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学是什么
  • 考古学是什么
  • 考古学是什么
  • 考古学是什么
  • 考古学是什么
  • 考古学是什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考古学是什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7.07 6.0折 78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胜前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348215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03252955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胜前----------------------------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石器分析等。著有《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第16届文津图书奖)、《思考考古》《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等;发表《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范式与范式变迁》等论文一百余篇;另有译著四种。

目录
目录

序言

导论 体验考古  1

第一部分 考古学是怎么来的? 
第1章 现代考古学的形成30
第2章 现代考古学的发展54
第3章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源80

第二部分 考古学何以可能? 
第4章 什么是考古材料?111
第5章 考古学的方法133
第6章 考古学理论160

第三部分 考古学在做什么? 
第7章 获取考古材料186
第8章 重建过去206
第9章 解释文化变迁232
第10章 理解与传承文化256
第11章 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277
第12章 考古学与中华文明起源300

第四部分 考古学与你我
第13章 考古学与公众328
第14章 如何成为一名考古学家?345

内容摘要
本书为“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新品种。
全书从考古学是怎么来的、考古学何以可能、考古学在做什么、考古学与你我四个部分讲述考古学学科的简史、内容、实践与应用等方面,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向公众普及了考古学这门学科,既通俗易懂,又能反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价值,是一部优秀的学科普及读物。为初学者、非专业读者普及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关键方法、主要问题、重要事实,全书文笔流畅,学识广博,具有可读性和国际视野。

