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80.49 4.8折 ¥ 1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黄凯锋//轩传树|责编:董汉玲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ISBN9787552032888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202136958
上书时间2024-06-07
《序》
◆ 蓝蔚青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也是他的(zui)有名的代表作之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名篇、被马克思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发表140周年。
200年来,沧桑巨变。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时,共产主义还只是一个在欧洲徘徊的幽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发表时,群众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已开始成为欧洲主要国家的重要政治力量。恩格斯撰写此书就是为了适应当时党的思想建设的需要,这本书对日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zui)大引擎,在各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如互联网深入社会生活和这次以举国之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等,已开始发挥引领性作用。各国资本主义势力惊恐不已,不择手段地打压围堵,不惜打乱全球经济,肆意破坏现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一些政客甚至不顾“二战”之前纳粹势力借助民粹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思潮坐大上台、祸害全世界并(zui)后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为了国内政治斗争和大选的需要,操弄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鼓吹本国“第1”“wei yi”,大肆“甩锅”,刻意煽动非理性的社会心态,并造成这种“思想病毒”的国际传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计后果、不惜代价的疯狂举动,恰是他们走向衰亡的突出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使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黑天鹅”“灰犀牛”现象接踵而来。2020年刚刚开局,我们就目睹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迫使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封城封国,经济社会生活陷入“休克状态”的“蝴蝶效应”: 疫情造成原油需求大幅萎缩,主要原油供给国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供需双杀使得原油价格暴跌,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国股市更是史无前例地在短短10天内4次熔断、一个月跌幅超过30%,让89岁高龄的“股神”巴菲特都目瞪口呆。疫情在欧美国家的扩散对主要经济体的消费、服务业、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等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占这些国家经济总量三分之二以上的服务业遭到巨大打击,一些巨无霸企业也陷入困境。
新冠疫情和石油价格战不过是导火线。经济动荡、社会恐慌、民粹主义盛行的根本原因,还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深刻分析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富有远见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指出资产阶级为了克服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随着世界各国普遍打破封闭状态,融入全球经济,愈来愈多的行业被纳入全球产业链,从而使经济危机、经济动荡的波及范围空前巨大,“蝴蝶效应”频频发生。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还分析了自由竞争转变为垄断的必然性以及金融投机和金融食利阶层对全社会进行的露骨剥削。马克思也揭示了信用制度和虚拟资本使资本主义发展成为(zui)纯粹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群体的人数日益减少。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金融资本的垄断和对外扩张,不仅造成了国内的食利者阶层,而且还产生了“食利国”。现代金融资本不仅跨行业、跨部门,而且跨区域、跨国界,这种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是资本(zui)高和(zui)抽象的表现形式,构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zui)本质的经济特征。
现代金融资本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循环的虚拟资本。这些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金融创新”,使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的交易量远远超过国内外贸易的交易量。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衍生产品和运作金融资产,构成相对独立的金融循环体系,通过调整自身资产结构进行流动性重新配置,通过快速运动不断地成倍产生新的虚拟资本,形成巨大的资产泡沫。金融资本具有食利性、寄生性和投机性等特征,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愈来愈依赖于对发展中国家“剪羊毛”。特别是掌握着世界货币发行权的美国,无论产生多少逆差都可以用美元来“平衡”。随着金融资本的虚拟化,投机活动蔓延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金融资本的拥有者热衷于投机,政府也利用各种金融手段进行投机活动,甚至相当一部分中产阶级也被吸引到了金融投机的浪潮中。金融资本的高额利润使制造业空心化、政府债务负担加重、企业部门债台高筑、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加上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缺乏长期增长的动力。这种金融驱动和信贷支撑型经济具有极大的脆弱性。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甚至虚假传闻,导致对经济趋势的预期出现逆转,就可能打破财富效应的正反馈,引发泡沫破裂,导致流动性枯竭,市场巨震甚至崩盘,重要金融机构倒闭,甚至发展为殃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并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形成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
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的现状充分证明,尽管一批资本主义企业凭借长期积累,在许多科技和经济领域仍有优势,资本主义也还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潜力尚未枯竭,但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覆盖范围将愈来愈大,并日益显示出它是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源,而缓解矛盾的政策空间却捉襟见肘,十分有限。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依靠人民群众,因势利导地对社会基本制度进行革命性的改造,才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开创人类社会美好的未来。
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始于对资本主义种种弊端的批判和反抗。社会主义经过几百年来从空想到科学、从愿景到实践、从欧洲到全球、从社会运动到制度建设、从风起云涌到曲折前进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zui)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之一。特别是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历经一个世纪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走向“强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我们党大力倡导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把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分配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突破了高度行政化的僵化体制的束缚,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发展民主参与和民主协商,极大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活力。我们不仅书写了人类历史上“(zui)成功的脱贫故事”,而且已经阔步走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节点,向全世界展示了能够避免资本主义种种痼疾的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鼓舞了各国进步力量维护人民大众利益,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在经历了苏东剧变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后,面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和新矛盾,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左翼力量也在调整理论策略,重新整合力量,为争取社会中下层群众的利益而斗争。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以下简称《年鉴》)作为国内集中展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成果的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平台,主要选取上一年度国内外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试图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思潮、理论、运动与制度作多视角、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以反映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的(zui)新动向。在2019卷中,一批老中青作者和译者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和海外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和研究的新成果,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深入考证评析,以社会主义运动为主的世界左翼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新趋势。《年鉴》围绕当年的一些重要历史纪念日,提供了一批具有新视角新境界的论文。