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 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0.07 5.9折 11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黄亮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448416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9元

货号1202803414

上书时间2024-06-0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不同业态、规模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其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步骤和关键节点有所不同,因而容易出现局部繁荣和全局收益不明显的现象。同时,数字化的理念正在经历颠覆式的发展,由方法论下沉到实践,又通过实践对方法论不断进行补充。因此,数字化转型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书从技术共享、成熟度模型、核心技术体系、场景赋能等方面,对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全局描述,并辅以案例说明。本书还涵盖大量的数字技术体系和管理方式,以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相应的数字工具和技术方法。



作者简介
顾黄亮,畅销书《DevOps权威指南:IT效能新基建》作者、中国商联专家智库入库专家、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IISA)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科技专家委员会候选专家、企业数字化转型IOMM委员会特聘专家、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财联社鲸平台智库入库专家、中国信通院可信云标准特聘专家、中国信通院低代码/无代码推进中心特聘专家、腾讯云最具价值专家(TVP)、阿里云最有价值专家(MVP)、《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和《企业IT运维发展白皮书》核心作者、TWT容器云职业技能大赛课程出品人。曾担任多个技术峰会演讲嘉宾,拥有丰富的企业级DevOps实战经验,专注于企业IT数字化转型和落地,致力于企业智慧运维体系的打造。牛晓玲,DevOps标准工作组组长、DevOps国际标准编辑人。长期从事开发运维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云服务的运维管理系统审查等。参与编写《云计算服务协议参考框架》《对象存储》《云数据库》《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系列标准,以及CloudComputing-RequirementforCloudServiceDevelopmentandOperationManagement国际标准、《云计算运维智能化通用评估方法》等标准共20余项。参与多篇白皮书、调查报告的编制工作,包括《企业IT运维发展白皮书》《中国DevOps现状调查报告(2019)》《中国DevOps现状调查报告(2020)》《中国DevOps现状调查报告(2021)》等。参与50余个项目的DevOps能力成熟度评估,具有丰富的标准编制及评估测试经验。车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政企数字化转型部高级业务主管,主要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IOMM、可信数字化服务、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云平台、中台系列、低代码/无代码、安全生产、智慧运营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转型咨询规划,负责制定相关标准、开展评估测试、组织技术实践交流等工作。

