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北京水资源考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57
3.3折
¥
5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韩光辉等著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45655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1202135966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韩光辉,1947年生,山东泗水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城市地理,著有《北京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地理学丛稿》、《从幽燕都会到中华国都——北京城市嬗变》、《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研究》、《应用历史地理研究》等书。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前言
一、历史时期北京水资源及其文化景观
(一)历史上北京的水资源
1.五大水系水量大
2.无数泉眼出水旺
3.众多湖泊水面广
4.凿地汲水水井多
5.因水得名地名众
(二)水资源与北京城的关系
1.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
2.开发水利,富民强军
3.“三海”与北京城规划设计
4.通惠河与京杭大运河是北京城的生命线
(三)北京灿若群星的水文化及其思考
1.北京灿若群星的水文化
2.历史启示理性思考
二、清代直隶地区水利营田演变
(一)清朝以前及清初京畿水利营田初步认识
(二)清中期直隶地区水利营田事业的兴起与转折
(三)清中后期直隶地区水利营田的衰落
三、20世纪后二十年北京城市水资源研究
(一)开拓北京水源的思考
1.开拓北京水源的历史回顾
2.北京水资源现状及其开拓思考
3.开拓北京水源的战略构想
(二)新时期北京水资源问题研究
1.21世纪初期北京供水形势与方案分析
2.引滦济京增加北京水源的可行性
3.引滦济京增加北京水源的战略措施
(三)对20世纪后期北京水源的再思考
四、目前北京及其上游地区水资源状况
(一)危机重重——北京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分析
1.水资源总量、上游来水量大幅度下降,城市生态难以持续
2.地下水埋深屡破纪录,城市应急水源开采接近极限
3.城市规模继续膨胀,城市用水刚性需求持续增长
(二)路在何方——解决北京水危机的探索
1.他山之石——南水北调的利益与困难
2.以史为鉴——历史时期北京地区解决水危机的实践与经验
(三)涌泉相报——北京E游地区生态补偿与水源涵养
1.生态补偿理论、方法及国外应用案例
2.北京上游水源地加强生态补偿力度的综合分析
3.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五、对北京供水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一)对北京供水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1.北京水资源开发主要问题
2.引滦济京的可行性
3.引滦济京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1.国内外跨流域供水现状及动态分析
2.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践
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干扰的不断增强,北京上游水源涵养区湿地萎缩,井泉干涸;另外,北京地区城市用水日益增加,地下水埋深不断加深,严重缺水一直影响着北京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已引起广泛关注。本书基于这一背景展开调查和研究,认为在南水北调实现满足供水北京、天津各十亿立方米的情况下,仍需要从全局出发,打破行政区划人为分割完整流域的现实,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现上游水资源补给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上下游水资源整合调度,以保障北京、天津供水安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精彩内容
永定河最早的名称叫作浴水,后讹作治水。东汉后叫?水,也作濕水,流出西山后,下游别称清泉河。隋、唐统称桑乾河。辽、金多称卢沟河。元、明则称浑河,又有小黄河、无定河之名。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大规模修筑下游河堤后,康熙帝赐名永定河,寓有“永远安定,不再决堤改道、泛滥为害”的美意。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之天池,向东北流经山西省神池、朔县、山阴、应县、怀仁、浑源、大同等县地,进入河北省境。又东北流经河北省阳原、宣化、涿鹿、怀来等县地,在涿鹿与怀来县交界处收纳其最大支流——洋河之后,转向东南流。经官厅水库后,进入北京西山山区,于怀来县南端幽州村南流入北京市域。屈曲流过门头沟区山地,在三家店附近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区。又东南流经石景山区、丰台区,过卢沟桥后转向南流,经大兴区与房山区之间,在房山区韩营村东转向东南流,在大兴区崔指挥营东边流出北京市界,复进入河北省境。东南流经安次县,转而东北流入天津市武清区。在武清区(杨村)南与北运河汇。又南,分北运河东出而入海,是为永定新河。永定河全长约680公里,流域面积约47016平方千米。流经北京市境河段长159.5公里,流域面积为3168平方千米。是流经北京市最大的一条河。人们都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
