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名篇选评(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十四史名篇选评(上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8.29 6.0折 180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高鑫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99573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80元

货号1201823167

上书时间2024-06-0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汪高鑫,安徽休宁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出版专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经史关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史散论》《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研究》等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八十余篇。作品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特等奖等奖项。

目录
前言
《史记》
  管仲佐齐建霸业
  勾践卧薪尝胆灭强吴
  商鞅佐秦变法
  冯骓买义
  蔺相如完璧归赵
  田单大摆火牛阵
  屈原忠贞遭放逐
  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鲁仲连义不帝秦
  李斯上书谏逐客
  陈胜大泽乡起义
  鸿门宴
  韩信登坛拜将
  叔孙通定朝仪
  文景之治
  辕固生论辩汤武革命
  李广难封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论六家要指》
  司马迁论财富
《汉书》
  贾谊论体貌大臣
  张骞出使西域
  东方朔诙谐滑稽
  苏武牧羊
  朱买臣衣锦还乡
  霍光佐汉中兴
  赵广汉注重调查研究
  严母训子
  杨恽恃才凌人被腰斩
  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原涉重义轻法
  王莽代汉
  班固诸子论
《后汉书》
  昆阳之战
  刘玄淫逸亡身
  马援择主而事
  窦宪封燕然山
  班超鄯善奇袭
  张衡斥谶纬虚妄
  梁冀飞扬跋扈
  陈寔做官善变通
  范晔论历代士风
  范晔论宦官专权
《三国志》
  官渡之战

内容摘要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二十四史”既是中华传统
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汪高鑫主编的《二十四史名篇选评(上下)》以24本纪传体史书为划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史家生平与史著介绍部分,以通俗易懂、准确的语言说明时代、史家与史著的关系,凸出每一部史著的特点;名篇点评部分,选择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故事性的原文,通过以简小而不失具体、全面的选文努力展现“二十四史”的整体风貌;点评部分作为本书的重中之重,解释了选文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现代人的借鉴价值;推荐书目部分,对每一部“正史”都介绍几部有关的通俗读物和研究著作,以便读者对“二十四史”有更多的了解。

精彩内容
 《史记》史家生平公元前145年(一说前135年),在今天陕西省的韩城(汉代左冯翊夏阳),诞生了一位后来成为中国历史学之父的伟人,他就是《史记》的作者、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的远祖是以“世序天地”、“世典周史”为职业的,到东周惠王、襄王时,这个家族开始散居于各诸侯国,从此失去典史职业达四百余年之久。从直系近祖司马错开始,这个家族主要从事军事和经济职业,司马错和其孙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军功卓著;司马靳之孙司马昌为秦时铁官,司马昌之子司马无泽则为西汉初年长安城分管一区商业的市长,都是主管经济的官员。远祖的典史之职为司马迁父子所继承,而近祖的军事和经济经历则丰富了他们作为史学家的素养。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司马无泽之孙),是西汉一代学者、杰出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从小仰慕远祖“世典周史”的职业,立志要远绍祖业,重振这个久已失传的家学。他勤学多闻,依靠自己的才学,于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35年)步入仕途,开始做太史丞,后来升做太史令。汉代太史令主要职责是掌管天文星历、占卜祭祀和档案文书,同时也实录大事。但是,司马谈却有着远大的抱负
和理想,他要以撰写古往今来的历史为己任。为此,他拜师求学,《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唐都、杨何与黄生都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大学问家,司马谈向他们求学,当然是为论载历史做知识储备。同时,司马谈还注意利用史官的身份收集天下遗文故事,研究先秦诸子百家学术和古往今来的历史,为论载历史做资料储备。从后来成书的《史记》的实际创作来看,司马谈确实做了大量的初创工作。他发凡起例,对《史记》的五种体例都有不少成篇的作品,这一点已为后人所认可。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不幸过早地离开
了人世,他的论载历史的梦想未能在生前得以实现。因此,他临终嘱咐司马迁一定要接任太史令,希望儿子能像周公、孔子那样重视论载历史,完成他的未竟事业,建立起扬名后世的伟大功业。
司马迁自幼就刻苦学习,“年十岁则诵古文”(《太史公自序》)。这里的“古文”,《史记索隐》引唐人刘伯庄的说法,认为是指《左传》、《国语》、《世本》等书。诵读这些记述历史的“古文”,无疑为日后司马迁成长为杰出的史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岁时,在父亲司马谈的精心安排下,司马迁进行了一次远游,他“南游江
、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
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太史公自序》),足迹踏遍江淮各地,历时达数年之久。这次远游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今后论载历史做实地考察工作,王国维先生
在《太史公行年考》中将之称为“宦学”。司马迁这次“宦学”,不但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而且还收集到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