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04 5.0折 58 全新

库存1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平汉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67137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2033012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平汉,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起步与挫折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萌发
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及其失败
三、昙花一现的清末新政
四、孙中山的现代化强国梦想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探寻
一、陈独秀对现代化的思考
二、李大钊的现代化方案
三、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
第三章  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提出
一、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的基本国情
二、“一五”计划与新中国工业化起步
三、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与现代化建设的曲折
四、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再提四个现代化目标
第四章  “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小康社会建设
一、对历史的反思促成探寻新路
二、“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的提出
三、小康之家:20 世纪末人均一千美元
四、“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
五、全面建设并建成小康社会
第五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心任务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从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起步与挫折、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探寻、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发展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历程,总结了在这一历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伟大成就,对读者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路径,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精彩内容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萌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复兴愿望,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成为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比如人们熟知的汉唐盛世,无疑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文明,但后来衰落了。这种衰落是从元、明之时开始的。当时,西方开始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开启了文艺复兴,于是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比封建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继而发生了工业革命,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而此时的中国,却没有从封建社会中走出来,封建制度仍在顽固地统治着中国。西方文艺复兴的时代,正值中国的明王朝(1368—1644年)之时,这是一个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新的高峰的时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大兴文字狱,同时强化科举制度,而科举的内容只是四书五经,从而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中国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潮流。1616年清政权建立,1644年取代明王朝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建立之时,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可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思想禁锢,与明王朝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虽然也有过所谓的康乾盛世,由于玉米、土豆、红薯等适应性强的高产作物的传入,中国的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总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也稳居世界第一,但这种经济总量的增长不是先进的生产力带来的,而是人口迅速膨胀的结果。正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周围的地形使它处于同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这种历史和地理条件,加上缓慢发展的农业经济,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心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近乎迟滞不前的巨大惰性。‘天不变,道亦不变’被人们奉为信条。长时期以‘天朝大国’自命,更使许多人盲目自大,安于现状,对事实上正在发生的变化依然不屑一顾,很少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来改变现状的要求。”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世纪的时候,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西方国家,为了打开其商品的销路,将其目光更多地聚焦到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中国。可是,由于中国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有着极强的排斥性,清王朝上上下下对外面的世界又缺少起码的了解,总觉得天朝物产甚丰什么也不缺,用不着开放市场与洋人做生意。于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竟然向中国从事罪恶的鸦片贸易,这种肮脏的贸易不但造成了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有识之士建议朝廷查禁并销毁鸦片,而英国则以此为借口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最终是通过割地赔款才使战争暂时结束。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领土的丧失,将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渊,鸦片战争的炮声在一定程度上震惊了中国社会,人们逐渐发现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催生了中国社会上新的近代化因素,以魏源、徐继畬、冯桂芬等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对国家如何强大起来摆脱被动挨打局面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积极探索挽救民族危亡、走向近代化的方案,形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