目录
01  数字化转型的意义1
1.1  企业面临的数字化转型机遇1
1.1.1  数字化的几个定义1
1.1.2  数字化转型的几个定义8
1.1.3  从技术管理的角度理解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10
1.2  企业面临的数字化转型挑战16
1.2.1  数字素养16
1.2.2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常见的挑战20
1.2.3  传统制造型企业面临的挑战22
1.2.4  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24
1.2.5  贸易企业面临的挑战26
1.2.6  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挑战29
1.3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32
1.3.1  以结果价值为导向的漫长过程33
1.3.2  以业务场景、商业模式为依托,实现数据驱动34
1.3.3  企业级的全局转型35
1.3.4  形成数字生态37
1.3.5  数据自服务38
1.3.6  数据互联39
1.3.7  智能服务40
02  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定位41
2.1  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41
2.1.1  技术的价值效益42
2.1.2  技术的赋能效益43
2.2  技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45
2.2.1  技术伦理45
2.2.2  数字技术是IT技术的延伸46
2.2.3  过早的技术投入47
2.2.4  无法持续地进行技术投入49
2.3  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51
2.3.1  技术与数字场景的关系51
2.3.2  技术与数字生态的关系52
2.4  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实施步骤53
2.4.1  以云计算技术为底座53
2.4.2  以数字规划为起点54
2.4.3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57
2.4.4  以数字能力为导向57
2.4.5  以数字要素为支撑58
2.4.6  以数字生态为目标59
03  常见的数字化转型能力框架和成熟度评估模型60
3.1  德勤和第四范式的数字化转型能力框架60
3.1.1  企业智能化转型的三个步骤61
3.1.2  数字技术的演进路径63
3.1.3  智能化在数字化转型阶段的价值64
3.1.4  智能化建设中的挑战65
3.1.5  “1+N”的含义68
3.1.6  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能力框架70
3.1.7  智能化企业成熟度的五个阶段74
3.2  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思路和能力评估框架78
3.2.1  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78
3.2.2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任务80
3.2.3  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维度85
3.2.4  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91
3.3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94
3.3.1  DCMM简介94
3.3.2  DCMM的能力域和能力项94
3.3.3  DCMM的成熟度评估等级95
3.3.4  能力域的成熟度考核细则97
3.3.5  DCMM和其他数据管理框架的区别107
04  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技术111
4.1  混合云技术111
4.1.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111
4.1.2  混合云的基本概念115
4.1.3  混合云的主要功能118
4.1.4  混合云的数据架构121
4.1.5  混合云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价值126
4.1.6  常见的混合云应用场景127
4.2  低代码技术131
4.2.1  低代码的基本概念131
4.2.2  低代码开发模式和传统开发模式的区别133
4.2.3  低代码平台的核心架构和技术136
4.2.4  低代码技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价值147
4.3  大数据技术150
4.3.1  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150
4.3.2  大数据采集技术153
4.3.3  大数据处理技术156
4.3.4  大数据存储159
4.3.5  大数据分析161
4.3.6  大数据平台架构164
4.3.7  大数据平台的核心工具介绍167
4.3.8  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原则169
4.4  企业架构170
4.4.1  业务架构170
4.4.2  应用架构174
4.4.3  数据架构180
4.4.4  技术架构184
05  数字化转型中的DevOps191
5.1  什么是DevOps191
5.1.1  DevOps与企业及IT组织的关系192
5.1.2  DevOps究竟是什么194
5.2  数字可视能力194
5.2.1  DevOps和数字化的关系195
5.2.2  数字可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197
5.3  科技左移能力198
5.3.1  科技新基建的左移加速数字化转型199
5.3.2  应用现代化的左移加速数字化转型199
5.3.3  科技数据输出的左移降低决策风险200
5.4  数字运营能力200
5.4.1  DevOps在IT领域内的技术运营201
5.4.2  DevOps在业务领域内的技术运营202
5.5  弹性合作能力203
5.5.1  DevOps文化中的弹性合作204
5.5.2  数字运营中的弹性合作204
5.5.3  弹性合作的方式205
5.6  数字风险能力206
5.6.1  DevOps过程中的数字风险206
5.6.2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字风险208
06  数字化转型中的科技管理210
6.1  管理模式210
6.1.1  科技管理的核心能力211
6.1.2  科技管理的资源调配和供给212
6.2  向上管理213
6.2.1  改变业务模式213
6.2.2  增强管理方式214
6.2.3  拥抱业务体验215
6.2.4  辅助管理决策215
6.3  知识管理215
6.3.1  知识管理的概念和范畴216
6.3.2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217
6.3.3  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数字关联218
6.4  用户管理219
6.4.1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用户”类型219
6.4.2  用户管理的核心要素220
6.4.3  用户管理的方式221
6.5  数字变革管理222
6.5.1  科技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222
6.5.2  数字变革的方式224
6.6  数字价值流管理226
6.6.1  传统的IT价值流227
6.6.2  数字价值流228
6.6.3  技术管理者如何构建数字价值流230
07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厘清的几个关系232
7.1  规划和建设232
7.1.1  规划的逻辑233
7.1.2  数字化转型规划的类型233
7.1.3  数字化转型建设的特征234
7.2  产品和能力235
7.2.1  数字产品的需求路径236
7.2.2  数字产品的投入237
7.2.3  数字产品的能力238
7.3  存量和增量238
7.3.1  存量和增量的边界239
7.3.2  存量的数字化239
7.3.3  增量的数字化240
7.4  技术和规则241
7.4.1  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242
7.4.2  规则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244
7.5  竞争和生态246
7.5.1  竞争和生态的本质246
7.5.2  数字化转型的竞争关系247
7.5.3  数字化转型的生态关系247
08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典型技术方案或产品249
8.1  阿里巴巴云原生分布式技术重塑银行核心系统249
8.1.1  金融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变革250
8.1.2  金融业务新方向呼唤技术“供给侧改革”253
8.1.3  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的能力体系256
8.1.4  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建设模式258
8.1.5  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转型的价值262
8.2  腾讯数字化转型案例265
8.2.1  技术赋能:用组织进化构建技术壁垒265
8.2.2  技术赋能头部医疗零售企业,具备“自治、自决、自动”的能力270
8.2.3  技术赋能中小型银行,加速软件构建数字化新引擎的能力275
8.3  优维EasyMABuilder平台的低代码能力278
8.3.1  EasyMABuilder产品介绍279
8.3.2  EasyMABuilder低代码平台的最佳实践282
8.3.3  全景式资源蓝图,规避信息孤岛与数据冲突293
8.4  优锘森工厂的数字孪生能力295
8.4.1  优锘森工厂平台介绍296
8.4.2  优锘科技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与挑战296
8.4.3  优锘一站式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解决方案298
8.4.4  优锘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304
09  中台架构体系307
9.1  中台架构体系的演变过程307
9.1.1  中台架构体系的分类307
9.1.2  服务对象的演变308
9.1.3  中台生态的演变310
9.1.4  中台演变的方式313
9.2  中台架构体系的服务方式314
9.2.1  扩展即服务314
9.2.2  计算即服务317
9.2.3  知识即服务320
9.2.4  开放即服务325
10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要素328
10.1  技术治理328
10.1.1  技术治理的视角328
10.1.2  技术治理的模式330
10.2  技术创新332
10.2.1  技术创新的场景332
10.2.2  技术创新的过程333
10.2.3  技术创新的路径334
10.3  技术共享335
10.3.1  技术共享的重要性335
10.3.2  常见的技术共享方式336

