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周泽安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5.85
2.6折
¥
60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金深|责编:柳河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
ISBN9787517840251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1202197308
上书时间2024-06-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金深,浙江省、中国石化作协会员,主要从事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及散文创作。出版了《骑车能上天堂吗》短篇小说集,长篇报告文学《自觉者——镇海中学的教育》(与人合著);参与《打开一扇窗》《筑梦》等多部报告文学集的创作。作品发表于《文学港》《青海湖》《中国石化报》《宁波日报》等报刊杂志。
目录
引子
苦难是一种财富(1957—1981)
童年——饥饿记忆中的佳肴
求学——一双破布鞋在雪地里奔跑的温暖
会讲故事的小木匠
夜里独行的小商贩
高考的疯狂岁月
师范、教师——冥冥中的天意
仙乡有子 觉性如斯(1981—1993)
上张初中来了一位“全能”的木匠老师
小县城的新闻——城中的周老师在北师大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那一年下中政治学科的成绩竟然超过了台州中学
小荷才露尖尖角(1993—2000)
当校长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正义连着法律,也连着勇气
从乱到治——一首难唱的歌
从学科思维到大教育思维是一个名校长成长必须的蜕变
名校成长的精彩故事(2000—2009)
吵一架,安中这校长竟不能不当
能搞卫生就能当校长——管理就从这里开始
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校园的夜晚静悄悄
社会服务课——唤醒生命意义课
研究性学习——来自大洋彼岸的启示
契约管理——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学校来了“洋鬼子”——打开另一扇窗户
教育是慢的艺术——灵魂的成长需要等待
把孩子的户口弄到安中学区去——高处不胜寒
衰兴逆转不只是一个传说(2010—2012)
打趴下是一份荣耀,扶起来是一种情怀
书香校园行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让灵魂有个家
推行生态体验教育和全脑教育——打造智慧课堂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分管县长来调研——是否该让校长下课是一个问题
市里来开现场会(2011.11)——教改也需要“空中加油”
踏遍青山人未老(2012.9—现在)
宏大的短暂时光——理想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让外语的每一个学生“会说话”“会写字”
三生教育——外语教育的金名片
高效课堂“1+4”——辉煌岁月里的密钥
与名校联姻——借力发展新捷径
成功没有密钥,探索永无止境
威可畏,信乐从——名校长的起点须是一名好教师
刘邦也需要粉丝——与名师近一点,成功就多一点
诸葛亮的教训——适当“懒”一点,给下属的成长留个空间
觉悟唯有向心觅——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教育乌托邦——就像永安溪的水
附录
附件1:《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北师大《思想政治课教学》(1986年10月)
附件2:《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路径和出发点》
附件3:《以学会做人为目的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摘要
周泽安校长以恢弘的视野,呈现他的教育理想,这理想简洁明了却又影响深远。对他而言,教育不是写在勋章上的标记,而是抒怀着
对这片土地的赤诚与挚爱,他是这个时代集理想、情怀
、责任感于一身的成功的教育者。经由他的努力,这种理念影响着仙居这个充满灵气的山城的风气,并凝聚成一股力量,这力量仿佛一道光,穿透世俗的时空,铸成亮眼的图章,印在仙居山水间,刻在仙居人的心里。
置于当代大变革的情境中,追溯周泽安教育理念形成的脉络和途径,依然有迹可循。他大半生埋头在校园内,四十年沉醉在象牙塔内百听不厌的书声中,也听闻校外的风声、雨声,亲历变化中国的日新月异;光阴编成了故事,岁月织就了风景,他所阅历的广阔世界,是这一代以及下一代所感受不到的经验,记录下来,也极
有价值。本书试图讲述周泽安丰富的人生际遇,勾画出他的心灵轨迹,记录他的教育进程,更多的是阐述他教育思想的起源和变化,着力挖掘他从生命里流淌出来的精神力量。
精彩内容
童年——饥饿记忆中的佳肴1957年,外面的世界翻动着浓重的阴云,远在括苍山脉深处的小山村里,阴历八月二十三,周泽安出生了。
读过“四书五经”的父亲给他取的名字也很有深意——周泽安,意为“周虑天下,泽披桑梓,其心安然”。
周泽安从小就深切地感
受到了生活的困顿。从他有记忆起,贫穷与饥饿犹如困兽般一直伴随着他的家庭。
他出生的仙居县步路乡湖山大畈村,是一个位于半山顶上的自然村落,最多时也只有三四十户人家。那个时候,村里也开始家家户户扒了灶头,建起了食堂。起初几个月,村民们都很开心,以为过上了好日子。然而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粮食慢慢少了,食堂
开始削减定量,米饭变成了稀饭,稀饭变成了米汤,到了最后,所有粮食吃光后,大家开始挖野菜、吃菜根。
周泽安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由于食物极度匮乏,他每天都在半饱半饥中度过。他记忆中的美食,是一种玉米壳糊。玉米磨成粉,过筛后,剩下的粗糙壳皮,加水揉和,因为没有粘性,捏不成团子,只好倒在锅里做成糊糊。在粮食充裕的年代,这是猪的美味,但在非常时期,这样极其粗糙的食物,也成为少年周泽安心心念念的佳肴。
记得有一次,他到村食
堂领午饭时,排在他前面的本家叔婆从食堂工作人员处领了几个小番薯。他实在饿坏了,就顺手从她碗里抓了一个塞到嘴里。回家后,他父亲看到他嘴里吃着番薯,就问他:“你哪里来的番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