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深刻地改变一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牌:深刻地改变一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7.79 6.8折 7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卫红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4538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31463844

上书时间2024-06-0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对立矛盾的,这可能与农耕社会物质不丰饶有关。因此有品牌的因子,但绝无现代品牌经济形态。自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尤其近年来,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成为全球化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品牌以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不仅是中国经济成功崛起的标志,而且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得以高入文化、高差异化和高价值化发展,参与全球化的关键载体。设若目前中国没有品牌,中国往何处发展一下子变得不可想象。中国在总结过往发展方式,而极力倡导的创新驱动发展,其最后的落脚点,便是品牌。如果离开品牌,一切的创新驱动,不仅失去前进的方向,而且一下子失去了必要的载体。这样的创新驱动就会落入历史的虚无境地。
  经过以往各种孜孜不倦的探索,随着品牌建设越来越深入人心,现代品牌经济形态不期然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如何认知它、把握它,让它推动人类朝着康庄大道发展,便是我们当下绕不过去的必做功课。这一功课不仅需要我们反思自改革开放以来,乃至更早之前,即鸦片战争之时,或者更为久远时代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且需要我们思考将建构怎样一个现代品牌经济形态,或者说我们将给未来的世界带来什么,如果说,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始终在经济短缺中艰难前行,整个民族不得不为了温饱而极尽努力,在这些努力里有时不能不带着自虐式,在高贵的精神世界里不得不向他人,也向自己低头屈膝。我把这样一种发展方式,称之为下半身发展。然而面对未来,要建构一个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与民族,并且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正能量时,我们迫切需要上半身的给力。这里的所谓上半身即精神文化。品牌便是这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之所以为中华民族:既有清晰的面庞,又有强健的骨骼,更有强大的灵魂。
  然而问题又来了,这个上半身又到底是什么?下半身又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两相吻合,而不相互排斥?设若这两者能水乳交融,而又是否真的被世界所接纳、所尊崇?在现代品牌经济形态里,品牌塑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从物化到物化,而是物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思想萃炼锻造的过程,精神文化深深地融合在物化的全过程。当物化的结晶,即品牌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也是附着于它的精神文化给我们心灵带来冲击以及深入骨髓的影响之时。品牌因此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有自己灼热的温度、四射的光芒。它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我们的呼吸以及存在。品牌与精神文化相伴相生,互为支持与表里。没有精神文化熔铸的品牌,只是物质产品而已。那么对于中国品牌,我们会融入什么样的精神文化,这有多种选择。一种是注入传统文化,即现在热得不能再热的国学,新瓶装旧酒,民族的便是世界的,仿佛真的一样,另一种是西化,将舶来的文化,过一下手再兜售回去,也叫“两头在外”。“师夷长技以制夷”。一百多年以前魏源所言,至今没有过时。若干年后,依然还有市场。还有一种,将国学与外国文化掺和起来,期望能产生化学反应,孕育出符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新型精神文化。可惜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酱缸里一酱,不出所料,这种新型精神文化立刻非驴非马,不知所以。这些试图与品牌相融合的文化,姑且称之为品牌文化,其价值主张,不妨视为品牌主义。事实上多能引来喝彩,各有各的拥趸,不妨多元。关键是在多元中如何巧妙无缝地呈现人类终极价值追求的精神文化主线,这样的精神文化赋予了我们可能终其一生都难以完成的重大使命,但它值得我们以生命相拥,即如何让我们在人类已有的文化基础上,催生出怎样新的原创性思想。对于这样一种原创性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多少学者、多少企业家。多少政治家,乃至于多少普通的工人、农民,在不同的领域,以各自的方式,像夸父一样顽强地进行着自己的追寻和实践。这种宝贵的追寻与实践交织在一个个已经诞生,或即将诞生的品牌上,蔚为大观,让人们深刻地洞悉人类的创造力以及人类为什么得以薪火相传的奥秘。
  显然,品牌文化是品牌的动力之源,尽管它有很深的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生命的印记,但它更应是超越国家与民族利益的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它深深地建立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现代品牌经济虽然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高价形态,但它又超越狭隘的国家与民族经济的藩篱,是全球经济经过漫长发展而呈现的一种普适性经济形态。我们还刚刚意识到它的存在,以及才刚刚领略到它所展现的一丁儿点魅力,人类却已情难自禁,难抑张狂。这是人类为自己开启的又一趟崭新旅程。一切都还只是开始,然而它像上帝一样,已开始了对世界的改变——让世界成为世界。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品牌:深刻地改变一切》是作者多年来对于我国各层次品牌建设针对性见解的集合,涉及面广,从不同角度、层次指出品牌经济竞争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形态,不仅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而且对政治、社会、文化等形态的变化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国家篇》《上海篇》《长三角篇》和《杂记篇》,其中前三篇主要收录了关于我国品牌经济研究的专业论文,《杂记篇》是关于品牌建设方面的杂论,从中可以较详细地了解我国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城市以及企业等方面全力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品牌经济发展、重新定义中国的不懈努力,为读者了解我国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简介