内容摘要
不同业态、规模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其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步骤和关键节点有所不同,因而容易出现局部繁荣和全局收益不明显的现象。同时,数字化的理念正在经历颠覆式的发展,由方法论下沉到实践,又通过实践对方法论不断进行补充。因此,数字化转型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书从技术共享、成熟度模型、核心技术体系、场景赋能等方面,对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全局描述,并辅以案例说明。本书还涵盖大量的数字技术体系和管理方式,以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相应的数字工具和技术方法。

主编推荐
"以实践为导向,从技术管理者和标准组织者的角度解答: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定位是什么?技术组织应如何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紧扣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IOMM标准,介绍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具体方法(DevOps、科技管理和技术体系等),以及大数据、云原生、数字孪生等技术案例。
聚焦于技术支撑和能力框架、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技术、技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帮助读者构建数字技术知识结构。"

媒体评论
"数字基建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且先行的一环。在新技术、新应用和新资本的浪潮下,如何实现产融结合、产融创新,让金融更健康、更及时地服务于新基建实体产业及硬科技创新企业,将是产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以金融机构为例,金融科技实际上就是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科技要为金融服务,金融也需要科技的支持。如果不能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那么传统银行就会被历史淘汰。《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的作者深刻理解技术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尤其在科技管理模式和科技管理支撑方式上给出了充分的讲解。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厘清的几个关系”一章中,作者从科技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业务关系、管理关系、数据关系和模式关系,深刻指出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给封闭和开放、风险和体验、稳健和敏捷、从严和包容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作者是NIISA联盟的专家、行业内的佼佼者,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者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祝开卷有益!
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杨志国

阅读《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的初稿后,有一种感觉,从技术的角度讲透数字化转型其实非常困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往往需要更多的视角,技术视角是一个方面,技术管理的视角又是另一个方面。开心的是,我从初稿中发现了本书的亮点,那就是将数字化转型与技术相结合。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而言是一场革命,对技术管理者而言也是一场革命。技术可以给予业务支撑,业务也可以被赋予技术场景,技术与业务互为彼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四种关键性技术,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低代码之间的聚合。这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通过技术重塑核心业务的关键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应用问题。
祝阅读快乐。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 
郑子彬

