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心则乱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导读丛书)
  • 关心则乱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导读丛书)
  • 关心则乱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导读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关心则乱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导读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64 5.6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惊鸿、李伟元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22562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3006155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肖惊鸿,女,蒙古族,文学博士,作家,编剧,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全民阅读推广人。主编有《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导读》丛书、《金推手网络小说》丛书、《金手指网络小说》丛书、《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典藏》丛书等。
李伟元(笔名瑶华),女,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硕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副处级调研员。曾编撰《古代妙新闻》《文物超有料》等文史类读物,在《今晚报》副刊开设人文科普专栏,在中国作家网发表“网文网评”系列书评。

目录
目 录 
导读 
第一章 宅斗的世界:主角被赋予的唯一生存环境   \\?3 
第二章 爱情与婚姻的抉择:虚无的“理性”和“完美” \\?20 
第三章 “小红楼”“爆款 IP”的赞誉背后       \\?44 
第四章 “绿肥红瘦”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      \\?55 
选文 
第一章                      \\?69 
第二章                      \\?77 
第三章                      \\?85 
第四章                      \\?92 
第五章                      \\?100 
第六章                      \\?108 
第七章                      \\?116 
第八章                      \\?126 
第九章                      \\?132 
第十章                      \\?138 
第十一章                     \\?144 
第十二章                     \\?150 
第十三章                     \\?156 
第十四章                     \\?162
第十五章                   \\?170 
第十六章                   \\?179 
第十七章                   \\?186 
第十八章                   \\?193 
第十九章                   \\?200 
第二十章                   \\?207 
第二十一章                  \\?213 
第二十二章                  \\?220 
第二十三章                  \\?227 
第二十四章                  \\?232 
第二十五章                  \\?237 
第二十六章                  \\?245 
