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0.63
5.6折
¥
109
全新
库存79件
作者梁晓声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338995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09元
货号1203106766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梁晓声: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毕业于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厂长、全国政协委员。曾创作过大量有影响的文学、影视作品,也有一些学术专著。中国当代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知青》《中国生存启示录》等,《雪城》入选“新中国七十年七十部长篇小说典藏”,《人世间》获茅盾文学奖,作为2022年开年大戏在央视黄金时间热播,引起轰动。
目录
第一章 活着
第一节 人活着为什么
第二节 人性似水
第三节 平常心
第四节 冰冷的理念
第五节 男人:女人的镜子
第六节 女人:男人的学校
第七节 女性之魅
第八节 人和欲望之间
第九节 消费的位置
第十节 “苦行文化”
第十一节 医生圈
第十二节 “住”向何方?
第十三节 “泡沫”也经济
第十四节 税是公平的砝码
第十五节 崇尚“曲晦”乃一种变态
第十六节 中产之路
第十七节 青年的机会
第十八节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十九节 中年交响曲
第二十节 心的种子
第二十一节 减法生活
第二章 有尊严地活着
第一节 民主到底是什么
第二节 法与情
第三节 人民的原则
第四节 权力美学
第五节 人文的尊严
第六节 羞于说真话
第七节 代沟也是“沟”
第八节 “不忍”怎么忍
第九节 比之道
第十节 狡猾是一种冒险
第十一节 心理贫穷症
第十二节 不仅仅是钉子
第十三节 经受时间的考验
第十四节 报复心
第十五节 一半幸运,一半迷惘
第十六节 不保护,难文明
第十七节 大众的情绪
第十八节 最合适的,便是最美的
第十九节 人活着,要有敬畏之心
第三章 体面地活着
第一节 速成“贵族”
第二节 拒做儒家的优秀生
第三节 教育的诗性
第四节 情感教育
第五节 大学之精神
第六节 大学何为
第七节 为自己办一所大学
第八节 大学生要“大”
第九节 父母是最朴素的人文
第十节 “孝”行天下
第十一节 家长、孩子和作文
第十二节 有一种情愫叫感激
第十三节 让我们爱憎分明
第十四节 我心·人心
第十五节 真理与道理
第十六节 接近事实
第十七节 皇帝文化“化”了什么
第十八节 选择的困惑
第四章 幸福地活着
第一节 普通人的幸福
第二节 赏悦花季
第三节 初恋
第四节 厘清这些爱
第五节 最适合的那一个
第六节 爱的愉悦
第七节 爱也得放假
第八节 不爱当如何?
第九节 仍爱当如何?
第十节 “傻”事中的诗意
第十一节 另一种母爱
第十二节 父爱
第十三节 “侍弄”心灵
第十四节 享受阅读
第十五节 幽默一下多好
第十六节 真情无价
第十七节 温馨,我知道的
第五章 优雅地活着
第一节 优雅的文化态度
第二节 文化的真谛
第三节 心之摇篮
第四节 唯一的洒脱
第五节 唐诗宋词的抚慰
第六节 背面的优雅
第七节 诗的达观
第八节 熏陶
第九节 “娱乐到死”吗?
第十节 “软实力”
第十一节 评论
第十二节 小说是平凡的
第十三节 阅读一颗心
第十四节 星团的力量
第十五节 大诗心
第十六节 真话的思想力
第十七节 画的魅力
第十八节 电影的眼睛
第六章 明白地活着
第一节 如何抵抗寂寞
第二节 何为崇高
第三节 贵与贱
第四节 贫富观
第五节 “理想”的误区
第六节 说英雄
第七节 虚名何足取?
