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史(1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通史(1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46 4.3折 5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卜宪群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6620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1247674

上书时间2024-06-0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卜宪群,安徽南陵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所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院历史学部专业资格评审委员哙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泰汉史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曾两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讲解。出版《泰汉官僚制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主持)、《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主特)、《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主编)等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卷《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中华先祖
农业起源
文明起源
邦国时代
古史传说
夏王朝觅踪
殷商兴亡
商代文明
武王克商
周公摄政
周王室的衰落
春秋争霸
孔子
列国变法
战国七雄
诸子百家

内容摘要
 由卜宪群主编的《中国通史(1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精)》用一百个专題叙述了从中国境內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统一乡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蝗为主线.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时代演进纵向贯通,以问题分析横向展开,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本书探索了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大趋势、大线索.大走向.大波折.可以使读者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历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祖先创造的文明中获取自信心和自豪感
。 本卷起于“中华先祖”,止于“诸子百家”,以十六个专题叙述了泰统一以前的中国历史。

精彩内容
 周公摄政克商后两年,周武王在镐京病重。临终前,他召见弟弟周公,把年幼的太子诵托付给周公。周武王深知,他即将留下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王朝,他需要给这个新兴的王朝找一位可靠的监护人。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周公。周武王一定不曾想到,他的这个应急之举,不仅给西周王朝奠定了繁荣百年的基石,更奠定了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根基。
周公东征。从2004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岐山县西北的凤凰山南麓周公庙附近,陆续发现了二十二座拥有墓道的高等级墓葬。其中,有十座拥有四条墓道的墓葬,四座三条墓道的墓葬。和它们相伴的是七千多片甲骨,其中有刻辞的甲骨六百八十八片。多片甲骨中有“周公”两个字。墓道是商代以来,高级贵族墓葬的重要标志之一。墓道的数量越多,标志着墓主人的身份越高。四条墓道则是现在发现的墓道的最高等级。此前发现的等级最高的西周墓葬,也只有两条墓道。甲骨是商周贵族占卜用的工具,历年的考古经验表明,占卜甲骨只在王都和诸侯国都出现。周公庙的发现表明,埋葬在这里的是西周王朝身份最高的贵族家族之一。学者推测这里和周公家族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家族的每一位族长都被称为周公。他们中间最
有名的一位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名为旦,在后世周公成为了他专有的称谓。
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诵即位,他就是西周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周成王。周公以摄政的身份总领全局。这个大局统揽的摄政者,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他的政治理想,在东部地区,一场酝酿已久的叛乱,已经席卷而来。
周武王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克商都,迫使商王纣自杀,看似以摧枯拉朽之势终结了商王朝的统治。但是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真正摧毁商人的根基。在离开
朝歌前,周武王封商王纣的儿子武庚留居殷商故地,继续统率商人。同时他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于其周围,监视和防备商人的活动,号称三监。这种监视的方法显然过于简单化。回到镐京的周武王,夜不能寐。该怎么样让这些殷人真正臣服,该怎么样统治这并不真正为自己掌控的广大国土?在余下的日子里他没有,也来不及拿出更好的办法了。
蛰伏在商人旧地的武庚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时机。现在这个时机到来了。他挑拨对周公摄政感到不满的三监,联合起来进行叛乱。和商人关系密切的奄和蒲姑两国也伺机而动。整个王朝的东部地区陷于混乱之中。在仔细权衡了形势之后,周公果断决定率军东征。
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战争的残酷和艰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东征的周公是坚定的,不彻底镇压这次叛乱,他绝不班师。凯旋的周公脸上并没有胜利的喜悦。他在思考,在回想那场刚刚过去的,牺牲了他成千上万士兵的战争,他要彻底解决周武王留下的问题。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在夏商就已经存在。一般认为,那时的分封制度,是在氏族方国的自然分化之下形成的,对旧有的方国氏族原地认定,把它们纳入夏商王朝的统治之下。周武王克商之后,沿袭了这种做法。像封商王纣之子武庚于殷,继续统率殷人,就是这种做法。他同时立了自己的三个弟弟为三监,想防范武庚。但是,三监之乱说明这个办法行不通。与以往的分封不同,从周公摄政时期开始的大分封,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政治行为。
它是周人在新占领的广大领土上,以推行分封的方式,用政治手段人为地建立经过设计的政治格局。周公成王时代的大分封,以姬姓的王室裔亲和异姓的姻亲为主。战国后期的大儒荀子称,周公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的宜侯夨簋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时期,宜侯夨由虞侯改封为宜侯的册命过程。这篇大约一百三十字的铭文为我们提供了一
份西周分封制度的具体样本。
在分封之前,周康王认真考察了地图,确定了分封的范围,并在宜地的宗庙举行了祭祀。然后在一个特别选定的日子,举行仪式,宣读册命的诰辞:将虞侯夨改封到宜地,做宜侯,给予一系列的封赏。虞侯夨改封于宜,是因为周康王认为需要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每一个受封的西周诸侯国,都是西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的统治。这些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着这样那样的义务,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经过大分封,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局面。诸侯国享有相当的自治权利,王室则通过对其执政卿的任命,和由王朝直接派遣官员监国来实现对诸侯国的控制。每一位新的诸侯国君即位时,必须得到周王的册命,他的身份才能得到正式的认可;诸侯国君还必须在固定的时候去朝见周王。
在宜侯夨的封赏清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几条:锡土,厥川三百□,厥□百又廿,厥□邑卅又五,□□百?又卌。锡在宜王人□又七姓。锡郑七伯,厥□□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
宜侯夨在被封在宜地的同时,还受封有一定的民众。这就是西周分封制度的核心“授民授疆土”:受封的诸侯,会同时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封授。
每一个分封都有明确的目的。卫国(初封朝歌,今河南淇县),是周公之弟康叔封的封国,商都朝歌所在。伐灭武庚后,康叔受封于此,目的是在原来的商人核心区加强周人的统治。
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奄国也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控制。
齐国(今山东淄博),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的另一个主要讨伐对象蒲姑所在。齐国的受封也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并且和鲁国互为支持

燕国(初封 今北京琉璃河),是姬姓王室重臣召公长子克的封国。燕国的受封是为了防范北方的少数族。
晋国(初封 今山西翼 城县),是成王之弟
唐叔虞的封国。晋国的受封是为了防范北方的诸戎,同时保证镐京和东都洛邑的通路。
P179-18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