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友兰人文哲思录
  • 冯友兰人文哲思录
  • 冯友兰人文哲思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冯友兰人文哲思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42 2.5折 5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友兰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1167057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528731

上书时间2024-06-0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冯友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是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影响深远。

目录
前言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
第一章  幸福人生的真相
何为幸福
对于人生问题的一个讨论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术
知命
关于真善美
幸偶
论命运
人生成功之因素

第二章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论信仰
论悲观
调情理
欲与好
性善与性恶
才命
死生

第三章 个人修养与人生品质
青年的修养问题
存诚敬
励勤俭
论风流
处事的方法
论知行
再论知行
道德及修养之方
精神修养的方法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之社会伦理
儒家哲学之精神
孔子:第一位教师
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一点意见
与印度泰戈尔谈话

附录
我的父亲冯友兰/宗璞

内容摘要
本书是《冯友兰人文哲思录》2021年全新修订版,主要对幸福、境界、命运、生死、人生意义、处世方法、精神修养、儒家哲学等进行了详细精到的论述,教导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理解幸福,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怎么提高个人修养。通过本书,指引年轻人深入思索生活、人生、自我修养等问题,在历史、文化与人情世故中提高人生境界、找寻幸福。

主编推荐
★一本真正的人生哲学书
“幸福人生的真相”“哲学与人生”“个人修养与人生品质”……本书对幸福、境界、命运、生死、人生意义、处世方法、精神修养等进行了详细精到的论述,是冯友兰先生在人生境界、精神修养方面的哲思精华,一本真正的人生哲学书,可以从根本上抚慰人们的不安与迷茫。★一本轻松易读的哲学书
本书打破哲学深奥难懂的固有思维,选篇通俗易懂,可读性极强,是一本轻松闲适的哲思小书,可以让读者在毫无阅读压力的情况下,从历史、文化和人情世故中,寻找到幸福人生和生活的意义,给满地鸡毛的生活点亮一盏明灯。

精彩内容
何为幸福何为幸福凡物各由其道而得其德,即是凡物皆有其自然之性。苟顺其自然之性,则幸福当下即是,不须外求。此所谓逍遥游也。庄子之书。首标此旨,托言大鹏小鸟,“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岛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郭象《逍遥游注》)。凡物如此,人类亦然。庄子云: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马蹄》)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胠箧》)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应帝王》)此《胠箧》篇所说,亦与《道德经》八十章同。盖此为道家所认为之黄金时代也。
人为之害庄子继云: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马蹄》)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辟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如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胠箧》)此所谓人类之堕落也。圣人以其聪明才力,改造天然境界,而不知人类之苦,已与人为之物而俱来矣。
人为之目的不外两种:一模仿天然;二改造天然。若为模仿天然,则既有天然,何须模仿?《列子·说符》篇云: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树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此即云恃自然而不恃人为也。若为改造天然,则适足以致痛苦。庄子云: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骈拇》)而人为之目的,多系截长补短,改造天然。故自有人为境界,而人在天然境界所享之幸福失。既无幸福,亦无生趣,譬犹中央之帝,名曰混沌,本无七窍,若强凿之,则七窍开而混沌已死矣(《庄子·应帝王》)。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人生有意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人生是有意义的”,但人生的意义常因个人的见解不同,而各有差异。一件事物的意义,各人所说可以不同,其所说的不同,乃因各人对此事的了解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的了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亦有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某种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人所有的某种境界。
人生中的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现叙述于下。
自然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着他的才能或顺着他的习惯与社会风俗去做,既无明了的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各种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类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都是属于自然境界,普通人的境界也是如此。
功利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以追求个人的利益为目的。其与自然境界不同之处是自然境界的人其行为无目的也不明白意义,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有确定的目的且能明白它的意义。这两种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道德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所谓义与利,并非各不相关,二者表面相反,实则相需相成。二者的真正分别,应该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亦即程伊川所说:“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道德境界中的人,其所作为皆能为社会谋利益,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到道德境界的。
天地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换言之,我的身躯虽不过七尺,但其精神充塞于天地之间,其事业不仅贡献于社会,更能贡献于宇宙,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唯大圣大贤乃能达到这个境界。
以上四种境界,各有高低不同。某种境界所需的知识程度高,则境界亦高;所需知识低,则境界亦低。故自然境界为最低,功利境界较高,道德境界更高,天地境界最高。因境界有高低,所以人所实际享受的一部分世界也有大小,一个人所能享受的世界的大小,以其所能感觉的和所能认识的范围的大小为限。就感觉而论,各人所能享受的世界很少差别,食前方丈与蔬食箪饮,并无多大的不同。若以认识了解而论,各人所享受的世界差别很大:如自然境界的人和天地境界的人认识不同,了解不同,因而这两种人所享受的世界,亦有悬殊。四种境界,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有久暂之别。因为人的心理复杂,有的人已达到某种境界,但因心理变化,不能常住于此境界中。作恶的人属于功利境界,有时因良心发现,做一点好事,在良心发现这一刹那,他就入了道德境界,因未经过特别修养功夫,不能常住于道德境界中,过了一会儿以后,又回复到功利境界。若有人能常住在道德境界中,便是贤人;能常住在天地境界中,便是圣人。
四种境界就其高低的层次看,由低而高,表示一种发展。前二者是自然的礼物,不需要特别功夫,一般人都可以达到。后二者是精神的创造,必须经过特别修养的功夫,才能达到。道德境界中的人是贤人,天地境界中的人是圣人,两种境界可算是圣关贤域。圣贤虽和众人不同,但他达到道德和天地境界,不必做一些标新立异的特别事。他所做的事其实还是普通人能做的事,不过他的认识比一般人高而深,故任何事对他都能发生特殊意义,此即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