
儿子怡祖字说… 618
博物苑美人石记… 620
题吴温叟《清溪泛月图》… 621
跋周印昆所藏《左文襄书牍》… 622

内容摘要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的历代散文精华集,是重要的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中国古诗文选本“双壁”。“古文观止”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12卷,222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续古文观止》由民国王文濡选编,辑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凡8卷,174篇,选文精当,注重各家各派的代表性。

主编推荐
1.《过秦论》《出师表》《郑伯克段于鄢》《曹秽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千古名篇,被选入各学段语文课本

2.中国古代散文经典选本:清康熙年间专为私塾学子选编,一经问世,享誉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3.足本未删减:《古文观止》(222篇)选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时间跨度大,篇幅适中,难易得当,是学习古文的入门书。

4.新增超值:足本新增民国王文濡选编《续古文观止》(174篇),该书选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对《古文观止》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5.凡学习古典文学,《古文观止》都是绕不过去的经典著作,此书更是影响了鲁迅、胡适、巴金、金克木等一大批名人大家。

6.本书可作为古文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古文工具书使用。

7.简体横排,版式疏朗,非常适合朗读和背诵,收藏和参考亦是不错的版本。

精彩内容
郑伯克段于鄢(一)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 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 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荐于鬼 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隐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隐公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郑庄公戒饬守臣左传·隐公十一年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