第二十七章                  \\?251 
第二十八章                  \\?257 
第二十九章                  \\?263 
第三十章                   \\?269 
第三十一章                  \\?274 
第三十二章                  \\?280 
第三十三章                  \\?288 
第三十四章                  \\?298 
第三十五章                  \\?304 
第三十六章                  \\?310 
第三十七章                  \\?318 
第三十八章                  \\?324 
第三十九章                  \\?333 
第四十章                   \\?340 
第四十一章                  \\?347 
第四十二章                  \\?354 
 

内容摘要
作为网络作家关心则乱的代表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0年起在晋江文学城连载。这部女频古言穿越题材的网络小说,开创了网文“庶女流”的先河,被读者誉为“小红楼”。小说讲述了法院书记员姚依依因意外事故身亡,“魂穿”到架空古代,成为五品文官家中庶女盛明兰,在明枪暗箭的宅斗中,外表藏愚守拙、内在精明干练的女主角历经磨砺,收获美满婚姻、争取自由平等。故事情节辗转曲折,宅门院落观雨听风,古代社会风情有机融入,精致细节展现时代风云。围绕庶女从年少深闺到人格长成的一生,展现了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

精彩内容
第一章宅斗的世界:主角被赋予的唯一生存环境第一节 祖母:“导师型”角色及其起到的作用在网络小说的诸多题材中,穿越题材的一大“看点”,也可以称为“爽点”,就是身为现代人的主角在价值观、生存准则、竞争要素均不相同的古代,如何战胜困难,解决生存问题,实现更多的挑战。虽然仍然是读者喜闻乐见的“打怪升级”套路,但因为具备古人和今人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处事原则等方面的冲突而颇具看点。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连载时期,穿越题材方兴未艾,但已经脱离了早期穿越文里现代人主角各方面碾压古人,随便背首唐诗可以才压众人,违背科技发展规律徒手搞发明的套路了。作者开始思考现代人在古代生存是否真的能大杀四方,并设置了一系列可能遇到的阻碍,特别对于女性主角来说,古代施诸女性的封建礼教枷锁是最大的生存阻力,甚至会使人面临生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为主角适当开好“金手指”且不落窠臼,就是考验作者的时候了。
《知否》的作者为女主角盛明兰设置了一位“导师型”金手指——祖母,在主角的成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和主角身处的困境分不开的。现代年轻女性、法院书记员姚依依因意外事故身亡后,按照穿越文的固有套路“魂穿”到架空古代,成为五品文官盛纮家中不受重视的庶女盛明兰,母亲早亡,父亲不甚关怀,嫡母王氏颟顸少智,父亲另一位妾室林氏心机阴狠自私,后宅之中各妻妾只关心自己所出子女,明争暗斗,困难重重。身为被礼教束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在这个不适合女人生存的世界,人生只能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轮回中挣扎,能否得遇良人也只能靠运气,未来的生存可谓艰难。
她既没有实力派的姨娘做生母,又不是嫡母所出,她将来在盛府的地位会很微妙的,她这次投胎实在是鸡肋,比差的要好些,比好的又差些,比上很不足,比下却没余出多少。
怎么做才能在这个世上好好活下去呢?五岁快六岁的盛明兰开始严肃思考生存问题。
内里灵魂仍为现代人的盛明兰在决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适应古人生存准则,尽力活下去并且活得好之后,开始评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也为读者吊足了胃口,这样一位实力不足、投胎“鸡肋”的古代女孩,究竟怎样才能改变命运?如果是奇幻题材作品,主角可以足迹遍及天下,一步步从底层向上爬实现修仙飞升的目的;如果主角是男性,在古代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方式更多样,性别禁锢更小。但对于这本现实题材作品来说,女性主角的成长环境相当封闭,只能在小小的家庭里打转,能够为主角实现光环加成的人物便适时登场了。
