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4.55
4.4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上官酒瑞|责编:熊艳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ISBN9787552029734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02026383
上书时间2024-06-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上官酒瑞,博士,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上海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副主任,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发展等。出版专著《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逻辑》《制度成长与发展逻辑——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政治》等,在《浙江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中央党校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哲社、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社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全国党校系统、行政学院系统很好科研成果奖,相关学术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转摘或引用。作为《人民日报》《新闻晨报》《深圳特区报》等特约评论员,发表时政类评论180余篇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政府公信力与互联网耦合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政府公信力及其谜题
二、求解谜题:网络社会与政治
三、研究的问题导向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网络新媒体与政府公信力关系
第一节 作为一种新媒介的互联网
一、互联网:从Web1.0到Web2.0
二、网络Web2.0:比较中的媒介特性
第二节 新媒介赋权与网络政治的面向
一、媒介与政治:一般关系
二、网络新媒介:赋权与激活
三、网络政治:“乌托邦”与“糟托邦”
第三节 网络政治助推政府公信力变迁
一、互动框架:“二元互动”到“三维沟通”
二、促生机理:“社会体验”到“媒体体验”
三、建构格局:“一呼百应”到“众声喧哗”
第三章 网络政治建构地方政府公信力
第一节 网络信息公开与政府透明性
一、信息透明与政府可信性
二、网络信息公开助力政府公信
三、公信立于公开:“最敬业网站”与庆安枪击案的比较
第二节 网络政治沟通与政府回应性
一、网络政治的互动特性
二、网络互动助推政府信任
三、沟通互动中体验公信:“市民心声”的制度化探索
第三节 网络政治监督与政府规范性
一、舆论监督与政府信任
二、网络监督的比较特征
三、网络纠错与公信修复:“草原天路”收费事件解析
第四章 网络政治解构地方政府公信力
第一节 网络舆论传播削弱公信力
一、网络舆论的政府信任之维
二、网络舆论传播放大不信任
三、讹传式不信任:天津爆炸事故中的谣言传播倾向
第二节 网络政治动员耗散公信力
一、政治机会结构与网络动员
二、网络动员的不信任想象
三、网络动员与不信任标签:城管污名化现象的叙事框架
第三节 网络政治文化消解公信力
一、网络文化的反权威本质
二、网络狂欢隐喻不信任:东莞扫黄事件的一种话语文本分析
第四节 网上网下联动侵蚀公信力
一、网络政治的压力和连线力
二、连接行动与抗拒式不信任表达:茂名Px事件的解读
第五章 网络治理与地方政府公信力重构
第一节 治理的意义和方法论
一、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政策学习与分类治理
第二节 推动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一、实现自由秩序的平衡
二、加强组织行动的协同
三、提高法律法规操作性
四、增强内容的分类审查
第三节 优化网络话语民主治理过程
一、关键:沟通与对话
二、规范政务服务机制
三、完善问政互动机制
四、健全民意回应机制
五、创新舆论疏导机制
六、构建文化塑造机制
第四节 实现网上网下协同治理
一、基础:网上下共治
二、夯实以人为本立场
三、完善政策过程体系
四、健全制度化不信任
五、治理好“微政治”
第六章 网络危机传播中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维护
第一节 速度:第一时间快报事实
第二节 态度:第一姿态求实诚恳
第三节 法度:第一底线依法处置
第四节 效度:第一要务重在引导
第五节 高度:第一定位推动进步
第七章 结语:互联网+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网络新媒体与网络政治是求解中国转型社会“高信任度、低信任感”的政府信任谜题的重要进路。网络新媒介的赋权与激活机能,助推政府公信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成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建构或解构力量。网络信息公开、政治沟通等,是建设值得信任政府的助长机制,可体验公信、传播公信、拓展公信、
修复公信,但网络舆论传播、网络文化等又可能解构政府公信。有效治理网络政治、重构地方政府公信力,要用好分类、合作治理方法,推动“政一媒一民”良性互动,优化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结构、过程与策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