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生的地球
  • 众生的地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众生的地球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5.66 4.7折 98 全新

库存3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比利时]桑德琳·迪克森-德克勒夫(Sandrine Dixson-Declève) [爱尔兰]欧文·加夫尼(Owen Gaffffney)

出版社中译

ISBN9787500172154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203149685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比利时]桑德琳·迪克森-德克勒夫(SandrineDixson-Declève),国际和欧洲气候、能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金融、复杂系统的思想领袖,罗马俱乐部联合主席,拥有30多年的欧洲和国际政策、商业领导和战略经验,特别关注欧盟和国际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绿色增长、传统和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以及可持续金融。
[爱尔兰]欧文·加夫尼(OwenGaffney),全球可持续发展分析师、作家,斯德哥尔摩复原力中心媒体负责人。近20年来,他一直从事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
[印度]贾亚蒂·戈什(JayatiGhosh),曾在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教授经济学30余年,现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她撰写、编辑了20本书和200多篇学术文章。
[挪威]乔根·兰德斯(JorgenRanders),世界顶尖气候战略学者、挪威商学院名誉教授。他致力于研究未来问题,尤其是与可持续性、气候、能源和系统动态有关的问题。
[瑞典]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Rockstr?m),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科学家,水资源领域的领先科学家。他领导了人类发展的“行星边界”框架的开发。
[挪威]佩尔·埃斯彭·斯托克内斯(PerEspenStoknes),经济学家、心理学家,挪威商学院绿色增长中心的主任,一直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欧盟以及美洲和亚洲的组织和商业领袖密切合作。
译者简介周晋峰,北京大学中美联合培养博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马俱乐部执委,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副主席。曾任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十届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王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委员。致力于推动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绿色消费。
李利红,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现任职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译有《多动症:你应该知道的140个问题》《心理治疗师的动机》等。

目录
推荐序1 从《增长的极限》到《众生的地球》 诸大建
推荐序2 人类的觉醒:从《增长的极限》到《众生的地球》 张孝德
译序 行动的力量:未来、碳平等与非凡的变革 周晋峰
原版序1 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
原版序2 伊丽莎白·瓦图蒂
第一章 众生的地球——在一个健康的星球上实现全球公平的五个非凡变革
从两个迈向2050年的场景中得到的启示
未来场景简史
从《增长的极限》到“行星边界”说
“众生的地球”倡议
人民支持经济系统的变革
第二章 探索两个场景——是“碎步迟行式”,还是“阔步快进式”
1980年至2020年简要回顾
场景一:“碎步迟行式”场景
场景二:“阔步快进式”场景
我们共同创造哪个场景
第三章 向贫困诀别
当前问题是什么
扭转贫困:应对挑战
实施解决方案所面临的障碍
结论:贫困的转变
第四章 不平等变革——分享红利
经济不平等的问题
迈向更平等社会的巨大飞跃
克服障碍,走向平等
结论
第五章 赋权变革——实现性别平等
人口问题
扭转局面:教育、收入和养老金
教育转型
经济独立和领导能力
有保障的养老金和有尊严的老龄化
结论
第六章 粮食变革——使粮食系统对人类和地球更健康
消耗地球的生物圈
障碍
结论
第七章 能源变革——让一切电气化
挑战
“不要抬头看”
Earth4All模型分析中的能源变革
障碍
结论
第八章 从“赢家通吃”的资本主义到Earth4All经济体
一个新的经济操作系统
收租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新思考人类世的共同财富
传统的经济棋盘
改绘棋盘
短期主义:通向寄生金融系统
实现系统改变
如何解决系统故障
结论
第九章 行动号召
未来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团结八方之音
附录:关于Earth4All模型
模型的用途
模型的历史
主要组成模块
模型因果循环图
模型的创新点
Earth4All游戏
注释
本书贡献者

内容摘要
