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通俗演义(上下)(精)/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汉通俗演义(上下)(精)/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4.17 3.8折 9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东藩

出版社中国书籍

ISBN9787506839914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0元

货号30606293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蔡东藩专著的《后汉通俗演义》用章回体小说阐发历史,从王莽篡国、天下大乱开始,讲到光武中兴,后期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导致皇权旁落。最后方镇割据。天下三分,最后以蜀汉灭亡、晋代魏祚结束,讲述了东汉和三国时期200多年的历史。论述天下兴亡,供后人嗟叹评述。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浙江萧山人,卓越的演义小说家、历史学家。1916年开始,历时10年,蔡东藩将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尽书于笔下,成书11部,21册,1000余回,合称“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该书“以正史为经,以逸闻为纬”,“语皆有本”,较之《三国演义》,更忠实于历史;较之“二十四史”,更通俗易懂;较之《国史大纲》,自评自注更加生动有趣。此书一经出版,即受到顾颉刚、二月河等众多名人的推崇,风靡全球,重印几十版,累计销量逾千万册,实为通俗史著之经典巨著。蔡东藩因此而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目录
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卖饼儿  惊连坐投落校书阁
第二回  毁故庙感伤故后  挑外衅激怒外夷
第三回  盗贼如蝈聚众抗官  父子聚鹿因奸谋逆
第四回  受胁迫廉丹战死  图光复刘氏起兵
第五回  立汉裔清水升坛  破莽将昆阳扫敌
第六回  害刘绩群奸得计  诛王莽乱刃分尸
第七回  杖策相从片言悟主  坚冰待涉一德格天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郸受封萧王
第九回  斩谢躬收取邺中  毙贾强扬威河右
第十回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
第十一回  刘盆子乞怜让位  宋司空守义拒婚
第十二回  掘园陵淫寇逞凶  张挞伐降王服罪
第十三回  诛邓奉惩奸肃纪  戕刘永献首邀功
第十四回  愚彭宠卧榻丧生  智王霸举杯却敌
第十五回  奋英谋三战平齐地  困强虏两载下舒城
第十六回  诣东都马援识主  图西蜀冯异定谋
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孙述  重士节亲访严子陵
第十八回  借寇君颍上迎銮  收高峻陇西平乱
第十九回  猛汉将营中遇刺  伪蜀帝城下拼生
第二十回  废郭后移宠阴贵人  诛蛮妇荡平金溪穴
第二十一回  雒阳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献图通款
第二十二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
第二十三回  纳直言超迁张佚  信谶文怒斥桓谭
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
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郑众折强  威赴西竺蔡音求佛典
第二十六回  辨冤狱寒朗力谏  送友丧范式全交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举种投诚  匈奴兵望营中计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虏  御北寇耿恭拜泉
第二十九回  拔重围迎还校尉  抑外戚曲诲嗣皇
第三十回  请济师司马献谋  巧架诬牝鸡逞毒
第三十一回  诱叛王杯酒施巧计  弹权戚力疾草遗言
第三十二回  杀刘畅惧罪请师  系郅寿含冤毕命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雒阳市渔色贪财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歼首虏定远封侯
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邓女分宠启阴谋
第三十六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
第三十七回  立继嗣太后再临朝  解重围副尉连毙虏
第三十八回  勇梁懂三战著功  智虞诩一行平贼
第三十九回  作女诫遗编示范  拒羌虏增灶称奇
第四十回  驳百僚班勇陈边事  畏四知杨震却遗金
第四十一回  黜邓宗父子同绝粒  祭甘陵母女并扬威
第四十二回  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死夕阳亭
第四十三回  秘大丧还宫立幼主  诛元舅登殿滥封侯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阉党自相攻  应贵相佳人终作后
第四十五回  进李固对策膺首选  举祝良解甲定群蛮
第四十六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
第四十七回  立冲人母后摄政  毒少主元舅横行
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骄妻悍孙寿肆淫
第四十九回  忤内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陈龟拜表
第五十回  定密谋族诛梁氏  嫉忠谏冤杀李云

