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接触与第二语言教材词语对译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言接触与第二语言教材词语对译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1.48 6.4折 12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聂大昕|责编:顾世宝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72923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1202650479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聂大昕,1984年生,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201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师从王洪君教授、张英教授,先后获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EPHE)历史文献学专业联合培养,师从马颂仁教授(PierreMarsone)。201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刁晏斌教授。现主要兴趣领域为语言接触与跨文化研究。曾在《语言研究》《国际汉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  研究缘由
    二  研究材料和研究问题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目的
第二章  语言接触及偏误分析研究
  第一节  语言接触理论
    一  语言接触理论的源起
    二  语言接触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  语言接触的研究角度
    四  语言接触的研究范围
    五  语言接触的研究状况
  第二节  偏误分析理论
    一  偏误分析理论的缘起
    二  偏误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  偏误分析理论的研究方法
    四  国内偏误分析研究的状况
  第三节  各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一  语言接触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二  偏误分析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第四节  皮钦语和中介语作为“过渡方言”的解释
第三章  第二语言教材词语对译的前期研究
  第一节  第二语言教材的选取
    一  清乾隆时期(18世纪)
    二  北洋政府时期(20世纪初)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
    四  中国新时期(21世纪)
    五  第二语言教材选取小结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材词语对译的方式
    一  前人对翻译方式的研究
    二  第二语言教材词语对译方式分类
  第三节  偏误标准的界定
    一  同译方式中偏误标准的界定
    二  等译方式中偏误标准的界定
    三  仿译方式中偏误标准的界定
    四  释译方式中偏误标准的界定
    五  转译方式中偏误标准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四章  《暎咭唎国译语》词语对译偏误研究
  第一节  《暎咭唎国译语》总体词语考察及统计
  第二节  《暎咭唎国译语》对译偏误成因分析
    一  同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二  等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三  仿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四  释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五  转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第三节  《暎咭唎国译语》对译偏误数据及成因讨论
第五章  《播呼都噶礼雅话》词语对译偏误研究
  第一节  《播呼都噶礼雅话》对译偏误成因分析
  第二节  各类对译方式的偏误成因
    一  同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二  等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三  仿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四  释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五  转译方式中的偏误成因
  第三节  《播呼都噶礼雅话》对译偏误数据及成因讨论
第六章  结语
    一  研究过程总结
    二  研究结论梳理
    三  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暎咭唎国译语》对译偏误总表
附录Ⅱ  《播呼都噶礼雅话》对译偏误总表
附录Ⅲ  支持本项研究的历史文献材料样页
附录Ⅳ  《暎咭唎国译语》全书
附录Ⅴ  《播呼都噶礼雅话》全书

内容摘要
第二语言教材的词语对译环节有没有研究的必要?
不同时期的第二语言教材是否存在可比性?不同语种的第二语言教材在词语对译层
面有哪些共同的模式?什么样的词语对译会阻碍第二语言学习?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在词语对译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重新审视皮钦语和中介语这两种“过渡方言”的关系?这本小书也许能从语言接触的视角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