现行的主流经济模式正在破坏社会的稳定,导致这个星球的发展失衡。改变,刻不容缓!为了促进有效的变革,全球智囊组织罗马俱乐部、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斯德哥尔摩复原力中心和挪威商学院联合发起“众生的地球”(EarthforAll)倡议。这个倡议建立在1972年《增长的极限》和“行星边界”框架的基础之上,是由世界领先的经济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政策领袖、活动家和许多其他人组成的充满活力且不断扩大的网络。该倡议专注于重新思考资本主义,超越GDP,在“人类世”创造一个安全、可靠和繁荣的未来。

精彩内容
推荐序从《增长的极限》到《众生的地球》(诸大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绿色前沿译丛”和“绿色发展译丛”主编)在《增长的极限》出版50周年之际,兰德斯教授与他的梦之队携手研究写成《众生的地球》,以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出版。读到此书有快感,在此谈一些兴之所至的感受和想法。
一、纪念《增长的极限》50周年最有意义的事情《增长的极限》称得上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有思想影响的一本书,用《众生的地球》纪念《增长的极限》出版50周年是最有意义的事情。2022年,我自己的一些学术活动、写作和讲演就是围绕这方面的话题展开的。
《增长的极限》出版以来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个修订版。我的书架上有所有版本的中译本,写作和准备讲演时经常拿出来翻阅。前三版由德内拉主持。2000年我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支持下主持翻译了“绿色前沿译丛”的十几本书,就特别纳入了1992年出版的《超越极限》。2001年德内拉去世后,兰德斯承担起主笔者的角色,2012年出版了《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2022年又出版了眼前《众生的地球》一书。撰写者除了老将兰德斯,还有提出地球“行星边界”说的约翰·罗克斯特伦等思想精英,称得上是在新时代研究这个问题的“梦之队”。
2018年兰德斯和约翰·罗克斯特伦、斯托克内斯等人为罗马俱乐部写过一个报告《转化是可行的——如何在地球行星边界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看得出现在的《众生的地球》在这份报告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系统化的思考。核心内容是讨论如何在地球行星边界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社会福利指数同时降低社会张力指数。《众生的地球》认为抓住五个重要的杠杆点,可以实现从现有范式向新的范式的重大转型,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改变当前的人类发展窘境。
最近十年中我与兰德斯有过几次接触。2012年我曾经给他的《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中译本写过《从〈增长的极限〉到〈2052的中国与世界〉》的评论,邀请他来同济大学做过报告。他承担过上海2050年的战略研究,我们一起吃饭时讨论过发展如何超越GDP。到首尔参加国际地方可持续发展组织发起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会议,我们住在同一个酒店,交谈时他说他看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关注兰德斯的学术活动和思想进展,感觉他这个“沙场老将”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是越战越勇。他自己也曾诙谐地说,现在充满干劲,觉得政府的退休年龄政策应该进一步延后才行。
二、《众生的地球》重在讨论如何超越地球生物物理极限从一开始,《增长的极限》就有破旧立新两方面的向往。破旧,是要指出地球存在生物物理极限,强调要无止境地扩大经济增长的物质规模是不可能的;立新,是要建设性地开发作为替代的新发展模式,讨论有极限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怎么样。在《增长的极限》及其思想演变的50年进程中,如果说以前比较多的是揭示经济增长存在物理极限,那么现在越来越着重强调如何在地球极限内实现经济社会繁荣。
《众生的地球》提到了2009年以来有利于接受《增长的极限》思想的三方面的重要成果。一是2009年和2015年,约翰·罗克斯特伦等人提出了地球“行星边界”的概念,发现地球行星存在9个生态边界,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二氧化碳排放在内的4个边界已经被人类的经济增长所突破。二是2012年和2014年,格雷厄姆·特纳把1970~2000年的真实世界数据与《增长的极限》中的场景做对照,证明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的情况与《增长的极限》估计的指数增长情况相一致,指出增长经济学家讨论的物质消耗倒U形曲线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三是凯特·拉沃斯于2012年在里约会议上提出了甜甜圈经济学的概念。2017年出版的《甜甜圈经济学》把地球行星边界9个生态边界与经济社会的12个边界结合起来,强调了在地球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是什么。
