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只会越当越委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7.51
3.6折
¥
48
全新
库存48件
作者著者:[日]大岛信赖 译 者:段连连
出版社九州
ISBN9787522514741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3209146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大岛信赖,日本Insight咨询公司董事长,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毕业于美国阿斯伯里大学心理学系。
从事咨询工作近3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独创FAP(FreefromAnxietyProgram)疗法,擅长提供简单有效的生活技巧指导,帮助咨询者消除负面情绪,引导自我心理成长,在日本有着超高的人气。
已出版《不在乎的勇气》《一瞬间改变》《击败孤独》《别丧了,一点也不酷》等多部畅销书。
目录
前 言 你会选择没有回报的人生吗? i
第 1 章 “好人”只会越当越委屈
● 人际关系的恒定性?—3
● 你当了“好人”,别人就只能当“坏人” 6
● 为什么好心没有好报?—10
● 万能感:觉得自己可以改变对方?—13
●“好人”父母会给孩子制造压力?—17
第 2 章 启动“快乐—不快”的开关
●“快乐—不快”的开关?—23
● 不懂拒绝的人跟复印机没有区别?—26
● 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会导致“快乐—不快”的开关故障?—30
● 你会感到压力,是因为配合他人的“快乐—不快”开关?—33
●“好人”不懂善用体贴?—35
● 摆脱父母的“快乐—不快”开关?—38
● 幸福要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42
第 3 章 摆脱“万能感”
● 责备自己没当“好人” 47
●“可怜”是一个需要警惕的词?—49
● 当“好人”是培养不出自我肯定感的?—52
●“好人”想拯救的是过去的自己?—56
● 不要试图控制万能感?—59
● 承认万能感?—61
● 不要随意猜测对方的感受?—65
● 就算不当“好人”,也不会被孤立?—67
第 4 章 消除过去持有的“罪恶感”
● 不要再因为没有帮到别人而有罪恶感了?—75
● 罪恶感让你受他人支配?—78
● 要敢于利用他人的力量?—81
● 大声说“我不再当‘好人’了” 84
● 贴心的你不需要强颜欢笑?—89
● 不要因为拒绝他人而责怪自己?—91
● 卸下伪装,就能得到他人的信赖?—93
第 5 章 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
● 世界以我为中心?—99
● 以自己为中心就能让大家幸福?—101
● 承认错误,但无需反省?—103
● 对自己说:“我就是最闪亮的那颗星!”106
● 只在乎自己的快乐?—108
● 不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人,而是仔细观察?—111
● 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113
第 6 章 不再害怕被人讨厌
● 以自己的正当需求为中心,不要怕遭人嫉妒?—119
● 被人嫉妒时,将注意力放在脚底?—122
● 强化吸引力,使讨厌的人远离自己?—125
● 大胆表现出讨厌的态度?—127
● 对他人的嫉妒来自万能感?—128
● 释放被压抑的情绪?—130
● 尝试挑战因为害怕而不敢做的事情?—132
● 给总是为他人幸福着想的你?—135
内容摘要
“好心”没有好报的人生,你还要继续吗?
总是当“好人”的你,不仅“好人没好报”,还让自己的人生暗无天日。
o时常帮助他人,自己困难时却无人愿意伸出援手。
o好心分担同事的工作,最后全部的黑锅都由你来扛。
o老是同情他人,到处救火,忙得焦头烂额。
o你总是在意他人感受,凡事都以他人为首要考虑。
对人掏心掏肺的你,为什么既没有得到回报,还被人排挤、惹人讨厌?当“好人”这么不开心,你为什么要继续?累积临床经验超过80000例的日本知名心理咨询师大岛信赖,从心理学的角度,彻底分析“讨好型人格”的心理模式,告诉你“讨好型人格“害己又害人,让你拥有充分、具体的理由,勇敢跟“讨好型人格”说不!