《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一本面向技术管理者且极具实践参考价值的书。它可以让企业中已经践行数字化转型或尚在犹豫的技术管理者,真实且完整地看到数字化框架和数字技术如何在企业中落地。本书的框架合理,将技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理念和能力循序渐进地讲述出来。
在和顾黄亮老师的合作过程中,我十分敬佩他求真求细的精神。他对数字技术的运用以及科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定位非常清晰,同时依托于DevOps延伸的观点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印证。
本书中关于用户、数据、技术、场景的描述非常精彩,未来这些要素将成为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业也将随着这些因素的发展而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变革、用户体验的提升、消费力的崛起,都将极大地考验技术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推进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祝愿每一家企业都可以借助数字化的力量为业务插上数据的翅膀,造就自己独一无二的数字化能力。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大数据与社会计算中心主任
裴雷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需要管理支持和技术支撑。本书从技术共享、成熟度模型、核心技术体系、场景赋能和相关案例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技术赋能,覆盖了云计算、大数据、低代码、DevOps、软件架构与中台等技术内容,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科技工作在银行、证券、保险、电信、能源等不同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随着系统规模和架构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数据种类和数据规模的不断提升,科技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业务组织的稳定支撑、对管理工作的辅助决策都成为技术管理者面临的考验。技术管理者需要针对不同的领域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数字技术,贴合企业的现状,依托数字技术的优势,才能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发展经历了从信息化、网络化到目前的智能化阶段,后续还有数字化和生态化阶段。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分析海量的企业数据,准确发现数据的趋势并反馈至其他职能体系,进而从决策层面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率,促进企业在经营结构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撑。
数字技术是模拟数字员工行为的计算机技术,企业可以利用专家知识,以及自动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或者它们的某种组合。技术管理者需要按照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计划,将“算法+自动化+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更有效地落地数字技术,使其在实际的数字场景中发挥价值。
本书从技术管理的视角,将数字技术与数字可视场景、科技左移场景、数字运营场景、弹性合作场景和数字风险场景进行衔接,让人眼前一亮。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
美国AT&T研究院前主任研究员
裴丹

很荣幸能够再次为顾黄亮老师的书写推荐语。顾老师是一位勤奋的“高效创作者”,在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数字时代,我们非常需要愿意深入思考的创作者持续为我们在技术创新与应用上厘清脉络。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令数字化转型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头疼的问题,貌似技术侧一直都在响应业务侧的需要,为什么我们还觉得融合不够呢?我们还需要怎样演进对研发的管理乃至对企业的管理呢?“科技左移”这个概念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论述点,也是推动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这个概念也被称为“开发左移”。技术工作向业务侧的转移并不是在加重业务负担,而是数字时代工作技能变迁的表现,新的生产要素、工具、协作关系都要求大幅调整从业者的技能。企业该如何引导和规划这种调整,相信本书能给你足够多的启发。
《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和《银行数字化转型》作者
腾讯云TVP
付晓岩

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其中,科技的数字支撑能力尤为重要,科技数字化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20年,数字技术将使金融机构产生深刻变革。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金融科技企业和科技行业巨头纷纷以数字能力的方式挑战现有持牌机构的市场地位,这也显示了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态势。
金融机构自身在通过科技发展来推动服务提升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不仅仅是加大科技投入就能够解决的,还需要不断提升对数字技术的认知,以及全面宣贯数字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来自数字技术,技术管理者需要了解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和路径,才能将业务与技术进行融合。同时,技术管理者需要向业务侧多迈出一步,才能更好地通过数字技术来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
四川银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
中国商业联合会互联网应用工作委员会智库专家
曹立龙

以前听过一句话:20年前看数字化转型,是科幻;20年后看数字化转型,像历史。读完本书就有这样的感觉——以技术的视角看待数字化转型,居然别有一番滋味。
本书将技术人眼中的数字化底层思维描述得非常清晰,数字化的典型推进模式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并不接近一致,因此,不同行业的业务组织和管理层看待数字化转型是不一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管理的思维是类似的,较为典型的有以用户为中心、数据驱动和价值交付。本书将技术领域的数字化底层思维和上层的应用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贯通和衔接。
本书还利用大量篇幅分享了各种数字化转型框架和模型,帮助技术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推进过程中搞清楚处于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便做出有用的数字化产品,避开常见的坑。
本书还详细描述了云原生、低代码、数字孪生和价值交付的案例,给予技术管理者一定的参考,包括如何选择技术和工具、如何进行场景适配,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本书内容。
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科学家、公司副总裁级
王彦博

在过去的几年中,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被提及得越来越频繁,国内国外均是如此。在日常与不同机构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原因其实大同小异。以我所在的资管行业为例,转型的压力可以汇总为一句话:钱不好赚,成本越来越高。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信息系统能力起点,对数字化的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当他们开始思考数字化转型的时候,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该从哪儿开始。
当行业中的主要企业开始讨论甚至开展数字化转型(至少看起来像)时,同行往往因有压力而在没有接近了解和详细规划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