《众生的地球》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整合起来,讨论未来30年如何用一代人的时间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全书内容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第一部分(1~2章)是关于“为什么”,指出全球未来有两种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需要阔步快进模式。第二部分(3~7章)是关于“是什么”,讨论“阔步快进”模式需要推进的5个方面攻坚战,涉及贫困、公平、女性、粮食、能源等领域。第三部分(8~9章)是关于“怎么做”,指出现在的资本主义体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治理新机制。
三、未来发展的两种场景从《增长的极限》到《众生的地球》,极限范式的研究特征是场景分析,即设想不同的场景下人类社会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与以往各个版本的分析总是有两个以上的多场景分析不同,《众生的地球》从对比研究出发,这一次只强调了两种场景,即一切照旧的“碎步迟行式”(TooLittleToLate)场景和可持续发展转换的“阔步快进式”(GiantLeap)场景。两种场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方式。前者是无极限的外推思维,本书分析了按照一切照旧的发展模式会给人类未来带来什么样的负面结果;后者是有极限的回溯思维,本书用回溯思维论证了如何用地球极限倒逼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倒U形的转折。全书用两个综合性的指数分析了两种发展场景的差异。一个是正向的社会福利指数,表示经济社会福祉的增加。另一个是负向的社会张力指数,表示人们对发展状况的紧张和不满意。
通常,1950年被认为是“人类世”的开始。威尔·史蒂芬研究了1750到2000年经济社会的趋势和地球系统的趋势,证明两大方面各12种现象从1950年以来指数增长出现了大加速。以往的研究数据证明1980年到2020年的40年,人类社会发展上述两个指数之间的关系是倒挂的。社会福利指数是倒U形的下降,2010年左右达到峰值1.1,然后开始波动下降,2020年的值是0.8;社会紧张指数是正U形的上升,2000年达到最低值1.1,然后开始持续上升,2020年的值是1.3。
《众生的地球》重点讨论能否在2020~2050年用一代人的时间实现倒U形转折。展望未来30年,一切照旧的场景是两个综合指数之间的差距将扩大。其中,社会福利指数将进一步下降,2050年以后在0.3上下波动,远远低于现在的水平。社会张力指数到2050年达到最大值1.7,然后到2100年保持到1.4左右,仍然比现在的情况差。两个指数的差值最大达到1.4左右。“阔步快进式”场景有可能使得社会福利指数高于社会张力指数,2075后出现稳定的正向关系。其中,2030年社会福利指数达到阶段性高点的1.3,然后以正U形的形式震荡向上到2100年达到1.9。社会张力指数在2020年达到高点1.3,然后在这个点波动稳定。兰德斯将这个转型与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社会奇迹做比较,说如果能够这样做,那么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奇迹可能会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还要大,前者使8亿人摆脱了贫困,后者是要让全球80亿人受益。
四、实行转型的五个行动与以前各种《增长的极限》版本做比较,《众生的地球》大大强化了有关实现场景的路线图和行动领域的研究。实际上,兰德斯从2012年出版《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以来,就在持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众生的地球》对5大行动领域提出了相应的判断指标和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从路径依赖到非线性变革的循序渐进的金字塔型对策举措。
有关到2050年5个领域要达到的目标。一是在贫困领域,低收入国家要采用新的经济模式,关键政策指标是低收入国家的GDP每年至少要增长5%,直到人均GDP超过每人每年15000美元;二是在平等领域,改变令人震惊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关键政策指标是最富有的10%的人占有国民收入不超过40%;三是在赋予妇女权力即人口领域(妇女没有权力导致了人口增长),改变性别权力不平衡的问题,投资于所有人的教育和健康,关键政策目标是在2050年以前将全球人口稳定在90亿以下;四是在能源领域,从化石能源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关键政策指标是温室气体每10年减一半(即平均每年减少7.2%),到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五是在粮食领域,粮食系统要成为可再生型和对气候和自然都友好,关键政策目标是在不扩大农业用地的情况下为所有人提供健康的粮食(粮食消费与农业用地增长脱钩)。
《众生的地球》分析领域变革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分析中的杠杆解概念。这是德内拉在最初的几个版本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是极限范式与众不同的元研究方法。德内拉在《增长的极限》中将杠杆点描述为“复杂系统中的某处,在其施加一个小的改变可以在整个系统中导致显著的变化”。通俗地讲,这是发展研究中的“二八”思维。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虽然错综复杂,但是用杠杆解的做法可以找到影响80%问题的关键20%。1950年以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大加速是症状,根本的原因是无止境地追求GDP增长,《增长的极限》就是要针对GDP提出转变发展模式的杠杆解。按照可持续发展研究的PSR模型(压力—状态—反应),针对状态的治理方案是治标的,针对压力的治理方案才是治本的。
