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英译笔记
  • 《红楼梦》英译笔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楼梦》英译笔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70.2 7.4折 4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霍克思|责编:胡晓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5985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799880

上书时间2024-06-0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霍克思(DavidHawkes,1923-2009),世界闻名的汉学大师、牛津大学汉学讲座教授,是继理雅各、阿瑟?韦利等之后牛津汉学第六代掌门人。霍克思在汉学翻译、教学和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其中,他耗费十年心血、不惜辞去牛津大学教职以专心翻译的《红楼梦》,是英语世界出版的一部完整的《红楼梦》译本,真正奠定了他在翻译、汉学以及红学界不朽的地位。

目录
\"FOREWORD John Minford 
PART I
November 1970—February 1973
PART II
February 1973—August 1975
PART III
 August 1975—
PART IV
后记 范圣宇
\"

内容摘要
\"《<红楼梦>英译笔记》是霍克思当年在翻译《红楼梦》时所做的笔记与部分草稿。笔记一共四册,写明日期的有三册,从1970年11月到1979年6月,还有第四册无日期,主要是《红楼梦》中诗词的注释、解释与翻译草稿。 这些笔记是研究霍氏译文极其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因为它是译者思考与阅读过程的忠实记录,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霍氏亲笔文件之一。从中不仅能学习到一些做学问、搞翻译的方法,对研究《红楼梦》乃至其他中国文学作品英译也深有启发。
香港的岭南大学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曾于2000年5月影印出版《英译笔记》,如今早已不易得见。今商务印书馆将其重新影印并在内地出版,以飨学界诸公。\"

精彩内容
\"英国汉学家霍克思先生(1923—2009)的《红楼梦》前八十回译文(企鹅出版公司,1973—1980),早已被学界公认为汉译英的经典,至今无人超越。他的《〈红楼梦〉英译笔记》(下称“《英译笔记》”),无疑是研究霍氏译文的必读书。只是这本书十分不容易读,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写给其他人看的。这是霍克思当年在翻译《红楼梦》时所做的笔记与部分草稿。笔记一共四册,写明日期的有三册,从1970年11月到1979年6月,还有第四册无日期,主要是《红楼梦》中诗词的注释、解释与翻译草稿。香港的岭南大学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曾于2000年5月影印出版《英译笔记》,印数可能不多,早已不易得见。现在商务印书馆重新影印并在内地出版,这对学界研究霍克思与他的《红楼梦》译文,都是可喜可贺、功德无量的一件好事。 我们今天来研究霍氏的译文,《英译笔记》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因为它是译者思考与阅读过程的忠实记录,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霍氏亲笔文件之一。《英译笔记》是霍氏留下的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记录了不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犹豫反复、字斟句酌,值得我们仔细研读、深入分析,它对我们理解霍克思的译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这可以说是翻译过程的“黑匣子”,值得研究者进一步破译其中包含的信息,并以此为进阶,更深入地研究霍氏的译文。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英译笔记》是打开霍氏译文这个百宝箱的一把钥匙,当然,这把钥匙并不是现成的,它需要经历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并反复打磨。《英译笔记》从头到尾都一直在提醒我们,像霍克思这样的汉学家、翻译家,是如何读书、如何思考、如何翻译的。我们如果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做学问、搞翻译的方法,并对研究《红楼梦》或者其他中国文学作品英译而能有所启发,那无疑是霍氏喜闻乐见的结果,也是我们阅读《英译笔记》的意义所在。
霍氏通晓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多种文字,这在笔记中随处可见。由于霍氏的笔记原本只是为他自己的翻译做准备,所以这些语言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笔下的,当然也因此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不过也许这就是通晓多种语言 的人的特点吧。霍氏归隐威尔士乡间之后还在努力学习当地的威尔士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霍氏日文水平也相当精湛,他在翻译过程中不时参考伊藤漱平在平凡社出版的《红楼梦》日语译文,而且在《英译笔记》中不断记录下了他对伊藤氏译文的评价,或正面或反面的意见,都可见他日文的功底深厚。霍氏的博学多闻,从他参考过的各语种书目(第5、23、25页等处)当中就可见一斑。如果要求读者都能阅读这些文字,那也未免强人所难,毕竟通晓这些文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只供编辑预览使用是某种愿景或期望。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已知的文字当中追随霍氏的脚步,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读懂并更好地理解他的翻译。 除了不同语种的参考书,霍氏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对众多中文原典的参照。他为了翻译所参考、阅读的深度与广度,都值得我们学习并向他致敬。例如为了理解“星宿不利,祭星”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参考了《大正藏》的七种佛典:《宿命智陀罗尼经》《宿命陀罗尼》《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宿曜仪轨》《七曜攘灾诀》《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七曜星辰别行法》。此外,他也借 阅过《道藏太玄部》中的《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六译馆丛书中的《平脉考》《脉经》等。语言方面,《佩文韵府》《国语辞典》《北京话语汇》《小说词语汇释》,是他常用的参考书。而史部要籍,他参考过并且留下记录的有《汉书》《后汉书》《新唐书》《唐书乐志》《宋书》《南史》《明史》等。还有其他常用书如《诸子集成》《六十种曲》《曲海》《中国戏曲史》《古今小说》《唐宋传奇集》,不常用书如《月令广义》《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大清通礼》《大清会典》《清朝续文献通考》,专书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国植物图鉴》《清代货币金融史稿》。对于端午习俗,他参考过《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盛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燕京岁时记》,而对于抹骨牌游戏中骨牌副的不同组合,他参考了《牙牌参禅图谱》《牌谱》《新定牙牌数》等。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曾说:“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我们从《英译笔记》就能很清楚地知道,霍氏翻译《红楼梦》前八十回,也整整用了十年。这里简单列举的书目,就足以说明他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霍氏的翻译过程可与曹公“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创作过程相提并论,正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