精彩内容
如何成为一名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是个有点神秘的群体,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影视文学的塑造,看过《夺宝奇兵》《九层妖塔》《盗墓笔记》的人难免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在公众眼中,考古学家基本以两种形象出现:挖墓的人与鉴宝专家。有关前者的刻板印象甚至带有一点负面的道德标签——挖人家的祖坟,尽管这种事情其实并没有发生过。考古学家挖掘的墓葬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古老的,很少有晚近历史时期的,这些墓葬与现在的人早已没有直接联系了,而且考古学家发掘墓葬大多是因为工程建设用地的需要或是遭到了盗掘,不发掘就会遭到进一步破坏,是不得不去发掘。基于研究的目的主动发掘墓地,终究是比较罕见的。事实上,墓葬发掘只是考古工作很小的一个部分,大部分的考古工作与墓葬是没有关系的。挖掘祖坟这样的事情基本都是盗墓者所为,如前文提及的,盗掘北宋金石学大家吕大临墓葬的正是他的后世子孙。对于史前的墓葬,越是久远的,越是罕见,也越是珍贵。墓葬能够提供许多其他材料无法提供的信息,如古人的饮食结构、健康状况、体质演化等。尤其是对于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家而言,若是能够发现一座墓葬,绝对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墓葬发掘让考古工作披上了黑暗的面纱,考古学家还曾经发掘到罗马时代的厕所,这种令人恶心的出土物却是极有价值的科学材料。尽管考古工作有那么一点儿黑暗的影子,但是它充满了诱惑,我们希望由此揭开人类过去的奥秘,帮助我们回答灵魂三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考古学是一门穷根溯源的学问,直抵我们的灵魂深处。也许正因为这种强烈的反差,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考古学领域,并努力成为一名考古学家。这一章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如何成为一名考古学家?
一、考古学的教育在说到考古学的渊源时,我们知道了其前身为金石(古物)学。在现代考古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旧石器-古人类考古、新石器-原史考古、古典-历史考古之外,还有一个旁支,也就是民族考古或土著考古。几个分支各有自己的渊源与关联学科。当我们划分当代考古学时,上述划分也就成了基本脉络,这个脉络扩充为更细致的时段划分,反而让人忽视了原初的三大分支之区分。在中国考古学的教育体系中,按时段划分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南北朝隋唐考古、宋元明清考古,这六大段考古构成了整个学科的主干,也是学习考古的学生的必修课程。有时间维度的划分,自然有空间维度的划分,中国国土面积广大,从史前到历史时期,形成了若干较为稳定的区域,华北、长江中下游是农业起源区,这里形成了若干区系的考古学文化,周边地区如东北、西南、岭南、青藏、西北、草原、沿海与海岛先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每位研究者大体会有自己专长的研究的区域,很少有学者能够覆盖所有区域。在中国之外,还有世界范围的考古,也有区域之分,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专长于国外考古。
时空维度的划分相对比较传统,从学科体系的角度来看,则包括理论、方法、实践三个方面。每个成熟的学科都有这样的划分,考古学也不例外,文物、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是考古学的实践领域,考古学由此与公众联系在一起。在方法方面,考古学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逐渐形成了相应的考古学方法,考古地层学、类型学是较早成熟的,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人体骨骼考古、分子考古等也都已经发展成熟,还有更多的交叉学科正在成熟之中。考古学理论与学术史(包括思想史)也已有独立的领域。对于未来要从事考古工作的学生而言,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目前国内没有哪一所高校能够覆盖所有这些领域,往往是有所侧重地发展。如果我们把时空都称为纵向划分的话,那么按照学科体系的划分就是横向的,纵横经纬相互穿插,让考古学成为一个几乎与所有学科都有关联、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尽管考古学并不是热门学科,从业者的数量也较少,但它是如此的博大,一个人终其一生,往往也只能精通一个小的领域。
我们知道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实物遗存的学问,也正因为如此,实物遗存的特征也是一个区分考古学的维度。石器、陶器、聚落、墓葬是史前考古的主要研究对象,由此也就形成了专门的领域,我个人学习石器考古近三十年,就是与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石器打交道,石器考古的工作就是“让石头说话”(这也是我的近著的书名)。研究较晚时段考古的则可能会涉及玉器、青铜器、漆器、画像石、碑刻、瓷器、古文字、佛像与石窟寺、古代建筑、书画等材料,每一项材料都是一门需要穷尽一生才能弄清楚的学问。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喜欢看碑帖,中国书法之美都是前人的天赋、修养与苦练的结果,要欣赏其中的美,需要反复地观摩与体会。我没有碑刻考古的训练,无法去研究它,但这不妨碍我发自心底的欣赏。
考古知识领域的划分还可以按照主题来做,比如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除了这些大问题之外,主题的设定是可以比较灵活的,可以按照研究者的兴趣来确定,当然,要想获得关注与资助,主题显然要具有时代意义,是一个时期的焦点问题。正是因为主题可以灵活设定,因此,主题能够较好地体现研究者的创造性。20世纪70年代前后,谢弗、拉什杰等一批学者高度关注“考古材料形成过程”,后来这也就成了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80年代,部分研究者开始关注“景观”问题,不再局限在环境层面上考虑,而是要关注景观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对人的影响,于是形成了“景观考古”这个主题。主题的探索是开放的,前面提到的复杂系统研究、心智、语言起源、族属、宗教起源等,都是当下考古学研究探究的主题。就拓展主题而言,考古学是鼓励跨学科合作的,这也应该是学科的发展趋势之一。所有这些主题,也都是考古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一个或多个主题上进行探索。就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而言,中国考古学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就我个人而言,当前探索的主题是“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主题是探索未来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我们是亦步亦趋追随西方,还是要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的特色在哪里?如何真正做到而不是“放卫星”?
成为一名考古学家,首先意味着要接受系统的考古教育。19世纪式的自学成才,在学科日益专业化与复杂化的今天,已经很不现实。上面从数个角度来讨论考古学的知识领域,其实就是考古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在本科阶段,必定会涉及六大段的考古,还有考古学导论、考古学史等基础理论课程,还会有考古摄影、考古测量、考古绘图等方法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通常会从暑假开始)开始田野考古实习,系统学习田野考古的方法,包括调查、发掘、整理、参观等,田野考古实习的时间是一个学期。这些课程基本是所有专业的考古教育都需要具备的,在此之外,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添加相应的专业课程。我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当时考古学系与古籍研究所是同一个单位,因此学生会多上一些有关古文字、古文献、文化史的课程。中国考古学的特色之一就在于能够结合历史文献与历史文化,这样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很可惜的是,有段时间考古学系与古籍研究所分家,学生接受的相关教育减少。如今吉大成立了考古学院,恢复了以前的设置。当代考古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考古的相关课程自然也是越来越多,这也是必要的。
当前的考古学教育体系分为三级:本科、硕士、博士,有人可能还愿意把博士后也加上,从而形成了四级。博士后阶段有些模糊,它好像是求学与求职之间的过渡,将之称为一级也在两可之间。把这整个教育流程走完,最快也要11年,那也就是说硕博连读,用5年拿到博士学位。我个人用了15年(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6年、博士后2年),我的博士之所以用6年,是因为留学的原因,美国考古学是人类学体系,我没有相关的基础,要学的内容太多,再加上语言障碍,自然要花更长的时间。在美国考古学的教育体系,拿到博士学位通常是在本科毕业后的第13年,即在35岁前后。中国考古学也日渐趋同,主要原因是博士毕业延期越来越普遍,许多学校把博士的学制从3年延长到了4年,即便如此,还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会选择延期。延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还没有完成科研考核,攻读博士期间,需要发表两篇论文,至少要有一篇是核心期刊论文;还有的是因为博士论文的写作难度太大,题目太大,材料太少,或是学生的能力不够,都可能导致拖延;还有就是家庭原因,博士普遍已经成家,此时可能有了孩子,自然会耽搁时间。攻读博士期间的收入菲薄,研究压力较大,因此,如果没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不建议贸然攻读。实际上,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读完博士,其实也就是学问刚刚入门,表明一个人有能力去探索未知领域了,并不等于已经获得了成功。可能还需要5-10年的历练,包括更加深入的阅读、研究实践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有了自己独到的、系统的见解,我们才可以说这位学者称得上是一名考古学家。这个要求不算高,也不算低,没有把考古学家的称呼设定为极少数有学术权威的人,也没有将其泛化为所有考古工作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