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研究(第28期)
  • 中国研究(第28期)
  • 中国研究(第28期)
  • 中国研究(第28期)
  • 中国研究(第28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研究(第28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8.53 7.0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晓虹 翟学伟 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0379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471267

上书时间2024-06-0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作为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可以看作1949年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横空出世所引发的一种必然的学术反应。而当1978年由改革开放所引发的“第二次革命”兴起之后,这门首先发端于“西方”的学术至少在如下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研究阵容不断壮大,尤其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加入了对其生活于其间的社会的研究;二是逐渐脱离了冷战时期作为“中国观察学”所带有的实用主义倾向和意识形态的束缚,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并在近十年以来显示出走向繁荣的迹象。
  不过,考虑到“渐进式改革”所引发的自然生态与社会景观的剧烈变迁,考虑到中国社会空间固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不能不承认,作为科学的“中国研究”似乎才刚刚起步。与这个巨大有机体浓缩了19世纪、20世纪和21三个世纪,凝聚了农业、工业及“后工业”三种社会的博大厚重相比,与它的庞大的人口及其散发的无尽的能量相比,与它的让人兴奋又令人困惑的矛盾性相比,现有的“中国研究”依然显得单薄、单调和单纯。从能够切近它的适当的研究方法,到足以解释它的经得住验证的理论,都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从对于其制度和状况的具体描述,到对于其文化和哲学的抽象归纳,也依旧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决定出版《中国研究》。这份在中国本土编辑的以“当代中国”为研究客体的学术刊物,将成为中国学界面向全球的开放的学术园地,承担起海内外学术同仁沟通和交流的媒介作用,为促进中国研究领域的日益精进而努力。
  《中国研究》将本着开放和务实的精神,坚持宏观视野和问题取向。这是它的办刊宗旨。
  开放性是指它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中国研究》将努力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和研究领域的禁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都既属于它的研究范围,也成为它的研究视角。开放性同时也包括研究主体(研究者)的多样性,不同学术背景和志向的学者,只要他(她)坚守学术共同体所公认的伦理规范,将得到同样的尊重。需要强调的是,鉴于学术界目前的状况和出于学术事业发展的考虑,我们特别鼓励和支持学术新人的艰苦劳作。
  务实性是指它的实证性和经验性。《中国研究》奉行“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张,希冀将重点置于中国的基层社会,从微观的问题或现实经验人手,在对许多单个领域、地域进行切实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追求最终的对中国社会整体的通透认识。它当然期望博大而混沌的中国最终能产生宏大而精确的理论,但也努力避免“宏大理论”先行或抽象概念主导下的天马行空式的空谈。务实性还表现在鼓励朴实平易的文风和学风,倡导平和的学术批评氛围。
  《中国研究》是全球中国学界展示睿智的公共空间,而不是少数编辑、学者的封闭领地。为此,我们热切希望整个中国学界的广泛参与,希望有广泛而深层的互动。同时,我们也真诚欢迎来自学术界的监督和批评。这种严肃的监督和批评是《中国研究》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为进一步深化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当代中国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的合作关系,南大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将《中国研究》集刊以及“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丛书放到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者简介
周晓虹,现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并兼任国务院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出版《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1998)、《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2002)、《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2015)等著译作30余部;翟学伟,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致力于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有数种相关作品出版。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研究”,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家道德社会化路径研究”首席专家。

目录
特邀文稿
周飞舟:社会学本土化的演进与本位
专题研讨I:性别与亲密关系
杨黎婧、刘亭亭:行业分工、性别实践与晋升约束——基于J市女警的田野研究
李颖晖、张伊雪、李翌萱:夫权维续还是渐进平权?——中国夫妻权力模式及影响机制变迁(1990—2010)
段知壮:国家法对亲密关系的介入方式及限度探析——以艾滋病感染者对性伴及配偶的告知义务为中心
专题研讨II:政策创新与执行
杨良松:财政支农七十年:总量、结构与分布变迁
郭圣莉、杨威威:可持续的地方政府创新何以可能?——多阶段政策制定框架下成都社会治理政策创新经验研究
朱云品:民众意愿何以影响政策执行?——以“禁补令”政策在湖县地区的执行失效为例
学术论文
刘亚秋: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敕勒川年华》叙事的社会学分析
许弘智、柳建坤:社会转型与知识生产——对改革以来中国“社会不平等”议题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贾男:过度自信与金融诈骗损失——来自中国家庭的经验证据
胡伟、王嫣语:同情心与实业发展——以近代水利专家胡步川的个人实践为例
陈勇:自洽的闭环:社会工程与行动者的互构——基于贵州“三线”口述史的调研
书评与随笔
吴承广: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城市政治——读史谦德《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任远:江村:一个人类学社会学地标的再考察
王立: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籍而非子弹——“奇人”王云五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中国研究》稿约

内容摘要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ChinaStudies)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为进一步深化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当代中国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的合作关系,南大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将《中国研究》集刊以及“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丛书放到商务印书馆出版。

主编推荐

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著名社会学家周晓虹领衔主编的CSSCI来源集刊。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