虽然盛明兰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设定略有参考《红楼梦》中黛玉和贾母的关系,但比起贾母对黛玉的疼爱,更多了一重言传身教的指导关系。在后文的发展中,祖母之于盛明兰,一如邓布利多之于哈利·波特、张三丰之于张无忌,起到了导师、保护者的多重作用,也是全文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使得主角的感情塑造更为饱满和真实。
盛明兰的父亲是庶出,所以祖母盛徐氏(盛老太太)和盛家子孙并无血缘关系。盛徐氏本是勇毅侯府徐家嫡女,出身高贵、目下无尘,命运却不幸福,“在簪花筵上偷偷看见新出炉的探花郎,听人家吟了两句诗,当场生情,违抗疼爱自己的父母,下嫁盛家,新婚几年后爱淡情弛,夫妻反目”。其夫盛二太爷英年早逝,嫡子死于妾室毒手,她在抚养另一妾室所出的庶子盛纮成人后,心灰意冷,将家事一并交与盛纮夫妻打理,独守寿安堂吃斋念佛,不理俗务,生活之清冷枯淡,从“下人们都不愿去寿安堂受苦,所以这里使唤的也都是当初跟着老太太陪嫁过来的老人”即可见一斑。尽管年老的盛徐氏已不复青年风光,甚至被儿媳们内心轻视,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其出身、见识、家族人脉、结交勋贵均远非普通老妪可比,更是洞明世事,谙熟人情,相当于《知否》世界中深藏不露的扫地僧,是闺阁之中最杰出的导师。明兰为自保,一度装傻充愣,因为在佛堂中思念前世亲人流泪,被祖母盛老太太关注,接到自己身边抚养。在祖母的养育下,明兰既保留了身为现代成年人的精明干练,又接受了古代闺秀的训练,成功习得了古代女子的一系列立身之道,适应了所处时代的价值观,为后来的“逆袭”铺平了途径。而明兰也以自己的乖巧、懂事、从容,从最开始的相互陌生、只为找一庇护,到和祖母真正产生信任、依赖的亲情联系。这个纯然陌生的世界中,倘若没有这个老人的关怀和温暖,那她会是什么样?盛老太太像一块坚固的磐石,稳稳立在她身后,让她依靠,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什么事,她永远都记得,自己回头时,有一座安全的避风港。
对于读者来说,祖母这一角色的设定比起师父设定可以得到较多的认同感。由于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中青少年比例较高,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和“双职工”家庭的普遍性,“80后”“90后”许多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被祖辈抚育的回忆,在阅读文中祖母和主角的相处细节时感觉似曾相识,这增加了全文的温情感和真实感。剥离了作品中朱门华堂、世家荣华的外壳,最打动人心的仍然是最为朴素、真切的祖孙之情,也更为贴近读者的情感需求。
祖母的苦心,也得到了明兰的回报,可以说,在这个陌生的世界,祖母是她最为深切的亲情羁绊,给予了真正属于“家”的温暖。所以,在盛明兰成亲之后,得知嫡母被其姐康姨妈挑拨利用,导致盛老太太中毒后,迅速调集护卫,扣押拷问涉事人员,最终揭露了康姨妈的罪行。由于主角穿越过来后一直秉行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很少与人为敌,这一次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也要揭露真相的努力显得非常难得。主角也罕见地透露了心迹,将祖母对自己的重要性昭于世人:“您孤苦半生,没有骨肉,没有家,所以她们欺负您。放心,您还有我。便是众叛亲离也罢,就当我白来这世上走一遭吧!”“我今日说句明白话罢——为了给祖母讨回公道,我父亲、兄弟、姊妹,乃至如今富贵尊荣的安逸日子,都可以不要!”最终,老太太在长孙的照料和孙女的看顾下安度晚年,长寿百岁,盛明兰真正回报了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唯一真心待她的亲人。
