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戏七讲
  • 中国戏七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戏七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0.85 5.8折 158 全新

库存2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楯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339916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58元

货号1202893881

上书时间2024-06-0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楯,1947年生,法学家和社会学家,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做制度研究,也做文化研究和性别研究。
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学戏,接触过姜妙香、梅兰芳、俞振飞、侯玉山等著名京剧、昆曲演员;1962年入俞平伯先生创办的北京昆曲研究社,2004—2017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副社长;至今仍登台演出,能演生旦净丑。

目录
目录
·第一讲 作为传统文化的中国戏
什么是传统?
文化认同的意义
昆曲-京剧在中国戏中的地位
我怎样讲中国戏

第二讲 过去那个时代,“活在戏中的人
“戏迷”陆小曼
不识字,能懂昆曲?
他们不是“观众”,是参与者
“专业”的一定比“业余”的强吗?
“中”“西”杂处、“新”“旧”交织的时代
中国好戏之一——《浣纱记·寄子》

第三讲 戏,何以“中国”?
中国戏的特质:与受外部影响戏剧比较
戏台子:中国戏的时空处理
兴发感动:中国戏的表达方式
互动:中国戏的建构方式
中国好戏之二——《荆钗记·上路》《西厢记·游殿》
中国好戏之三——《打渔杀家》

第四讲 中国戏的质态:从可欣赏的技艺看
上下场与结构
分行当的角色安排
中国好戏之四——《扫松·下书》《斩经堂》《徐策跑城》
中国好戏之五——《飞虎山》《监酒令》《小显》
唱念一体,做打同理
谁在“说”?“说”什么?
声腔,与“诸腔同台”
“念”“做”和“打”
中国好戏之六——《长生殿·哭像》
中国好戏之七——《长生殿·弹词》
板鼓统率下的文武场
行头,戏箱,以及切末
中国好戏之八——《审头刺汤》

第五讲 戏,诗、词之后“最中国”的抒情方式
“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
中国好戏之九——《牡丹亭·寻梦》《洛神》
中国好戏之十——《单刀会·刀会》
中国好戏之十一——《青梅煮酒论英雄》《横槊赋诗》
中国好戏之十二——《霸王别姬》
中国好戏之十三——《扫秦》

第六讲 从“社会”的角度看“戏”
一个可以由戏联结的社会
戏的社会史
梨园行
中国好戏之十四——《嫁妹》
中国好戏之十五——《小上坟》《小放牛》
基本功、开蒙戏,以及打炮戏和新戏
活着的京昆
禁戏
中国好戏之十六——《四郎探母》
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及其他
宅院——一种生存方式

第七讲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戏”
昆剧的历史踪迹
中国好戏之十七——《山门》
京剧的历史踪迹
中国好戏之十八——《长坂坡》《凤还巢》
京昆面临的共同问题
好戏,“好”在哪儿?
京昆里的传统何以存续?

余论
附录:京昆剧《辛弃疾》(又名《铁骑渡江》

内容摘要
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后来,中国人用什么抒情?
作者认为,戏,是诗、词之后“最中国”的抒情方式,蕴含着汉文化中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要理解本真意义上的中国戏,需要从中国戏(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可追寻处(可听、可看处)讲起,而非停留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中以文字钩沉;要突破舞台上占支配地位的西方戏剧理论范式,用传统戏曲自有的语汇去理解它的美学特质、表演风格、传播特点、传承方式;要突破艺术和娱乐的狭义层面,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广阔空间,理解它何以成为中国人生命的组成部分。
为当代读者讲中国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文化的普及,更是为了唤醒一种久远的文化记忆,寻回我们失落已久的文化认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