内容摘要
 蔡东藩的《后汉通俗演义》是《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讲述起自王莽新朝,终于蜀汉、曹魏灭亡,晋室开基,前后共两个半世纪。对朝代兴亡,尤为关注。对王莽的伪善面目,有深刻揭露。光武中兴,东汉文治武功一度取得辉煌成就。但由于封建王朝的家天下制度,后继帝王昏庸淫乱,外戚干政,宦官肆虐,军阀横行,终导致帝国覆亡,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书中引用材料,大都来自正史,对重大事件和重要
人物有较细记述。

精彩内容
 有汉一代,史家分作两撅,号为“前、后汉”,亦称“东、西汉”,这因为汉朝四百年来,中经王莽篡国,居然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汉”,王莽以后,叫作“后汉”。且前汉建都陕西,故亦云“西汉”,后汉建都洛阳,洛阳在关陕东面,故亦云“东汉”。《前汉演义》,由小子编成百回,自秦始皇起头,至王莽篡国为止,早已出版,想看官当可阅毕。此编从《前汉演义》接人,始自王莽,结局三国。曾记陈寿《三国志》,谓后汉至献帝而亡,当推曹魏为正统。司马温公沿袭寿说,也
将正统予魏,独朱子《纲目》,黜魏尊蜀,仍使刘先主接入汉统,后人多推为正论。咳!正统不正统,也没有甚么一
定系绪,败为寇,成为王,古今来大概皆然,何庸聚讼?一
部廿四史从何说起,便是此意。不过刘先主为汉景帝后裔,班班可考,虽与魏吴分足鼎峙,地方最小,只是就汉论汉,究竟是一脉相传,必欲拘拘然辨别正统,与其尊魏,毋宁尊蜀。罗贯中尝辑《三国演义》,名仍三国,实尊蜀
汉,此书风行海内,几乎家喻户晓,大有掩盖陈寿《三国志》的势力。若论他内容事迹,半涉子虚,一般社会,能有几个读过正史?甚至正稗不分,误把罗氏《三国演义》,当作《三国志》相看,是何魔力,摄人耳目。小子不敢訾议前人,但既编《后汉演义》,应该将三国附入在内。《前汉演义》附秦朝,《后汉演义》附三国,首尾相对,却也是个无独有偶的创格。可谓戛戛独造。惟小子所编历史演义,恰是取材正史,未尝臆造附会;就使采及稗官,亦思折衷至当,看官幸勿诮我迂拘呢。
若要论及后汉的兴亡,比前汉还要复杂。王莽篡国,祸由元后,外戚为害,一至于此。光武中兴,惩前毖后,亲揽大权,力防外戚预政。明帝犹有父风,国势称盛。章帝继之,初政可观,史家比诸前汉文景,不意后来宠任后族,复蹈前辙。和帝以降,国事日非,外立五帝,安帝、
懿帝、质帝、桓帝、灵帝。临朝六后,章帝后窦氏,和帝后邓氏,安帝后阎氏,顺帝后梁氏,桓帝后窦氏,灵帝后何氏。妇人无识,贪揽国权,定策帷帘,委政父兄,嗣主积不能容,势且孤立,反因是倒行逆施,委心阉竖。于是宦官迭起,与外戚争持国柄,外戚骄横不慎,动辄为宦官所制,辗转消长,宦官势焰熏天,横行无忌,比外戚为尤甚,正人君子,被戮殆尽。天变起,人怨集,盗贼扰四方,不得已简选重臣,出为州牧,内轻外重,尾大不掉。势孤力弱的外戚,欲借外力为助,入清君侧,结果是外戚宦官,同归于尽,国家大权,归入州牧掌握。一州牧起,群州牧交逼而来,又酿成一番州牧纷争的局面,或胜或败,弱肉强食,董卓、曹操,先后逞凶,天子且不知命在何时,还有甚么汉家命令?当时中原一带尽被曹氏并吞,惟东南有吴,西南有蜀,力保偏壤,相持有年,曹丕篡汉,仅存益州一脉,不绝如缕,又复出了一个庸弱无能的呆阿斗,终落得面缚出降,赤精衰歇,都随鼎去,岂不可悲?岂不可叹?慨乎言之。总计自光武至章帝,是君主专政的时代,自和帝至桓帝,是外戚宦官更迭擅权的时代,自桓帝至献帝,是宦官横行的时代。若献帝一朝,变端百出,初为乱党交讧时代,继为方镇纷争时代,终为三国角逐时代,追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