纵观盛老太太的一生,从娇纵任性的金陵徐大小姐,到独守青灯古佛的盛家祖母,可谓悲剧多于喜剧,而造成这一切的,甚至并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时代的局限性。例如,盛老太太的婚姻悲剧,似乎起源于丈夫的负心薄幸:“瞧厌了有爵之家男人的贪花好色,并深恶痛绝,于是选了个探花郎,谁知文官也没好到哪里去,新婚没多久,盛老太爷就领了个美妾回来。”盛老太太在晚年和孙女交流此事时,也把女人的命运寄托到婚姻上:“再要强出挑的女儿,若摊上个赖汉便也废了,嫁人,便是女人第二次投胎呀。”盛老太太是在给明兰传授人生经验,所感慨的,何尝不是自己的命运呢?
但是,即使是少年时身份高贵、经常出入皇宫、要强出挑的徐大小姐,也根本想不到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只能寄希望于嫁人,至多不过是在丈夫去世后靠已有的家产让自己能够艰难立足,完全不会有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若深挖其根源,仍然是所处社会的男女不平等、女性没有基本的权利造成的,这不是盛老太太一人的悲剧,而是同时期无数女性身不由己、命运不能自主掌控的悲剧。所以,尽管《知否》的女主角过得“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仍然不能抹掉全书的悲凉本质。
第二节 宅斗中的姐妹:被争斗抹去的有限温情,被礼教压迫下的无限悲苦网络文学作品兴盛二十年来,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也随着主流舆论的变化、多种渠道信息的爆炸化浸润、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光大而不断变化。但至今未有太多变化的是,网络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通常离不开作者自身的经历映照,或者名著作品提供的参考。这与网络文学作者的非科班化、自由化,以及网络写作的作者读者线上互动常态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在阅读《知否》时,或许不少读者都会对文中塑造的重点人物及主要关系感到可以在经典名著中找到母本。作者关心则乱也并不讳言,写作本文时受了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启发,“想写一家几个姊妹不同命运走向的故事”。所以,文中盛家几个姐妹的塑造,不仅受到了《红楼梦》中贾府诸姐妹形象及命运描写的影响,也受到了西方名著中描写同一家庭姐妹群像作品的影响,如《曼斯菲尔德庄园》《傲慢与偏见》《小妇人》等。但囿于本文的整体格调和站位高度,它更多地强调了姐妹之间为嫁得贵婿而发生的明争暗斗,减少了骨肉亲情的相关内容。跳出该文所塑造的世界来看,这些争斗又因为命运的身不由己,而显得可悲、可笑又可怜。
主角盛明兰的家庭中,共有姐妹四人。大姐盛华兰、五姐盛如兰与明兰关系较好,四姐盛墨兰则与之势同水火。这四人的命运走向,虽然与自身的性格特点息息相关,更大程度上是受到婚姻、家庭的影响,但在封建社会,身为女性背负的“百年苦乐由他人”的枷锁,是无法解除的,所以婚姻的不确定性让命运增添了较多的悲剧色彩,也可以一窥历史上多数女性身不由己的命运。
除了盛明兰的“主角光环”外,其他三个姐妹的婚姻各有其不幸之处。应该说,这也是作者为塑造主角而使用的手法,以其他人的特质和命运作为主角的衬托,虽然算得上大团圆结局,却无形中强化了全文的悲剧色彩,这恐怕是作者也始料未及的。
长姐盛华兰是书中给予评价较高的一个女性角色,作为盛家嫡出长女,出生在父母感情融洽、家庭关系稳定的时候,成长环境较为平顺,小时候也被祖母亲自教育过,不仅美貌端庄,而且善良宽容,对弟弟妹妹照顾有加,堪称一位完美的闺秀。盛华兰的人生经历,也对明兰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从小被作为大户人家主母的候选人来培养,连礼仪都是由祖母的老友、宫中教习嬷嬷亲自讲授,德言容功无一不佳,高嫁进入忠勤伯府袁家。
但这看似改变命运的婚姻,却是华兰命运坎坷的开始,作者设置了颇为“接地气”的设定,大概也是儒家文化圈中女性几千年来都要面对的难题:婆媳争斗。华兰的婆婆和妯娌是亲姑侄,联手对付娘家地位相对较低的华兰,算计嫁妆、给丈夫送小妾、用规矩压人等手段用了个遍,丈夫又被婆婆牵着鼻子走,让华兰饱受压迫之苦,身心健康受到摧残,所生子女也被婆婆抢到自己房中养育,却被嫂子算计,险些受伤。最后,解决华兰命运的其实也不是她自己,而是一方面依靠丈夫的回心转意,终于能够帮助她维护应有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盛老太太、明兰的建议下,请丈夫的姑妈出面给公公送了个备受宠爱的小妾,让婆婆自顾不暇、公婆反目。最后总算是得到了丈夫举案齐眉、儿女满堂的“幸福”:“她受了十年的委屈,如今总算拢住了丈夫的心,又有两个儿子傍身,怎么也算有些底气了。”和之前遭受的苦难相比,这“幸福”仍然是悲凉的,完全取决于他人的决策,带有很大的非必然性。实际上在封建时代,类似命运的女性郁郁而终、被逼自杀的数不胜数。寄希望于丈夫站在自己一边对抗婆婆,在讲究平等思维的现代人看来司空见惯,但在以“孝”为至高原则的古代,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生杀大权,丈夫是不可能将夫妻关系置于母子关系之上的,奉母命杀妻却不被处死的案子在史书上屡见不鲜。因此,这一设定仍然是出于作者和读者熟悉的现代准则而得到的认可。