在这个问题上,极限范式的思维方法明显区别于两种发展研究的思路。一种是还原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问题,以为解决了各自为阵的问题之后就等于解决了所有问题。其实问题之间的关系存在着相关性,有的关系是正向的,有的关系是负向的,如提高GDP需要消耗资源和能源。另一种是复杂主义,把问题搞得很复杂,却没有化繁为简的纲举目张方法。事实上,当下的联合国SDGs就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因为提出的17个领域169个子目标在结构上是松散的。从2015年以来,一半时间快过去,虽然局部领域的情况有改进,但是总体上的情况离开在地球行星边界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很远。《众生的地球》就是要针对这样的困境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行动。
五、众生地球的治理框架用“目标—资本—治理”三层次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分析《众生的地球》,我觉得该书的思想和结构是非常清楚的。一是在目标层次上强调,“众生的地球”倡议是要关注行星边界内的全人类的长远福祉,是80亿地球人的社会福祉而不是一部分人的福祉。二是在资本层次上,强调贫困、公平、女性、粮食、能源5大杠杆性领域的转型,每个领域都要对应地从相关的旧范式转向新范式。三是在治理层次上,针对当前的基于涓滴效应的资本主义的治理模型提出了新的基于“众生的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型。
有关发展的治理模型通常需要分析5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关系,即政府、金融部门、生产者或企业、消费者或市民、顶端的财富拥有者。在资本主义的涓滴效应模型中,财富受重力作用,最终流向了两个主要群体,即金融部门和顶端的财富拥有者,如房地产、矿产、知识产权的垄断者等。
“众生的地球”治理模型是要改变这样的结构,使得消费者和市民成为主要的受益者。对金融部门、顶端财富拥有者、生产者都要加强监管,对他们使用公共财产征收费用。治理模型中的重要变革是建立公民基金。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巴恩斯的《资本主义3.0》,阿拉斯加的石油公共基金是这方面的现实事例。如果收租资本主义是通过榨取公共资产而扩大私人资产的过程,那么“众生的地球”模型应该是保障公共资产而造福全体人民的过程。公共基金要求对所有使用公共资产的人进行收费,特别是要对最大程度使用自然资产的金融部门、顶端财富拥有者和企业征收费用,形成源源不断的公民基金之后给全体人民分红。阿拉斯加的案例是阿拉斯加的长期居住者每年可以获得石油基金的资产分红。《众生的地球》要求建立范围更大的公民基金,不仅包括自然性的公共资产如土地、矿产、气候等生态支撑系统,而且包括生产性的公共资产如机器、道路、互联网等,以及社会性的公共资产如知识、法律、数据库等。
六、接受极限范式需要思想变革《众生的地球》这样的主张极限范式的书,要得到增长范式认同常常是困难的。1972年《增长的极限》刚出版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主流经济学家的关注,但是马上就成了被批判的对象。强调GDP增长的增长范式认为这不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是工程师写的书而不是经济学家写的书。他们认为技术和市场的效率改进可以治理资源环境问题,由此发展了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资源环境经济学。
这样的情景,很大程度与历史上在增长范式与极限范式之间有过一场学术博弈有关。《较量》(2013)对此做了详细的研究。1981年至1990年间,以生态学家艾利希为一方,以经济学家西蒙为另一方,打赌5种金属资源的价格10年之内是上升还是下跌,赌资是1000美元。相信地球资源富足的西蒙赌价格下跌,相信地球资源稀缺的艾利希押价格上涨,结果是西蒙赢了。但是后人认为如果打赌时间延长10年,或者打赌对象不是可替代性强的金属资源物品而是不可替代性强的生态系统服务,结果就会不一样。事实上,1990年代,西蒙曾经第二次提出打赌。艾利希说原来的金属价格实际上与环境质量关系不大,提出要用二氧化碳排放等15项生态系统服务作为判断指标,每项指标赌注1000美元。西蒙没有同意,结果第二次对决没有搞成。
这一次学术博弈使得经济学界的许多人从此以后对极限范式不再予以理会,认为后来的各种主张经济增长存在物理极限的观点都是老掉牙的论调。这成为《增长的极限》出版50年以来的一种传统,严重地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我在国内学术场合碰到过类似的情形已经好几次。一次是参加香山会议,有位工程院院士问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后者说完全不用担心自然资源会枯竭;一次是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某重大项目举行的论证会上,有经济学家说市场能够解决自然资源稀缺问题;还有一次是在国家有关部门举行的气候变化问题研讨会上,有经济学者说从碳排放天花板用回溯法研究双碳目标,不是经济学的研究方式。增长范式与极限范式都在讨论可持续发展,但是两者的可持性含义是不一样的。
增长范式或新古典经济学是弱可持续性观点,一般撇开生态系统研究经济增长,在经济圈的价值流流程图里没有物质流的资源输入和污染输出。极限范式或可持续性经济学是强可持续性观点,区分了两种不同意义的增长。一种是用货币单位衡量的价值流的增长,通常用GDP表达。另一种是人类生产和消费导致的物质流的增长,可以用物质足迹或者生态足迹表达。事实上,一旦把经济系统放在生态系统里面看问题,就会发现在一个有限的地球上,用物质流的无限增长追求价值流的无限增长是不可能的。
