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5
2.9折
¥
3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万姣
出版社南京
ISBN9787553321370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1201798322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万姣,1988年出生于陕西汉中,专修幼儿教育和幼儿心理学。其常年致力于幼儿心理和健康课题研究,对儿童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从事幼儿童趣、儿童教育类工作,是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保健师。
目录
第一章 管教孩子,不止是妈妈的责任
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和挑战
伪娘当道,孩子“阳气不足”
只给妈妈带,恋母情结“害死人”
妈妈带大的孩子,存在严重缺陷
孩子“性别”不同,吸收营养该不同
男孩的优势和弱势
孩子的成长,3岁是个分水岭
不要忽略孩子的性别差异
第二章 爸爸男子汉,孩子更坚强
相信榜样的力量
跟随男子汉爸爸,走进男子汉世界
看,这就是男子汉爸爸
天才男孩,大多父亲造就
爸爸会让男孩更聪明
没有爸爸,也要创造一个出来
表面上亲妈妈,实际更崇拜爸爸
做成功的爸爸,需要高情商
第三章 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孩子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爱孩子,就让他多受点挫折
未来男子汉长什么样
男孩跟爸爸学什么
培养男子汉,爸爸首先要做男子汉
怎样做一个“模范爸爸
走进男孩世界,培养天才少年
培养小男子汉的四大原则
第四章 爸爸越“懒”,孩子智商越高
爸爸懒一点,男孩聪明多百点
男人天生爱偷懒,教育孩子成优点
为什么男孩学习不如女孩
做个懒爸爸,让男孩自己爬起来
懒爸爸不替代,让男孩自己动手
懒爸爸不包办,让男孩自己做决定
记住:不要阻止男孩想尝试的那颗心
懒爸爸不着急,给男孩成长的空间
第五章 孩子孙悟空,爸爸如来佛
停不下来的“问题男孩”
“小小破坏大王”
淘气的男孩让父母很头疼
淘气男孩不能粗暴对待
找对办法,男孩就不难管
爸爸要做如来佛,让男孩“服你”
第六章 教育孩子,一定要对症下药
利用男孩“争强好胜”的心理
对男孩的成就,一定要及时肯定
男孩大都有多动症
让男孩把多余的精力释放出来
给男孩机会,让他战胜困难
面对难题,与儿子并肩作战
内容摘要
万姣著的这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工作原因,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父亲的照料则相对较少,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每个孩子都蕴藏着与伟大天才一样的脑容量和脑潜能,教育的本质,就是充分地把孩子的潜能开发出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其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人生有非常长远的影响。
精彩内容
伪娘当道,孩子“阳气不足”飘逸的连衣裙、白色高跟鞋、蓝色长筒丝袜、
大波浪长发,再加上精致的妆容、羞答答的眼神……如果不是自报性别,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男孩子。
在一场场选秀活动中,这类打扮特殊的男人引起了多方关注,“伪娘”一词也摇身一变成了时下的流
行词汇。
中国选秀节目《快乐男声》中名声大噪的刘著,人称“著姐”,堪称中国第一“伪娘”。身为男儿的他总以女性装扮亮相,并且迅速走红网络。紧接着,一批“伪娘”跟风而至:河南首届钢管舞大赛的梦赛、靠女装反串出位的王祖蓝……“伪娘”一词源于日本动漫界,指正常男性角色通过变装后具备了同女性一样的美貌。但在中国,风靡一时的“伪娘”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比女人还女人,即使不穿女装,也没有一点阳刚之气,似乎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完全颠倒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性别认同是指对自己是男是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确定。人从两三岁开始就有初步的性别意识,如果性别认同发生偏差,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今这些走红的“伪娘”,虽然没有做出女性化装扮,但他们的心理已经穿上了“女装”。
如果你认为这么说是在耸人听闻,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我们班里就有一名很女孩子气的孩子。”“我们班有个男生可讨厌了,走路总是一扭一
扭的,说话细声细气,还随身带着小镜子,经常拿出来照,比女生照镜子的次数还多!”这是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童童的议论。
童童是一个4岁的男孩子一身穿棕色绒上衣,红色长裤,头发刻意蓄了起来,在靠近头顶处扎起了一个小辫子。小辫子是妈妈帮他扎起来的,爸爸从来不管他。在幼儿园的孩子里,童童显得格格不入。下课时,他没有跟其他孩子一起说笑打闹,而是一个人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发呆。当有人和他说话时,他就会表情扭捏,满脸通红,比小姑娘还害羞。
这样的孩子俨然就是个小“伪娘”,如何指望他成长为男子汉?由此可见,男孩子女性化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令人担忧,但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社会现象。
社会追捧“伪娘”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这种认可代表了部分男性的危险心理。如果任“伪娘”发展,会有更多的男青年变得女性化,很可能会导致一个民族的勇气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会减弱,这种对“伪娘”认可的现象非但不值得提倡,还应敲响社会的警钟。
那么追因溯果,“伪娘”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必须从父母的教育方式说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