你自以为的同理心还有泛滥的圆情心,只是内心小剧场升华的结果:每当一次好人,你就会累积内心的压力,让大脑产生“全能感’。你会开始进一步想象别人多可怜,有多需要你的帮忙,如果你视若无睹,他将会陷入多么悲惨的境界……“讨好型人格”不会让世界更幸福,只会让你活得很辛苦,告别一切委屈,你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讨好型人格”!
精彩内容
你当了“好人”,别人就只能当“坏人”“好人”认为,对方应该理解自己。 比如,一个“好人”妻子想着“我给他好好收拾一下的话,丈夫也会高兴吧”,然后主动把丈夫乱扔的东西整理好。 妻子会觉得“我为了让他高兴而收拾东西,丈夫应该会明白我的一番心意”。 但是,丈夫回到家后,突然变得怒不可遏:“你把我的东西放哪儿去了?!”妻子大吃一惊:“为什么会生气?!”“明明是想让你感受到我对你的关心,结果却变成这样!”妻子深受打击,伤心不已。
丈夫却认为妻子之所以收拾东西是“因为我乱放东西,妻子为了惩罚我,故意把东西藏起来”。 “好人”的心意并没有传达到,还误以为“对方也会明白自己的心意”,从而感到委屈—“你为什么就是不能理解我呢?”明明是满怀善意的举动,对方却成了“坏人”,恶意歪曲理解。自己就会很难过,想不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正如“以心传心”一词所说的那样,人们认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递给对方,对方应该就会理解自己。但这不过是人们的误解罢了。 的确,在人际关系中,恒定性在发挥作用并使其保持平衡,因此对方多多少少会知道你的心意。 不过,就算我们的善意传达给对方,恒定性为了保持平衡,也会让对方自动扮演“坏人”的角色,从理解我们的一方变成了满怀恶意的一方。 但是,人们深信,只要自己付出一片真心,对方就一定会理解自己。 结果发现,对方的反应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我们就会难过不已。有人曾给职场的同事提建议:仪容整洁大方会给顾客留下更好的印象。可是同事却怒道“你竟然说我邋遢”,再也不理这个人。 提建议时,我们很容易产生误解,以为对方应该可以感受到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心意。然后认为“看看我平时对待你的态度,你就会明白,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否定你”。 但实际上,因为恒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成为“好人”,为了保持平衡,对方就可能会扮演“坏人”的角色。他会认为你一定是在否定他,从而使扮演“好人”的你备受折磨。 恒定性在亲子关系中也在发挥作用,所以扮演“好人”的一方会认为“因为我们是亲子,所以对方一定能够理解我”,结果发现自己的预想完全落空了。 孩子陷入金钱危机,“好人”父母就会直接给孩子钱,希望孩子能用这笔钱重新振作起来。 然而,孩子却可能变身为“坏人”,“好人”父母的心意完全没有传达给孩子。孩子只会认为“父母觉得我没用,所以才会给我钱!我变得这么没出息,都是父母的错,父母给我钱也是天经地义的”,然后心安理得地收下了父母给的钱。 任意挥霍父母给的钱财,孩子不但没有重新振作,反而渐渐变成一个没用的人,“好人”父母就会受到伤害,觉得被孩子背叛了。 “好人”会把对方的所作所为往好的方向解释,并用善意接受对方的一切,所以他们会认为“就像自己理解对方一样,对方也会理解自己”。 但是,问题在于,当我们处于“好人”的立场时,为了保持平衡,对方会自发地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最终我们就会明白,对方并不理解自己。 我们越是扮演“好人”,对方就越觉得“虽然明白你的心意,但无法坦率接受你的好意”,从而采取一种否定消极的态度。“好人”就会受到伤害,难过不已。 所以,“自己的善意一定传达给了对方”或者“对方一定会理解自己”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一旦认为“对方理解自己”,就会越发坚定地站在“好人”的立场上。这源自性善论,即“人性本善”。也就是说,自己是“好人”,那么对方也一定是“好人”,会明白自己的好意。 也许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性善论是成立的。但是如果将范围扩大至多人,保持平衡的恒定性就会发挥作用。那么,“好人”注定会受伤难过,因为“对方的反应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