第八节 美是永恒
第九节 禅的本真
第十节 人间书香
第十一节 人生真相
第十二节 人性的毒素
第十三节 两种人
第十四节 人与动物
第十五节 国民性到底如何
第十六节 人文在社会中
第十七节 做立体的人
第十八节 做竹须空 做人须直
结语 人活着的味道
内容摘要
本书谈生活的意义及生活的方法,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以外梁晓声代表作品。“人活着”既是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现实的根本问题,本书从鲜活事例到正能量的事理,再到精湛的哲理,它从尊严、体面、幸福、优雅、明白五个层面,构建了“人活着”的大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式生活方法的奠基作。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找寻人类共同体中的个人行动方案。作家的情怀与视野、学者的广博与深邃、诗人的浪漫与远方,思考人类的基本命题。充满感情地全面系统又富有激情并切实可行的阐述,富有启迪又不失美感与实用。作者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写起,写尽人生的方方面面,在平凡之中发掘实用的生活之道,给困惑的抑或清醒的芸芸众生以警醒。它是新时代中国式生活方式的日常行动书。
精彩内容
如果一个人只从纯粹自我一方面的感受去追求所谓人活着的意义,并且以为唯有这样才会获得最多、最大的意义,那么他或她到头来一定所得极少。
确确实实,我曾多次被问到———“人活着为什么?”往往,“人活着”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
迄今为止。世上有许许多多解答许许多多问题的书籍,证明一直有许许多多的人思考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依我想来,在同样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中,“人活着究竟为什么”这个问题,肯定是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最古老、最难以简要回答明白的一个问题吧?而如此这般的一个问题,又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或“相对论”一类的经典问题吧?动物只有感觉,而人有感受;动物只有思维,而人有思想。
动物的思维,只局限于“现在时”;而人的思想,往往由“现在时”推测到“将来时”。
我想,“人活着为什么”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从“现在时”出发对“将来时”的一种叩问,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叩问。世界上只有人关心自身的命运问题。“命运”一词,意味着将来怎样,它绝不是一个仅仅反映“现在时”的词。
“人活着为什么”这个问题既然与人的思想活动有关,那么我们一查人类的思想史便会发现,原来人类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希望自我解答“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了。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百种,形形色色。似乎关于这一问题,早已无须再问,也早已无须再答了。可许许多多活在“现在时”的人却还是要一问再问,仿佛根本不曾被问过,也根本不曾有谁解答过。
确确实实,我也曾回答过这一问题。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有时听了的人似乎还挺满意,但是我十分清楚,最迟第二天他们又会不满意的。
因为我自己也时常困惑、时常迷惘、时常怀疑,并时常觉出自己人生的索然。
我想,“人活着为什么”这个问题,最初肯定源于人的头脑中的恐惧意识。人一次又一次许多次地目睹,从植物到动物甚至到无生命之物的由生到灭、由强到弱、由盛到衰、由有到无,于是心生惆怅;人一次又一次许多次地眼见,同类种种的死亡情形和与亲爱之人的生离死别,于是心生生命无常、人生苦短的感伤以及对死的本能恐惧———于是“人活着为什么”的沮丧油然而生。在古代的时候,这体现于一种对于生命脆弱性的恐惧。“老汉活到六十八,好比路旁草一棵;过了今年秋八月,不知来年活不活。”从前,人活七十古来稀,旧戏唱本中老生们类似的念白,最能道出人的无奈之感。而古代的西方先哲,亦有“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里脆弱的东西”的悲观思想。
然而到了现代的人类,已有较强的能力掌控生命的天然寿数了,并已有较高的理性接受生死之规律。到了现代的人类,却仍往往会叩问“人活着为什么”,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一种恐惧。这是不同于古人的一种恐惧,这是对所谓“人生质量”尝试过最初的追求而又屡遭挫折,于是竟以为终生无法实现的一种恐惧。这是几乎就要屈服于所谓“厄运”的摆布,而打算“听天由命”时的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之中包含着理由难以获得公认,而又程度很大的抱怨。是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当谁长期不能摆脱“人活着为什么”的纠缠时,谁也就往往真的会屈服于所谓“厄运”的摆布了,也就往往会真的“听天由命”了,也就往往会对人生持消极到了极点的态度。而那种情况之下,谁在世上活着,也就往往会由“人活着为什么”的疑惑,快速变成了“人活着没什么”的结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