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的灰烬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5.55
5.2折
¥
68
全新
库存20件
作者(意)皮耶尔·保罗·帕索里尼|译者:刘儒庭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29166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3255772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皮耶尔·保罗·帕索里尼(1922—1975),1922年3月5日,帕索里尼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写诗,有时用意大利语,有时用弗留利方言。1942年,帕索里尼到母亲故乡弗留利的卡萨尔萨躲避战乱,同年出版了第一部诗作《卡萨尔萨的诗歌》,1950年迁居罗马。1955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求生男孩》,同时进入电影圈。1960—1961年间他转行做导演,制作了影片《乞丐》。1973年他开始在报刊撰稿正面剖析当代意大利种种紧迫而棘手的问题,这些文章后来分别编为《海盗文章》(1975)和《路德派教徒的信件》(1976)出版。1975年11月1日至2日夜间,帕索里尼在罗马近郊奥斯蒂亚海滨被杀害。
刘儒庭,译审,“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获得者,原中国意大利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新华社罗马分社首席记者。著有《永恒之城——罗马》《了解意大利》,主编《西方七国知识辞典》中的《意大利卷》。译作等身,译有《开放的作品》《影子的门槛》《已故的帕斯卡尔》等,合译《十日谈》《闻香识女人》《安魂曲:帕索里尼传》等,参译《世界诗库》《马基雅维利全集》。\"
目录
\"1 亚平宁
2 人民之歌
3 毕加索
4 集会
5 卑微的意大利
6 弗留利绘画
7 葛兰西的灰烬
8 故事
9 挖掘机的哭泣
10 诗体论战
11 耕种之地
注
译后记
\"
内容摘要
《葛兰西的灰烬》是帕索里尼的成名诗作,于1957年结集出版,收录了11首诗,这些诗大部分发表于1951年到1956年。时值意大利左翼文化处于极为微妙境地,这本极富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诗集问世并轰动一时,销量空前巨大,引发评论界踊跃评论。当时意大利左右翼道德观念对立严重,双方抱着对这部作品的先验看法,纷纷加入论战。这部作品可以看作帕索里尼文学观的“宣言书”,这是一种可使现实显得更加丰满的文学观,几年后帕索里尼将其描述为“让人就事物发表意见”的文学观。
精彩内容
\"《葛兰西的灰烬》于1957年结集出版,内收十一首短诗,所有这些诗都在1951年到1956年期间公开发表过(《挖掘机的哭泣》只刊登了一部分),多数是在刊物上发表的。这部作品出版时,左翼文化正处于极为微妙的时期,处于“可怕的一年”(阿门多拉如此形容1956年)后的危机之中,这时接二连三地遭遇了一系列事件:苏联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谴责了斯大林,这给人以极大希望,但也造成极大困惑;另外是入侵匈牙利的可悲事件,这使意大利共产党的党员大量流失,因为意共支持苏联向匈牙利派出坦克。在这种情况下,帕索里尼的这部作品,以一首相较而言更为突出的诗歌作为标题,显得极具政治和社会现实意义,尽管现在的读者很难对这部作品在这一方面的特质有一个恰如其分的了解,特别是年轻读者,这些事件发生半个世纪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事件已模糊不清。
一部诗集的销售情况如此之好极为罕见,因此它立即引发评论界的热烈讨论。年轻评论家皮埃罗·奇塔蒂因其严苛而在众多评论间显得十分突出,他说这是“预制件诗歌”。著名老派评论家朱塞佩·德罗贝尔蒂斯则表现出困惑,但并不先入为主地表示敌视。佛朗哥·福尔蒂尼像他有时面对别人的才华时那样表现出不小的非议。1955年不看好《求生男孩》的卡洛·萨利纳里这次承认,他面对的是“确实重要的新一代的第一本诗集”,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模式化地把帕索里尼这位“缪斯”降格为这样一种类型:“失望”的头脑与心肠分裂的知识分子,这样的知识分子感觉到了“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文明的末日”,但还不能“确立新文明”。最具启示性的解读来自两位评论家,一位是切萨雷·加尔博利,一位是杰诺·潘帕洛尼。前者首先关注的是这本诗集在风格方面的价值,后者非常明智地避开任何可能的政治赌注,包括诗人本人的政治赌注(帕索里尼在题为《风格的自由》一文中曾提到“对文化进行手术应先于对诗歌进行手术”),他在《葛兰西的灰烬》出版后不久写的一篇评论中说,这本书中的诗不是“意识形态式的诗”,而是“意识形态的诗,就等于说,这里所谈论的诗是文学范畴内的诗,同时又等于说,现代诗属于对诗进行思考的诗”。这是解读《葛兰西的灰烬》的正确方式,是为对立的道义训斥开出的解毒药,这些训斥既来自右翼,也来自左翼,这些人在诗集出版后从先入为主的判断出发立即投入了一场热烈的争论。
今天,在后现代主义末日的余辉下——此时所有拿不出多少作品的作家们都显得无精打采,我们面临另外一种危险,一种不同的、对称的危险。尽管可以写我们想写的文章,尽管这种文章最后会成为使我们迷失的作品,成为使人找不到北的虚渺空蒙,这种可能会使我们放弃理解一位作家的词汇,放弃将这些词汇理解为卡尔维诺在《无穷的客观性》一文中所强调的“确实像刀子一样锋利的觉悟”,不会有任何这类欲望了。现在的觉悟显得越来越不锋利了,甚至有点儿像塑料刀叉。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