这些成果既有翔实的材料,又有独到的见解,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多方面的启迪。借此机会,笔者也就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略表浅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把它作为一项根本原则。我们的立论依据就是: 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进步的社会制度,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并进一步走向共产主义,这是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承认这种客观必然性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结论。这个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讲得很明确,而且这一发展趋势已经在我国和发达国家的社会生活中愈来愈多地显现出来,也一再证明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历史必由之路。我们如果还想自称是马克思的学生,就决不能忽视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客观事实。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而不是空想,就是因为恩格斯所说的,“我们关于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这一科学方法,他说:“究竟根据什么材料可以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呢?这里所根据的是,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对发达国家的社会现象作科学研究,分清哪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属于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哪些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弯路、邪路,哪些是人家曾经走过弯路、邪路后来又改邪归正了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就非常明确地指出:“工业较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zui)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些话应该说属于马克思主义的ABC。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在强调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同时,对普遍规律讲得不足,不少人头脑中激发了跳过或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的幻想,以至于把前进道路上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归咎于我们党的一些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毋庸讳言,我们过去在建设理想社会的参照系选择上有过失误。这个失误不在于按照普遍规律选择参照系,而是误解了普遍规律。误解之一是把特殊当一般,把偶然当必然,主要是把苏联的具体做法甚至错误做法作为参照系,照抄了苏联的许多不正确或有很大历史局限性的具体做法,20世纪50年代一度盛行“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之说。其实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论十大关系》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zui)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误解之二是时间坐标错位,超越阶段,不承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决定作用,急于求成。误解之三是忽视了价值理想,把价值理想当成制度理想。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共产主义理想时,所讲的基本上都是价值理想。其实社会主义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与个人主义相对立的价值观、价值理想而提出来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使美好的价值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从而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同时,科学社会主义没有抛弃前辈思想家不成熟的价值理想,而是把其中的合理内容作为思想精华继承下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道路的理论,它始终把人的解放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尺,人的彻底解放就是马克思主义(zui)根本的价值理想,它与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内在统一的。《共产党宣言》用一句话概括了共产主义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在逝世前不久写的一封信里说,如果要用(zui)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未来新社会的特征,那么(zui)合适的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马克思更多的是用“自由人的联合体”“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些概念来指称他们为之奋斗的新社会。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也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作了这样的概括: 到那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1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阐述,主要是价值理想。恩格斯还明确宣布:“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
当然,社会主义绝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我们反对“制度虚无主义”。但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不是凭空想象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从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断加以修正。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则是一脉相承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尽管我们党明确指出这一革命的目标并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但当时的共产党人是有共产主义理想的。这个理想不仅体现在党的(zui)高纲领中,而且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价值追求中。这种价值理想是直接指导当时实践的,并且是可以验证的,当时广大人民群众不是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远期许诺中,而是从共产党人实践价值理想的实际行动中认识共产党,信任共产党,追随共产党。著作中影响(zui)大、传播(zui)广、我们这一代人都背得滚瓜烂熟并刻骨铭心的“老三篇”,讲的都是共产党人的价值理想而不是制度理想。
几百年来,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一直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引导、鼓舞和支撑着一代代社会主义者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并作为一面光辉的旗帜吸引愈来愈广大的群众。制度是价值的外化,是价值的躯壳,是实现价值理想的保障;而价值是制度的灵魂。制度失去了价值理想就会“失魂落魄”,失去意义,徒具形式。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绝不意味着在制度建设上墨守成规、作茧自缚,而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为指导,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改革和完善,推动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形成和健全。在现阶段,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想,以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zui)大化和具体利益冲突的(zui)小化作为价值目标来改革和设计制度,制定政策,建设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人人享有美好生活的和谐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番话深得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要突出这样的价值理想,因为它是一以贯之的,始终有效的,便于检验的,不会变成空谈和忽悠,也不会搞成空想误导实践。
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专门讲过这个道理。他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大家都应该深刻认识这个道理。”他在这里所强调的,也是价值理想。他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结我们党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zui)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一个价值标准。当时不少人用制度理想去衡量,对“三个代表”感到不解,甚至提出了种种质疑。而从价值标准、价值理想的角度去理解,那就顺理成章了。
突出价值理想,充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先哲关于理想社会(zui)有代表性的阐述,见于《礼记·礼运》的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并没有具体的制度设计,讲的都是价值理想、道德境界。而且追求这种价值理想,完全可以从当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而不应推到遥远的未来,这就是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
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也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大贡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中国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我相信我们完全能打破这一“撒切尔魔咒”。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对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作了概括,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要我们自觉践行并积极倡导这样一些价值理念,必定能够站到道义上的制高点,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和尊敬。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