我多年来的研究经历证明,当有人说从《增长的极限》到《众生的地球》的极限范式是在宣传悲观主义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知道他们没有好好看过这方面的书。实际上,极限范式既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也不是盲目的悲观主义。从德内拉到兰德斯都说自己是理性的现实主义和谨慎的乐观主义,对未来发展是有好的预期和对策的。德内拉在2002年《增长的极限》30年版本中指出面对极限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即一切照旧无视极限,强调效率改进可以突破极限,强调极限下的发展模式改进,极限范式倡导的是第三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兰德斯他们在《众生的地球》中把前两种态度归并为一种小步慢走模式,他们强调接受阔步快进的新模式,就是希望通过发展范式变革实现地球物理极限内的全人类持续繁荣。
研读《众生的地球》,需要认识到新古典经济学与可持续性科学之间的区别。地球行星边界、全球气候变化等发现,证明新古典经济学在自然资本等问题的理论假定上是落伍的。但是经济学关于成本与收益以及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仍然是有用的,需要并且可以更新再生,为实现地球极限内的社会经济繁荣做出贡献。传统的经济增长没有生态理性,而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有经济理性。这方面学者转型的一个事例是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萨克斯在哈佛接受新古典经济学训练,最近20多年转身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倡导者。2022年他写文章纪念《增长的极限》一书出版50周年,说了自己从事经济学研究50年的感悟:“就我而言,我也在努力帮助经济学再生,使之成为一门新的、更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学科。就像商业需要更加全面、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一样,经济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需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必须嵌入道德框架中,政治必须以共同利益为目标。科学作为学科,必须共同努力,联合自然科学、政策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的力量。”译序行动的力量:未来、碳平等与非凡的变革(周晋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马俱乐部执委,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毫无疑问,这是继50年前《增长的极限》之后,罗马俱乐部又一部关于未来的预告。如果说《增长的极限》是启蒙与唤醒,那么《众生的地球》则澎湃着行动的力量。作为罗马俱乐部的一员,我曾多次与本书的作者们进行深入交流,对书中的观点和问题,也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我越发忍不住将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读者:是以“碎步迟行式”缓慢而无可避免地迈向“通往地狱的阶梯”,还是“阔步快进式”充满魄力且大刀阔斧地变革,这颗星球的未来,正在由人类采取的行动决定。
我们正处在一个通往不同未来的岔路口。一条路是继续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的下一代继续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地球上;另一条路是摒弃旧文明时代的惯性,实现系统性的变革,开创人类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新时代。虽然我相信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但问题是,任何一点行动上的迟疑,都会让历史的惯性裹挟着我们在前者的道路上迷失得更深。现在,我们迫切需要遏止这种势头,就像围棋中的“扳”一样,通过强有力的行动,扭转方向。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最新报告表明,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2℃,也越来越接近上升1.5℃的阈值,2℃临界点的风险已经非常严峻。一旦突破临界点,地球生态环境将遭受永久性的破坏,越发严重的洪涝、干旱和火灾会让“水深火热”不再是形容词,而是与人类长期相伴的生活场景。“减碳”也因此成为现阶段影响全球未来的一项核心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郑重做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强心剂,也意味着要采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除了制定实施企业碳排放标准等举措外,我认为还有一条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新思路,即“碳平等”(EqualRightsofCarbon,ERC)。
人人生来碳平等。关于这个议题,我思考了很久。2021年我曾前往山西考察燃煤发电,更早之前去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的时候,也看到了内罗毕一个燃煤电厂建设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加上对中国碳减排政策和日益详细的“双碳”目标时间表、路线图的思考,并且经过不同的观点碰撞后,“碳平等”思路最终得以成形。
“碳平等”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碳权(CarbonRights),即我们的碳排放权应该是平等的,包括每个人的吃饭、开车、穿衣、住房等的碳排放权;第二个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