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温病自学百日通(典藏版)(精)/中医经典自学百日通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26 2.5折 49.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张勋|责编:焦健姿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04688347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5元

货号1202304003

上书时间2024-06-0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第 1 章  绪 论
*节 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要求】
1. 了解温病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重点了解《内经》对温病学的贡献。
2. 掌握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五大家对温病学的贡献。
中医学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温病学也不例外,是广大劳动人民与温病做斗争,经温病学家们总结而成的。它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温病的理论是科学的,有价值的,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工作。它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上有自己特有的规律。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基本理论日臻完整,认识不断深化,从而形成了温病学。
一、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毒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它们有共同的临床特点,一般多发病急速,初起即见热象偏盛,而且易于化燥伤阴。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不同,所产生的病毒有异,故发生的病证各具特点,因此温病也就有着很多类型,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冬温、温毒、温疫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温病,有以四时季节定名的,如春温、冬温;有以四时主气定名的,如风温、暑温、湿温;有以季节与主气结合定名的,如秋燥;更有以发病或流行特点而定名的,如温毒、温疫等。尽管类型很多,但就其病变性质而论,可分为温热与湿热两大类。属温热者如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冬温等;属湿热者,如湿温、伏暑等。如从其发病初起的特点而言,又可分为表热证与里热证两大类。属表热证的如风温、秋燥等;属里热证的如春温、伏暑等。
各种不同类型的温病,虽各具特点,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同性。如病因方面,均为温热病毒,以温为阳邪,必从火化,因此在病机方面,易于化燥伤阴。证候方面,初起即见热象偏盛而多有口渴;在病变过程中,易于出现神昏谵语、斑疹、吐衄;在病的后期,易动风痉厥。正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点,所以这些不同类型的温热病总称为温病。


【书摘与插画】

 
 
 
 

商品简介

 作者在继承发扬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数十年中医典籍研究经验,为读者搭建起研习中医经典学派“温病学”的框架,帮助读者梳理古代医家思维并深入到“温病学”的核心内容之中,让人自学起来亦能如鱼得水,不离正统。



作者简介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温病的特点
    第三节  温病与伤寒
    第四节  温病与温疫
  第2章  温病的病因和发病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
  第3章  温病的诊断
    第一节  舌诊
    第二节  验齿
    第三节  辨斑疹
    第四节  辨白痦
    第五节  辨常见症状
    第六节  辨常见脉象
    第七节  辨神色
  第4章  温病的辨证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二节  三焦辨证
  第5章  温病的治疗与预防
    第一节  温病的治疗
    第二节  温病的预防
中篇  各论
  第6章  风温
  第7章  春温
  第8章  暑温
  第9章  湿温
  第10章  伏暑
  第11章  秋燥
  第12章  温毒
    第一节  大头瘟
    第二节  烂喉痧
  第13章  温疫
  第14章  霍乱
下篇  名著选释
  第15章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第16章  吴又可《温疫论》
  第17章  吴瑭《温病条辨》
  第18章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
  第19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第20章  余师愚《疫病篇》
  第21章  雷少逸《时病论》
附录
  温病学的现代应用

内容摘要
研习中医千万不能急功
近利。
作者在继承发扬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数十年中医典籍研究经验,为读者搭建起研习中医经典学派“温病学”的框架,帮助读者疏理古代医家思维并深入到“温病学”的核心内容之中,让人自学起来亦能如
鱼得水,不离正统。
本书打通了当代人与古代医家文辞上的隔阂,语言
精练通俗,同时又不失深度,可作为学习“温病学”的总纲,值得仔细研读。

主编推荐
本书打通了当代人与古代医家文辞上的隔阂,语言精练通俗,同时又不失深度,可作为学习“温病学”的总纲,值得仔细研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