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16 5.7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光光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16187890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1430582

上书时间2024-06-0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曾光光,1968年生,贵州遵义湄潭人,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出版有《桐城派与晚清文化》《麦孟华研究》《桐城吴汝纶研究》《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等专著,已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绪言
  一  关于研究时段的说明
  二  桐城派研究现状述评
    (一)从学术角度对桐城派展开研究的情况
    (二)关于桐城派是学派还是文派的论争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清初学术流变与桐城派学术正统地位的确立
  一  清初桐城派兴起的官方学术“土壤”
    (一)清初的文化政策与清朝官方学术的确立
    (二)制度设计与学术走向:清代科举制度、教育制度与桐城派学术正统地位的强化
  二  清初的学术高压与桐城派的机会
    (一)清初的学术政治氛围:文化高压与学术导向
    (二)方苞的人生转机与桐城派正统学术地位的建立
    (三)适者生存:方苞的“变”与“不变”
  三  从方苞到姚鼐:桐城派古文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学术选择
    (一)“桐城三祖”与桐城派古文理论体系的构建
    (二)桐城派三祖的学术选择:学行继程、朱之后
    (三)桐城派与清代理学的传承
第二章  桐城派与汉学家之间的恩怨纷争及兼收调和
  一  桐城派创始人与汉学家的恩怨问题
    (一)关于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交恶
    (二)桐城派与汉学派之间的学术沟壑
  二  姚门弟子与汉学家的学术纷争:以《汉学商兑》学术批判方式为例
    (一)方东树与江藩的学术对立
    (二)《汉学商兑》学术批判方式探析
  三  关于桐城派“汉宋兼收”的学术思想
    (一)姚鼐的“义理、文章、考证”三事说
    (二)嘉道年间姚门弟子的学术兼收思想
    (三)曾国藩的学术兼收思想
    (四)近代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与汉宋之争的消融
第三章  桐城派与晚清理学经世思潮
  一  晚清的社会变局与理学经世思潮的勃兴:桐城派的低谷与转机
    (一)桐城派的发展低谷
    (二)帝王的好恶与学术的命运
    (三)晚清理学复兴与桐城派的新机
  二  道德重建:晚清桐城派经世的一种尝试
    (一)桐城派始祖对程朱理学的尊崇及对程朱道德的强调
    (二)姚门弟子对程朱道德的强调与学术主导地位的争夺
  三  以古文之笔撰史地著述:桐城派文士实现经世之志的又一方式
    (一)姚门弟子的历史变易观及对经世之文的理解
    (二)姚莹写就的经世巨著:《康輶纪行》
    (三)桐城一湘乡派有关西学绍介的史地著述
  四  曾国藩“中兴桐城”及其理学经世思想的特征
    (一)曾国藩“中兴桐城”对于桐城派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的三大特征
第四章  甲午战后理学的衰落与清末桐城派的学术困境及学术传承
  一  甲午战后理学的衰落及桐城派面临的挑战
    (一)甲午战败后理学的衰落
    (二)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与桐城派面临的学术困境
    (三)清末教育制度的近代转型与桐城派面临的危机
  二  桐城派末代领袖吴汝纶与清末桐城派的学术传承
    (一)传统学术大师的学术魅力在学派传承中的独特作用
    (二)传统教育方式在清末桐城派学术传承中的巨大作用
结语  桐城派末流余音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曾光光所著的《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记述了桐城派作为清代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清代学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一作为清代理学中坚的桐城派在发展轨迹上与清代理学存在相似性,二它与清代汉学之间存在既相争又兼容的复杂关系。桐城派在有清一朝居于学术正统的地位,清朝灭亡后又被斥为“谬种”。这种学术及政治地位上的大起大落使桐城派具有了学术研究上的典型意义,对桐城派学术思想流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学术思想流变的认识,也有助于对中国传统学术发展与政治之间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对中国传统社会中体制内知识分子政治情怀与学术精神的认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