另一位嫡女、五姑娘盛如兰,在文中的一大作用就是衬托主角明兰的雅致、稳重,作者不止一次强调这个角色和其母王氏相似,性格鲁莽、咋咋呼呼,相貌、才干也都不算非常出众,还喜欢摆架子支使他人。但由于本性不坏,性格坦率,并无害人之心,所以和明兰的相处还算不错。如兰是文中少见的“自由恋爱”女性形象,没有完全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道路,在和出身寒门的举人文炎敬相爱后,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为此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
“他当我是小丫头,捡起了我的帕子,还冲我笑了笑;后来,他又来了几次,每回我都在园子里玩,想着可以说上两句,他说……我好看,又精神爽利,叫人瞧了就心头敞亮起来。”虽然如兰成了顾廷烨设计娶明兰的真正牺牲品,被算计与文炎敬话别时被长兄撞见,犯下了“私会外男”的大忌,并受家法被打了一顿——盛纮大怒女儿不守妇道,王氏的愤怒则更多来自于文炎敬曾与她的死对头林氏之女、盛家四姑娘墨兰议婚,让自己面上无光,但作者给如兰的结局仍然非常像童话,仅仅让父母大发雷霆后就同意将如兰嫁入文家。文炎敬出身贫寒,家中寡母也是典型的刁婆婆形象,和如兰不乏磕碰,不过由于丈夫为人正派,仕途顺利,夫妻感情甚笃,如兰的婚姻尚算美满。事实上,在看重女性贞操和名节的封建时代,如兰的真正命运是可以想见的。仅以明末清初同样描绘女性群像的弹词作品《天雨花》为例,黄静英仅仅因为无意中将表弟的诗带回家中,就被父亲痛打,沉河处死;左秀贞被丫鬟造谣与表哥私通,其父不听辩白,用铁锏将她打成重伤,甚至命人将其活钉棺中。古人对“不守清规”女性的处置方式可见一斑。如兰又怎能逃脱这一结局呢?能顺利成婚仅能存在于对封建时代相对美化的现代人作品中而已。
作者虽对如兰的私订终身并没有明确表达反对,但不难看出,在全文整体崇尚“随分从时、安分守己”的大基调下,如兰的行为仍然被视为“拎不清”的表现,主角明兰对此也不乏微词。作为读者需要意识到的是,我们今天见惯甚至被古代题材视为俗套的自由恋爱、自由婚姻,是男尊女卑的礼教时代无数女性的尊严和生命所换取的。在这个前提下,如兰的努力就不宜被视为不安分、不精明,而是一种对人应有的权利的追求。
在主角的姐妹中,盛墨兰是最为接近“反派”的形象,也多次被作者在文中加以讽刺,最后的结局相对其他人来说是最差的。墨兰酷肖其母林氏,才貌不在明兰之下,品性却相对不足,爱耍小计谋,在母亲的影响下,将嫁入高门作为人生最大目标。明兰作为她强有力的竞争对象,也不乏被针对,听说永昌侯府梁家有意求娶明兰,竟试图将明兰毁容。在得知自己的议婚对象是家境贫寒的文炎敬后,墨兰十分不愿,设计和永昌侯嫡次子梁晗相遇并被抱,留下男女亲近的口实,在盛老太太的促成下成功嫁入梁家,但也付出了生母林氏被送入乡下庄子的代价。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永昌侯府真正的掌权者是才干杰出、功名显赫的庶长子,墨兰的丈夫虽是嫡子,却轻浮浪荡,不求上进,前途并不看好,娶墨兰也是因为自己的妾室在国丧期怀孕,需要在孩子出生前确定嫡母名分。自认为擅长“宅斗”的墨兰嫁入梁家后,不仅因为嫁入的手段不光彩,和婆婆关系紧张,自己靠小妾稳定婚姻的驭夫之道也让丈夫无心仕途。“墨兰手段了得,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她虽成功分淡了春舸的宠爱,可也弄出一屋子莺莺燕燕,让夫婿罕有工夫留在自己屋里。”而且,墨兰只生了五个女儿,后来的婚事也并不理想。可以说,在封建时代的标准中,墨兰是全盘走低,后果凄凉。
