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家(舒新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8.28
5.1折
¥
5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欧阳敏|总主编:柳斌杰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82582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201756680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爱读书的少年
一、难忘私塾岁月
二、书院中的成长
三、辗转求学于新式学校
四、意气风发的湖南高师时光
第二章 在出版界的边缘行走
一、《湖南民报》与最初的理想职业
二、《湖南教育月刊》对五四运动的呼应
三、以著述为副业
四、以著述为正业
第三章 以出版为志业
一、难却陆费逵的盛情
二、西子湖畔的《辞海》编辑部
三、为《辞海》的编纂工作保驾护航
四、编辑所长的担当
五、策划出版“大学用书”
六、策划出版“中华百科丛书”
七、对新文学的贡献
八、扩充中华书局图书馆
九、对出版业的回顾与展望
第四章 乱世中的坚守
一、九死一生的留守岁月
二、推动中华书局股票“上市”交易
三、重返编辑岗位
四、电化教育的先驱
第五章 老当益壮的晚年
一、中华书局图书馆的命运
二、为中华书局公私合营而奔走努力
三、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
四、老将挂帅重编《辞海》
第六章 舒新城的人际交往
一、舒新城与陆费逵的交往
二、舒新城与刘范猷的交往
三、舒新城与徐悲鸿的交往
四、舒新城与李劫人的交往
五、舒新城与王光祈的交往
六、舒新城与其他文化名人的交往
结语
舒新城编辑出版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欧阳敏著的《中国出版家(舒新城)》共分6章,立足史料,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论述舒新城的出版实践与出版思想。
第一章为“爱读书的少年”,叙述舒新城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论述爱读书是出版人的首要品质。
第二章为“在出版界的边缘行走”,选取《湖南民报》、《湖南教育月刊》、《中华百科辞典》、《中国教育辞典》等案例,探讨舒新城早期的出版实践。
第三章为“以出版为志业”,此章论述了舒新城主持中华书局编辑所时期的出版实践,主要从《辞海》的编纂、编辑所长的担当、图书资料的管理、对新文学的贡献、策划出版“中华百科丛书”等方面展开
。
第四章为“乱世中的坚守”,叙述了舒新城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坚守出版业的心态与经历。
第五章为“老当益壮的晚年”,从保存中华书局
图书馆、为新中国的出版事业殚精竭虑、重修《辞海》等方面展开。
第六章为“舒新城的人际交往”。
精彩内容
一、难忘私塾岁月1898年正月,才四岁零八个月的舒新城进入刘家私塾求学。入学之早,在村里前所未有。之所以会如
此完全是由于舒母“望子成龙”心切。
舒母对于舒新城的教育理想是要将儿子培养成一
个读书人,入泮中举光耀门楣。照舒新城当时的年纪,还不够入学的门槛,只因舒母要送儿子读“十年长书”,一切不良的预兆都得避免。何为不良预兆?原
来1899年是一个闰年,乡俗以为闰年开蒙是不利于科举的,但是如果那年不入学,必得再延两年。舒母以为如此则荒废了太多时间,故赶早不赶晚,提前一年让舒新城入学。
过了正月十五,舒新城便要正式进入学塾了。上学的那一天,全家为小新城举行了一个“欢送仪式”。先是由祖父和父亲引导着向祖先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礼,礼毕之后由父亲指导,依次向祖父、祖母、叔父、叔母、姑母、母亲等一一行叩首礼,然后由祖父领着出了大门。临行前,所有的长者都向小新城说吉利话,大概就是“步步高升”之类的话语,舒母并燃放鞭*相送。虽然小新城并不知道他们的用意何在,不过他却有一种很强烈的印象——读书人到底与众不同。社会学的“互动理论”认为,“自我观念”形成于主体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之中。由此可知,小新城虽然不知道“读书人”是何种身份,但在与家中长辈的互动过程中,他对于读书及读书人产生了朦胧的认知,那就是读书这件事以及读书人是受人尊敬的,这也成为他热爱读书的朴素动机。
懵懂之间,舒新城的学堂生活开始了。因为舒家特地交代过塾师:舒新城是要读“十年长书”的。故而塾师因材施教,其他学生都是从《百家姓》、《千字文》读起,而舒新城则是先读四书,不过蒙学经典“上大人孔乙己”却照例也是必须得读的。进私塾之前,舒父于农忙之余,时常翻阅一些小说、杂字之类的读物,每当父亲在看书时,小新城便好奇地在父亲旁边瞅着,舒父趁便教小新城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
因此,进学堂后,舒新城在学业上颇为顺利,连塾师也惊叹他天资聪颖,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屡次受到塾师表扬的小新城对读书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转眼到了1900年,小新城在刘家私塾已经待了两年了,四书早已读完。塾师作为底层士人,其自身的功名对于家长和学生极具号召力,而刘家私塾的塾师并无功名在身,舒母觉得对于儿子的前途恐有妨碍,于是便于当年将儿子改送到胡家私塾就学。胡家私塾的塾师姓胡名求馥字香泉,中过秀才,是全乡唯一有功名的人。按舒新城当时的年纪,尚属蒙童,而胡塾师一般是不收蒙童的,只因胡塾师与舒新城的祖父是总角之交,便破例收下了。入学以后,一面读《诗经》,一面讲四书。舒新城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如此又是两年,到了1902年,舒新城已将《诗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