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日记
  • 长征日记
  • 长征日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征日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 4.8折 49.8 全新

库存2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萧锋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74494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2008200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萧锋(1916—1991),江西省泰和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原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顾问。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从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萧锋将军在64年的革命生涯中,坚持写日记。退休后,他根据日记整理出一千多万字的回忆材料,出版了《长征日记》《十年百战亲历记》《回顾金门登陆战》等著作。
书稿整理者:萧南溪,萧锋将军之女,陆军装甲兵学院(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副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红色历史的传承、宣讲工作,协助父亲整理出版了多部著作。

目录
一、离别苏区上征途……………………001
二、突破敌人封锁线……………………004
三、周副主席到我团……………………013
四、进击全州渡湘江……………………027
五、袭占黎平到贵州……………………035
六、抢占乌江进遵义……………………044
七、八过赤水甩敌人……………………058
八、佯攻贵阳逼昆明……………………081
九、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民区…………095
十、强渡大渡河,抢夺泸定桥…………106
十一、翻过雪山到懋功……………………115
十二、毛儿盖见朱总司令………………131
十三、六天六夜过草地……………………144
十四、批判张国焘,继续再北上…………152
十五、哈达铺听毛主席报告………………161
十六、过西兰公路,跨六盘山…………166
十七、到达陕北吴起镇……………………172
十八、直罗镇打歼灭战……………………183
十九、参加东征抗日先锋军………………190
二十、西征路上战“三马”………………206
二十一、迎接二、四方面军会师…………233
二十二、决战山城堡,再上新征途………250
附录
萧锋同志简历………………………………………… 255
后记
如铁纪实万千字 留与后人鉴丹心
——开国将军萧锋的日记情怀………………… 257

内容摘要
1934年10月,年仅18岁的萧锋与红军指战员离开苏区,踏上漫漫征途。没人知道要往哪里走,也没人知道要走多久,没人知道哪里是根据地,但“打倒蒋匪军,解救穷苦人”的革命信念始终激励着年轻的将士们,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走向最终的胜利。萧锋将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用日记真实再现了那段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以及在长征将士们身上体现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向前。

精彩内容
一、离别苏区上征途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 晴午前,我们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政治处开会,一是欢迎林龙发政委伤愈回团工作;二是分析研究部队政治思想状况。
五次反“围剿”以来,我军数战失利。这次高兴圩战役也没打好,连队思想情况较乱,埋怨情绪较大。这几天我下营、连和干部、战士交谈,大家都反映我们吃了堡垒对堡垒、工事对工事、死打硬拼的亏。
最近,师部找团以上干部接连开了几次会,李聚奎师长和赖传珠代政委说,部队可能要向南行动,冲破南线敌人的封锁。一星期来,部队补充了新兵,充实了武器弹药,每人还发了两套单衣、两双鞋子。看来,情况十分紧急,准备随时行动。
突然接到命令,午后四时出发。我团为右路前卫,从兴国乱石圩出发,经银圩、社富,半夜到南塘宿营,行程七十里。沿途群众端茶送水,依依不舍。我们的心情都十分激动。
十月十七日 晴午前,敌机来轰炸于都桥,炸弹落到街上,炸伤了八名赤卫队员和许多老百姓。记住,这又是一笔血债!
于都人民十分热爱红军,队伍刚住下,妇女表嫂就跑来洗衣服,烧开水。苏维埃政府的财政人员,忙着送粮备款。我们的宣传队也积极向群众宣传红军抗日反蒋、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
午后四时出发,经卦江、庙前、白交坡、大屋里、石坡到于都城南关宿营,行程七十里。路过卦江时,卦江赤卫队刘队长拉着我的手问:“你们往哪去?”他希望红军早日粉碎敌人的“围剿”。战士们也不断问我:“总支书,队伍开到哪里去?”我也只听说向南行动,反正哪里便于消灭蒋介石,好打破敌人“围剿”,就打到哪里去。
十月十八日 晴午后四时出发,经黎村、老屋里、河北、沙坝到上坪圩宿营,行程七十余里。已进入赤白交界区了,白军离这不远。三营把林木村地主土围子打开,捉住十多人,还杀了两个恶霸,没收了四只猪,部队和群众大大改善了生活。
这几天队伍行动快,掉队的甚多。我负责收容队工作,经请示批准,将二十四名战士送回苏区安置。
专家解读第四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九三三年十月,对红军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兵力达百万人。这次“围剿”,敌人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方针。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与武器、人数都占优势的敌人正面硬扛,伤亡惨重。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离开熟悉的苏区根据地,红军战士肯定是十万个不愿意,他们在苏区打土豪、分田地,已经与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红军又是一支具有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军队,所以即便在前路未卜的情况下,他们仍然选择相信党,坚定地跟着党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