姜卫红,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人、执行主任,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秘书长兼长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创始秘书长,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咨询专家,兼任上海市多个政府部门专家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品牌、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出版的专著有《品牌:深刻地改变一切》《站在新的文明起点上》《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等,并担任《中国品牌经济与知识产权研究》《上海品牌发展报告(2010/2011)》《上海品牌发展报告(2012)》等书主编。

目录
一 国家篇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的“四个重新定义” 
中国制造业品牌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应对 
泛品牌时代的品牌之道
品牌:无形的国土 
中国亟须推进品牌建设的三个判断 
品牌经济视角下的产业发展 
切实加快我国品牌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品牌”为何变得炙手可热? 
品牌经济视角下的品牌保护 
我国亟须打造一批跨国公司品牌 
中国健康产业的品牌化路径选择 
中国中药植物药产业品牌建设的路径选择 
企业家与企业品牌的辩证法 
二 上海篇
推进上海城市品牌建设研究 
上海在我国率先推进品牌经济发展研究 
对上海城市竞争力与品牌建设的历史反思 
上海企业品牌建设的经验、问题与思考
品牌:深刻地改变一切
上海自贸区与国际品牌之都建设 
自贸区视角下的上海自主品牌建设研究 
品牌:上海崛起为全球城市之道 
上海医药产业品牌发展对策研究 
上海轻纺消费品老品牌振兴举措研究
品牌:上海城市转型升级的助推与标志
——2012 年度上海十大品牌新闻事件、十大品牌和十大品牌领军人物解读 
上海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调查
——以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推荐为例 
试论上海品牌发展与文化软实力 
振兴上海老字号品牌的问题探析及构想 
上海新材料与新兴品牌培育的路径与方法
三 长三角篇
倾力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品牌 
智慧城市条件下的长三角品牌建设 
以品牌为纽带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互联网品牌的现状与问题简析
互联网与长三角城市品牌融合发展 
长三角发展与中小企业品牌建设 
长三角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路径研究 
加快长三角自主品牌建设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长三角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 
长三角经济转型与品牌建设——以化妆品业发展为例 
四 杂记篇
中国品牌该有自己的伦理精神——写在首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 
民族品牌助推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建设 
让品牌引领上海创新与转型发展 
新一轮全球化下的“上海品质”建设 
务实地推进品牌建设 
对老字号品牌的意义超越 
老字号重生须创新中求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速上海中小企业发展 
静安历史文化街区与文化品牌建设 
如何超越自身局限
——《从优秀到卓越到陨落——吉姆·柯林斯未说尽的故事》读后感 
浅谈企业品牌管理的本质 
会飞的蛋 
缔造长三角老字号联动发展新传奇 
共建世界级城市群品牌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于我国各层次品牌建设针对性见解的合集,涉及面广,从不同角度、层次指出品牌经济竞争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形态,不仅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而且对政治、社会、文化等形态的变化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国家篇、上海篇、长三角篇和杂记篇,其中前三篇主要收录了关于我国品牌经济研究的专业论文,而杂记篇是关于品牌建设方面的杂论,从中可以较详细地了解我国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城市以及企业等方面全力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品牌经济发展、重新定义中国的不懈努力,为读者了解我国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主编推荐

品牌经济竞争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形态,不仅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而且对政治、社会、文化等形态的变化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本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入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品牌建设的案例与经验,为读者了解我国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的“四个重新定义”世界级湾区,一般来说是世界级创新之湾、产业之湾、科技之湾、金融之湾、思想文化之湾,当然也是世界级品牌之湾,特别是云集跨国公司品牌之湾,它才能控制、引领世界发展,彰显其名副其实的人类文明高地的魅力。品牌是各种要素资源的集成、枢纽和结晶。因此,在今天2019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谈品牌意味深长,粤港澳大湾区应成为世界级品牌之湾。
