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香:中国历史上的朝圣之地
  • 进香:中国历史上的朝圣之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进香:中国历史上的朝圣之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8.36 4.9折 11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美)韩书瑞//于君方|责编:邹婧|总主编:刘东|译者:孔祥文//孙昉

出版社九州

ISBN9787522512266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31701093

上书时间2024-06-0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编者简介:[美]韩书瑞(SusanNaquin),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要研究清史。作品有《北京:公共空间和城市生活》《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等。
于君方(Chün-fangYü),早年在中国台湾东海大学接受教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主要研究中国佛教史。作品有《观音——菩萨中国化的演变》等。
译者简介:孔祥文,女,辽宁大连人,历史学博士,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华文史网编辑,曾翻译出版《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北京:公共空间和城市生活》,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孙昉,男,陕西西安人,历史学博士,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从事清史研究工作,著有《西北哥老会与辛亥革命》,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导论:比较视角下的朝圣                                       韩书瑞 于君方
1 泰山的女性进香──一部17 世纪小说的篇章                         杜德桥
2 十七世纪纠结的泰山朝圣之旅                                       吴百益
3 张商英在五台山                                                   詹密罗
4 遗物和肉身:禅宗朝圣之地的制造                            伯纳德? 佛尔
5 普陀山:朝圣与中国洛迦之创造                                     于君方
6 作为朝圣图像的黄山绘画                                           高居翰
7 武当山的朝圣之旅                                                 劳格文 
8 北京妙峰山朝圣:宗教组织和圣地                                   韩书瑞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
在中国人心中,任何一座山都可能是神圣且令人敬畏的,山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灵感之地或名胜古迹。人们朝山、进香,追求精神超脱,或在自然中获取崇高感。
本书中的八篇论文,讨论了泰山、五台山、嵩山和曹溪、黄山、普陀山、武当山、妙峰山在中国历史上作为朝圣之地的起起落落,通过对圣地的构建、对朝圣之旅的探究,一窥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精髓。

精彩内容
导论:比较视角下的朝圣纵观历史并通览各种文化,人类将形态和模式赋予到自然空间和流动的时间上。某些时间间隔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平常的日期有所区别:日历清楚地标示并且强化了这种模式。同理,某些地方迥异于周围的环境,与特殊的经历和部分人为规定的地理环境相关。在任何一种宗教中,都有某些地方和时间被认为是特别适合与超自然力量建立联系的。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文化中,人们都是为此类目的而前往这样的地方旅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些朝圣的含义也彼此不同。我们所称的“朝圣之旅”,反映的有关时间、空间和神圣力量的中心思想,也是研究民族宗教文化一个富有成果的切入点。
本书主要集中论述中国的朝圣者和圣地,这是在通俗文学或学术文献中尚未得到广泛讨论的话题。我们将以八篇论文来介绍中国的各类圣地和有代表性的山岳,朝圣者通过对它们的参拜肯定了这些圣地的法力,并使其更具有神圣性。对于那些不熟悉中国宗教或朝圣比较文学的人们而言,我们希望本导论可以提供有用的背景知识。本导论肯定是浅显的、初步的,它间接借鉴了各种各样的著述,这些著述就列于本导论后面的参考书目中。
……在朝圣这项研究的背景下,1989年研讨会组织出版了本书。我们最简单的目标是在一般文献中增加几个来自中国的研究案例。中国拥有悠久的朝圣历史,这是由其本土传统和佛教塑造的,但在比较研究著述中却较少提及。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对比较文学及其关注点的介绍,将朝圣研究引入中国研究领域。此外,针对中国的朝圣真实情况和中国朝圣的来源,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重点。
有关朝圣最富有成果的研究是在大量史料(包括朝圣者的描述)与当代实地考察相结合中进行的。研究中国事例时,这种结合则不易实现。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实地考察存在问题,在历史研究中还有其他的限制:朝圣者的识字率不高,而且,正如在本书的吴百益所写的那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一般而言,受过教育的人不会为他们的情感生活提供个人陈述。类似的,通常对宗教体验的记载,与欧洲和中东的教士们相比,中国僧道很少撰写有关圣地旅行的记述。与此同时,朝圣中心本身也保存着丰富多样的史料。因此,受到鼓舞的我们把焦点从人类学转向历史学,从朝圣者的旅程转向圣地本身。我们先暂时搁置关于特纳的争论,选择通过事实上因朝圣者的虔诚而创造的圣地来观察他们。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朝圣并没有像在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或佛教中那样占据着中心地位。朝圣既不是一种宗教义务,也不是一种对人在宇宙中地位的隐喻(或许除了僧道),普通朝拜和旅行之间的界限更为模糊。然而,要研究朝圣,就必须确定是什么因素构成了朝拜、神圣,以及更广泛的宗教领域。通过朝圣之旅,我们仍然可以窥见中国宗教的精髓。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