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生命小史
  • 地球生命小史
  • 地球生命小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球生命小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93 5.7折 7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亨利·吉|责编:王凯莉|译者:邢立达//唐亦辰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53806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2元

货号1202841681

上书时间2024-06-0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英]亨利·吉(HenryGee)剑桥大学古生物学博士,《自然》杂志资深编辑,《自然》科幻专栏“未来”的主持人和开创者。
1987年以记者身份进入《自然》杂志,在《自然》担任作家和编辑的三十年里,他不仅是科学的观察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他的指导下,《地球生命小史》这本书里提到的研究成果在《自然》上基本都有发表。
亨利·吉为许多知名报刊撰写文章,包括英国卫报、泰晤士报和BBC科学聚焦等。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出版过很多广受好评的著作,包括《探寻深时》(InSearchofDeepTime,1999)、《雅各的天梯》(Jacob'sLadder,2004)、《恐龙认知指南》(AFieldGuidetoDinosaurs,2003)、《偶然的物种》(TheAccidentalSpecies:MisunderstandingsofHumanEvolution,2015)以及《渡桥》(AcrosstheBridge:UnderstandingtheOriginofVertebrates,2018)等。
亨利·吉在全球许多场合发表过其演说“TheUnknown”,包括在第14届贝加莫科学节、上海自然博物馆和在格里菲斯大学举行的第二届雷蒙德·达特讲座上。
此外,亨利·吉还是一位知名的“托尔金迷”和科幻小说家,曾担任托尔金学会会刊《梅隆》(Mallorn,《魔戒》中的树名)的编辑,出版过《魔符》(TheSigil,2012)

目录
推荐序一——周忠和
推荐序二——徐星
1 冰与火之歌
2 动物的集结
3 脊椎的起源
4 登陆与奔跑
5 羊膜动物崛起
6 三叠纪公园
7 飞翔的恐龙
8 伟大的哺乳类
9 人猿星球
10 走遍世界
11 史前史的终结
12 从未来看过去
后记
延伸阅读
注释
致谢

内容摘要
这是大自然的冰与火之歌。每一次地球抛出的挑战,都是下一次生命跃升的机遇!
地球诞生之初是一个火球般的熔岩场,之后冷却成为一个波涛汹涌的水世界,火山不断喷发,大气层不断发生化学变化,慢慢塑造出地球上的景观。在如此严峻酷烈的环境下,生命伺机而动,在冰与火的淬炼中,出现并壮大起来。
最早的生命诞生于海底火山的热液喷口处,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生命不断繁衍,经过数十亿年的复杂演化,它们长出脊椎,离开海洋,走向陆地,飞向天空。各种各样的物种兴起又灭亡,新的生命悄然登场。
怪诞虫,水龙兽,小盗龙,渡渡鸟,尼安德特人……那些演化史上关键时期的重要灭绝物种,或是在今天看来既陌生又怪异的生命形式,都在令人回味的细节描述中复活了。也有一些物种经受住了历次灾难与动荡的考验,成为生命的活化石,至今仍与智人共生共存。
亨利·吉用12个简洁明快的章节、科幻小说般的笔法,综合当今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化石记录,热情饱满地讲述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诞生、消亡与更迭,并畅想了未来十亿年的生命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凝练而又信息丰富的生命演化认知指南。
生命是如何被地质、气候和大气力量反复塑造,依靠微妙的平衡存在于地球上的?五次大灭绝之后,人类这一物种将在哪个世代、以何种姿态迎来灭绝呢?在漫长生命历史的回溯中,丝丝线索将浮出水面。