世界发展从来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有的在我们预料之中,但更多的是在我们预料之外。十年前,我们可能不会预料到今天会有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中东战火越演越烈、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中美贸易争端战爆发,进而聚焦到华为、中兴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品牌被美国以举国之力狙击等事情发生。然而,这些事情的持续发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企业品牌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猛然提速。这一提速,既是对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同时也对我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运作能力带来重大挑战。中国企业品牌的国家属性、民族属性从未如此受人瞩目,它的普适性价值担当也从未如此紧迫与沉重。中国何为?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何为?对此,我讲四个重新定义。
一、重新定义中国:以增强全球治理能力为导向,不断优化领先全球发展的国家制度供给,彰显中国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任何跨国公司品牌的培育具有这个国家系统性的制度支撑,自然包括其全球治理能力。
优化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制度供给,首先体现在法治建设方面。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在被迫开放中倒逼国家制度转型,以适应现代企业品牌培育,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移植中,切合现代企业培育的法律体系开始起步。例如1904年1月21日清政府出台的《钦定大清商律》,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部商业律法,也是清末法律改革中颁布最早的新法。1904年6月23日颁布的《商标注册暂拟章程》,则是近代中国关于商标注册的第一部法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制度供给走上快车道。例如在知识产权方面,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质量与标准化方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并相继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权巴黎公约》《国际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公约》等。
其次体现于不同时期的国家“五年”规划等政策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品牌建设加速发展:一是出台了相应的财税扶持政策,以资鼓励品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扶持薄弱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例如不同阶段的《国家优质产品评选条例》《关于国家管理价格的轻工产品实行优质优价的(试行)办法》《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等;二是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例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通过资本收益、劳动收入分配的适当调节,不断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内需,使品牌消费渐成可能;三是体现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先后出台了不少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专门性政策,例如2010年出台了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即《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培养作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战略选择,为品牌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当然这些政策以内向为主,参与全球治理还主要处于被动对接层面,鲜有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的“四个重新定义”站在未来全球治理范式的角度来主动进行我国相关制度设计。但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我国参与全球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制度设计的导向性明显加速,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收获频频,将营造国内公平的市场环境向营造国际公平的市场环境延伸,做出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以此吸引全球技术、资本、人才等向中国品牌集聚。例如在品牌价值评价方面,我国主动出击,于2013年与美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框架内联合提出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工作的提案,于2014年获准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ISO/TC289),并在国内开始进行中国企业品牌价值测评尝试。