母亲者,诞育儿女之母体者也。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就是说是永定河诞育了北京城。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永定河出山后淤积而成的洪积冲积扇,为北京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域空间和地理环境,或者说是营造了良好的家园。科学研究证明,自京西三家店永定河流出山区后,东北至清河、西南至房山东部小清河,东至通州北运河,南至雄县、霸州、武清等地,这一巨大的扇形地域就是永定河的洪积冲积扇,是永定河在漫长的第四纪更新世地质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不断淤积冲积而成的。这里不仅有广阔、平坦、肥沃的土地,还有丰富的永定河水和地下潜水。北京城就坐落在或说是扎根于永定河洪积冲积扇的上部、脊部。
第二,古永定河的渡口(以卢沟桥为标志)是太行山东麓大道、居庸关大道、古北口大道、山海关大道等几条南来北往的古代交通大道的交会点。众所周知,在交通枢纽之地是最容易形成大型居民点的。但是,因为古永定河常常洪水泛滥,在其古渡口处建立居民点,必然会受到洪水的威胁。于是,在距永定河古渡口东北不远、地势相对较高的蓟丘附近,形成了北京城最原始的聚落,因蓟丘而得名蓟城(在广安门一带)。蓟城是北京城最早的前身。《史记·周本纪》所谓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帝尧之后于蓟”,指的就是这里。蓟也因此而名载先秦史籍。
第三,永定河水及其积蓄在其洪积冲积扇上部的地表水与地下潜水,是北京城的主要水源。《水经注》记载,在蓟城西郊有一个大湖,“湖有二源,水俱出(蓟)县西北,平地导源,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这个西湖是在古永定河的故道上积水形成的,是今莲花池的前身。西湖(莲花池)之水像乳汁一样哺育着蓟城的成长。春秋战国时为燕国都,秦汉至隋唐五代,或为郡、国治所,或为幽州及相应的郡、国治所,皆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地方行政中心。后来发展成为辽代陪都,称南京;金代首都,称中都。从蓟城到金中都的两千余年间,都以莲花池水系为主要水源。元代新建大都城,城址转移到金中都东北郊,换句话说,城址由莲花池水系转移到高梁河水系上来,因为高梁河水系水源更丰沛,但高梁河也是永定河古河道的遗存。元大都进一步发展成为明、清北京城,其主要水源都依赖高梁河水系。
第四,永定河中上游流域的丰富资源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木材和石材,又为北京的城市生活提供了主要燃料。金、元时期都在永定河上游流域设置伐木机构,委派专官负责,大规模地伐木,以供金中都和元大都的建设所需。元代留下来的著名的《卢沟运筏图》就是有力的证据。在元大都开始建筑之前,郭守敬重开金口河,“以漕运西山木石”,显然是为建设大都城准备建材。此外,北京西山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在辽代已行开采。元代宛平县已有煤窑30多所。这些煤炭通过驼队、骡马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以供民需。天长日久,骡马四蹄在西山古道上踏出深深的蹄窝。可见,在一定意义上说,永定河流域还是北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地。
第五,隋唐之世,永定河统称桑乾河,下游即隋炀帝所开之永济渠,通过永济渠从中原可以通漕至幽州。元、明、清时期,虽然浑河下游因泥沙太多已不能通漕,但浑河北派之水通过凉水河河道至通州张家湾汇入北运河,增加北运河水量,有助于漕运。漕运的畅通是金、元、明、清北京作为国家都城的命脉。没有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的漕运,北京就难以维持国家都城的历史地位。从这方面看,永定河对于北京的重要贡献也是不能忽视的。
从以上五个方面看,说永定河孕育了北京城,是北京的母亲河,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在北京城与永定河的关系上,还有一点是应当特别指出的。我国有多个著名古都,其中西安、洛阳、开封、邺城在黄河流域,南京、杭州在江南,唯有北京在海河流域。这些都城都是依傍河流发展起来的。不过,因为北方的河流善徙善淤,很不稳定,故北方的几个古都曾被河流冲毁,如洛阳与邺城的古城遗址,均半毁于河流,而宋代的开封城在今开封市地面以下6米,完全被泛滥的黄河水所携带的大量泥沙所淤埋。北京虽然也是北方都城,但由于选址比较合理,在处理城市与永定河的关系上,注意到躲避洪水的问题,所以,北京建城3000多年,建都800多年,未曾遭受重大的河流水患。倒是在河流人工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北京表现得更为突出。依赖人工水利工程,为国为民谋利,是北京的一大特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