精彩内容
三叠纪公园从二叠纪末期的灾难中恢复过来用了数千万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度充满生命的海洋和陆地都是相对贫瘠的。这对于某些机会主义者——比如著名的水龙兽(Lystrosaurus)——来说是个大好时机。
水龙兽身体像猪,对食物穷追不舍像金毛猎犬,头部像一台电动开罐器。它的繁盛相当于炸弹爆炸现场长出来的野草。水龙兽是二齿兽类的一种,属于一度庞大且多样的二叠纪陆地统治者——兽孔目类群。大多数兽孔类在大灾变中灭绝了,水龙兽可能因挖洞避险的习性才得以幸存。水龙兽出现后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它“哪里都去,什么都吃”的态度,以及宽度大于长度的头骨。它的下颌由巨大的咀嚼肌驱动,牙齿完全退化,取而代之的是尖锐的角质喙。上颌也是一样,只有一对加长的犬齿形成獠牙,獠牙位于扁平的脸的两侧。无论找到何种能吃的东西,它都能用有力的头部像挖掘机一样进行挖、刮、割、铲等动作,把食物送进不停咀嚼的大口里。
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的头几百万年里,陆地生物界几乎是水龙兽的独唱舞台。它们成群结队地在以干燥沙漠为主的盘古大陆上漫游,同时也乐于进入偶然发现的林地和湿地。当然其他动物也是存在的,但当时动物中十有八九都是水龙兽。它们可能是古往今来最成功的陆生脊椎动物。
那么,除了水龙兽还有什么动物幸存下来了?阔齿龙和引螈是两栖类尝试向陆地生活演化的代表,但它们没有存活下来。三叠纪的两栖动物是水生的,习性和外表类似鳄鱼。其中一些体形较大的物种作为活化石一直存活到白垩纪中期,但它们最终也灭绝了。体形较小的两栖动物成为最后的赢家。在三叠纪出现了最早的蛙,名为三叠尾蛙(Triadobatrachus)。
尽管水龙兽遍布全球,但它们在盘古大陆的南北两端并不常见,在三叠纪早期更是如此。那时候的极地虽然比炙热的赤道地区凉爽,但除了巨型两栖动物仍然统治的河道,气候还是太过干旱。三叠纪的爬行动物来源于逃过了大灭绝的一些小型生物。它们与水龙兽相比很不起眼,有的甚至生活在洞里。但是时间进入三叠纪以后,它们迅速地辐射演化,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形态,这是对造成了无法挽回损失的大灭绝事件的一次回击。1许多新出现的爬行动物选择了水生生活。
和蛙一样,龟也是起源于三叠纪的一类动物。二者都在水中进行了辐射演化。三叠纪的原颚龟(Proganochelys)看起来和现代的陆地龟一样,腹部和背部都有完全成形的壳,但其他一些三叠纪龟则不然。齿龟(Odontochelys)只有腹部有一个完整的腹甲,背部只有由宽肋骨组成的部分背甲;和水龟一样大的罗氏祖龟(Pappochelys)的背甲和腹甲都还没有完全形成;3长1米的始喙龟(Eorhynchochelys)既没有胸甲也没有背甲,还有一条非常不像龟的长尾巴,但是它的喙却有龟的典型特征。4对于龟、类似于龟以及只是看起来像但其实不是龟的那些动物来说,三叠纪是个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它们演化出了高度多样化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楯齿龙类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像龟的一类海洋爬行动物。5它们行动缓慢,身体厚实,通常有背甲。其牙齿形状像墓碑,专门用来咬碎软体动物的壳。当楯齿龙类在淤泥中寻找贝类的时候,其他一些爬行动物——幻龙类,以及非常相似的海龙类和肿肋龙类——却在阳光闪烁的海洋中追寻着鱼类。这些生物躯体瘦长,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四肢可以像鳍一样划水。幻龙类与很久之后出现的蛇颈龙类是近亲,后者通常体形大得多,也更适应水生生活。幻龙类、肿肋龙类和海龙类同楯齿龙类样,都出现于三叠纪也灭绝于三叠纪。
长颈龙(Tanystropheus)以在浅水区潜行捕鱼为生。它身长6米,颈部的长度不短于躯干与尾的总长度。更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相当僵硬,只由十几块很长的椎骨组成。在三叠纪这个爬行动物怪胎秀上所展示的所有奇怪生物中,长颈龙是最奇怪的动物之一。还有一类更奇怪的动物叫作镰龙类。这些不可思议的生物大部分时间悬空倒挂在水面上方。它们的尾巴末端有一个坚硬的爪子可以用作抓钩。倒悬起来以后,它们会用前趾上的钩状爪在水里划动,像鱼叉一样抓鱼,然后用长长的鸟嘴一样的喙将其吞下。6湖北鳄类在三叠纪海洋中占有一席之地。7它们是一个小型的水生爬行动物类群,具有短粗的鳍状肢和长长的喙状吻。这些奇特生物与水生爬行动物的顶峰——鱼龙类是近亲。看起来颇像海豚的鱼龙类也出现于三叠纪。它们一生都生活在海中,像鲸一样胎生。有些鱼龙类体形和鲸接近。三叠纪的沙尼龙(Shonisaurus)8能长到21米,它不仅是最大的鱼龙,也是已知最大的海洋爬行动物。鱼龙类一直生存到白垩纪晚期,在它们处于全盛期的三叠纪没有任何对手能够挑战其地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