二、重新定义财富:树立以品牌为新财富观,构建品牌经济发展方式。财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时代发展,品牌越来越成为财富的代名词,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以品牌展示其综合竞争力,显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国家来说,品牌是财富硬实力与财富软实力的完美结晶。有论者认为“国家品牌是国家财富创造和强势崛起的核心标志”1。对于个人来说,品牌是其拥有人生经济价值以及精神价值的完美呈现。显然品牌是当代新财富观的重要标志与反映。对于国家品牌来说,必须以一系列强势产业品牌、著名企业品牌以及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品牌为支撑,不仅在经济上确保一个国家财富的创造能力,还要因此奠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以及多重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确立以品牌为特征的新财富观。为实现这一新财富观,应形成以品牌培育为核心的相应的品牌经济发展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造就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品牌,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不仅拥有强大的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并且积极进行全球布局,拥有良好的全球化开拓实力,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构成了我国品牌经济发展的主体。显然,品牌经济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方式在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里重要的经济特征。推动品牌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具有良好的价值理念以及系统性的制度支持。对此,我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以知识产权经济为核心的品牌经济发展体系,坚持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构筑遍及全球的创新网络,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坚决从传统的粗放型的路径依赖中走出来,在低成本优势递减、资源以及环境约束日益增大、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以及国际多重挤压的不利态势中实现有效突围。通过对我国重点产业品牌、企业品牌的培育,有效促进它们从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品牌、隐形冠军类品牌的追随模仿向并跑、赶超、领跑方向转变,努力让它们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奠定领导者地位,从而真正捍卫国家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自2017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的确立,品牌建设越来越深入人心,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什么是品牌以及什么是品牌经济体系的认知还处于浅层次。笔者最近在对上海一批产业园区品牌建设的调研中获知,许多产业园区虽然知道品牌的重要性,但对于品牌建设的具体举措尚流于传统形式,主要侧重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于对企业的一般性服务,将品牌战略发展规划等同于产业规划,普遍缺少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相应的专业执行部门,至于品牌价值测算尚处于空白状态,从中窥见中国产业园区以及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还不够专业、沉稳扎实。
三、重新定义中国品牌:中国企业品牌应善用国际化语言,充分体现全球化价值范式。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之路是对已有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无论中国制造品牌、中国服务品牌,还是中国购物品牌以及中国文化品牌均要有恰当的国际化品牌战略。无论利用已有的全球科研成果,还是进行市场拓展,言论与行为首先要与已有的国际法规相衔接,其次要与不同法系的国家的法律制度相衔接,更要与其他国家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制度、习俗等,要兼容其他国家的制度、习俗等,在不断磨合中,甚至于冲突中,快速形成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话语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世界面前全新塑造中国品牌整体性形象。在这方面,华为、振华港机、徐工、海尔,以及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品牌做出了积极探索,但对于它们品牌的全球化策略与拓展,还鲜有从整体上加于总结提炼,形成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中,深刻把握中国高科技企业品牌建设的一般性规律。以上述互联网企业品牌为例,阿里巴巴倡导的六个价值观:“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百度所倡导的“简单可依赖”,把最好的人,给最大的空间,看最后的结果,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腾讯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京东追求“全面升级为T型文化——正道成功,客户为先,只做第一”。从中获知它们的价值范式是去意识形态化的,但又与意识形态所倡导的核心价值有着高度契合。它们的核心要义是服务好使用它们的用户,满足用户需求。恰如作家巴金在其散文《把心交给读者》时所说:“没有读者,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它们极其明白是用户成就了它们,没有用户,它们的全部诉求就都是零。它们的价值诉求体现出人类普遍要遵循的共同主张,超越国家、民族的边界,但又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国家以及民族的价值诉求里,从而体现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全球化价值范式,以此作为它们的品牌定位,采用了一致性文化要义,与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的价值主张一脉相承。
当然中国企业品牌并不因为其普适性的价值观而在全球化过程中一帆风顺,这里由于有着太多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区域利益、不同消费者社群利益以及企业品牌自身利益的各种纠葛,时时充满难以预料的不同考验。例如知识产权方面的恶意诉讼、以国家安全为由的非市场因素的壁垒、发达国家法律的长臂管辖、消费者权益保护,还有不同文化群落的符号、思想与情感、消费方式等的认同与排斥等。但由于有着这样坚定的价值观,终会逢凶化吉。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同时也是中国价值范式的全球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