作者试图传递的观点很明显,墨兰的后果,完全是自己的自作自受,并且由于对墨兰的人品、行事刻画和主角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看到她的下场时感到“爽”。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墨兰贪图富贵,一心向上爬,但这不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本质原因,本质仍然在于她身处一个人压迫人的社会,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女性争取利益只能靠父权、夫权的恩赐,而所求的利益又是如此地可怜,将嫁得好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我眼红明兰处处比我讨人喜欢,祖母喜欢她,爹爹喜欢她,大哥哥大嫂子也喜欢她,如今好容易结识了个贵人,永昌侯夫人也喜欢她!我不服,我就是不服!凭什么她就能嫁得比我好!”盛家的四个女儿,虽然各有千秋,但所有人的命运都不能靠自己做主,甚至连主角也对自己的婚姻不抱希望。尽管文中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封建时代贵族主妇的生活,并在一定的范畴内给予了人物改变命运的可能,但这仍然体现了男性文化立场的传统伦理对女性的压迫和禁锢,带给读者难以言说的压抑之感。
第三节 脸谱化的已婚中年女性:从“珍珠”到“鱼眼睛”《知否》中的半数以上篇幅,均围绕女主角未婚时的家庭生活展开,在其中占据主要戏份的基本为女性,包括未婚的姐妹和已婚的祖母、母亲、嫂子等。在作者设定的世界中,与现实的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家庭类似,在礼教的束缚下,女性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仅仅限于家庭之中,既无处施展才能,也无法做出“逾矩”的行为,连随意走出闺房都被认为是“不守清规”的“放浪”之举。明代作家汤显祖因为在《牡丹亭》中大胆歌颂“以情反理”,让杜丽娘入花园寻春,和柳梦梅结下梦里姻缘,遭到数百年来无数卫道士的口诛笔伐,并给汤显祖杜撰了一个“人间《牡丹亭》上演一日,汤显祖在地狱受苦一日”的死后结局,可见礼教的荼毒是多么深远,而在这样的生存空间内,女性背负的压力又何等残酷。
深闺中的未嫁少女相对来说,因为面临的压力较小,更无忧无虑一些;已婚女性则因受到的重重枷锁更多,负担的压力更重,几乎被剪掉了所有的活力,也因此往往显得可憎无味。《红楼梦》中宝玉曾定义:“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但这些“不好的毛病”“混账可杀”难道仅仅是女人自身的问题吗?《知否》做出的结论也如此“宝珠鱼眼论”,复原了已婚女人的可憎可鄙之处,却只停留在描述的表层,尚未深入挖掘根源。
在盛府中,除地位最高、具有一定统治权力和话事权的盛老太太外,盛纮的正妻王氏、妾室林氏都是较有代表性的已婚中年女性形象。她们生存得如履薄冰,被公婆、丈夫的势力所压迫,又不得不为自己和子女挣扎,求得可怜的利益。她们或许有过如同“无价宝珠”一样的少女时代,但读者在书中已经难觅踪迹,看到她们的庸俗、尖刻、心机等“许多不好的毛病”。即使是被作者评价较高、结局较好的盛纮长子盛长柏的妻子海氏,也不免形象平板模糊。
王氏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主妇,在嫁入盛家的几十年里,自认为恪守为人妻为人母的准则,却并不如意,最后的结局更是堪称孤苦。作者认为,王氏的悲惨命运,来自于她自己的头脑不清、心胸狭隘,但如梳理她的一生,就可以发现这不仅仅是她个人性格使然。王氏原是户部左侍郎家的小姐,王家是世代簪缨的官宦世家,嫁给进士盛纮算是低嫁,很大程度上是盛老太太和去世的老太爷的身份地位促成的。二人成婚之初,也有过一段美满的日子,但由于王氏本性骄横,不通文墨,理家的能力、个人素质都不堪重用,和丈夫的关系越来越冷淡,对丈夫纳妾更是咽不下这口气,与妾室的争斗持续了十几年。以封建时代的标准来比照,作为儿媳,王氏对盛老太太并不算非常孝顺,在内心深处并不将婆母放在眼里;作为妻子,王氏更是不够“贤德”,对丈夫缺乏贤内助的才干,对丈夫纳妾的行径更显得颇为善妒,把妾室卫氏作为弹压林氏的工具,卫氏蹊跷死亡也不加关心;作为母亲,王氏因眼界和见识不够,对子女的教育有限,在儿媳进门后,更是不忘端起婆婆的架子弹压、立规矩。似乎这些还不足以体现王氏的昏庸愚蠢,作者在全文临近结尾时,给王氏设置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结局:王氏的娘家姐姐康姨妈为人歹毒,希望借王氏之手除掉盛老太太和在她身边养育的曾孙,彻底捣毁盛家,在她的教唆下,王氏竟然给盛老太太下毒,尽管她并不知这毒药会置人死地,也不知道这一行径会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