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观课十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4.26
4.4折
¥
78
全新
库存33件
作者王崧舟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12945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600003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崧舟,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教育系统“十大育人先锋”。著有《美在此处:王崧舟讲语文课上什么》《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爱上语文》等。
目录
前言
/ 上 篇 /
第一讲 如何通过语文要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以薛法根《灰雀》课堂教学为例
一、语文要素和思维发展
二、课例观摩
1. 读出语气,发展形象思维
2. 理清顺序,发展概括思维
3. 填补空白,发展推理思维
4. 揣摩心理,发展想象思维
5. 追问意图,发展深度思维
第二讲 如何让语文要素在生成性教学中落地
——以蒋军晶《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教学为例
一、预测的内涵及教学困境
二、课例观摩
1. 提取关键信息,发现叙事规律
2. 依据叙事规律,预测类似情节
第三讲 如何精准设置支架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以何捷《桥》课堂教学为例
一、《桥》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课文解读
三、课文学习任务及要求
四、课例观摩
1. 聚焦人物,从动作、语言、神态等角度感受人物形象
2. 聚焦环境,通过联系人物表现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 聚焦情节,通过还原人物内心体会情节设置的作用
/ 中 篇 /
第四讲 如何通过情节与人物的整合让小说教学立起来
——以孙双金《穷人》课堂教学为例
一、《穷人》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课文情节梳理
三、解读课后思考及练习
四、常态教学设计的优势和弊端
五、课例观摩
1. 小说情节应该教什么
2. 小说情节可以怎么教
第五讲 如何以讲故事为主线贯通民间故事教学
——以虞大明《牛郎织女(二)》课堂教学为例
一、创造性复述故事的策略
二、课文情节和线索梳理
三、以讲故事为教学主线的理由与好处
四、课例观摩
1.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讲述方法的点拨
2.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民间故事的特点
第六讲 如何在基础阅读中融合多种识字教学策略
——以许嫣娜《青蛙写诗》课堂教学为例
一、小学语文各学段理想的课堂风貌
二、课文及教学任务解读
三、课例观摩
1. 温故导入,归类识字
2. 整体感知,词串识字
3. 提取信息,随文识字
第七讲 如何以任务单为支架夯实基础性朗读
——以窦桂梅《葡萄沟》课堂教学为例
一、任务单和基础性朗读
二、课例观摩
1. 借助任务单,搭建学习框架
2. 借助任务单,选择学习内容
3. 借助任务单,渗透学习方法
4. 借助任务单,深化学习成果
/ 下 篇 /
第八讲 如何在多样性活动中让学生亲近文言文
——以罗才军《司马光》课堂教学为例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文言文编排特点
二、课文解读
三、课例观摩
1. 通读课文,感知文言
2. 理读课文,了解文意
3. 悟读课文,感受人物
4. 熟读课文,培养语感
第九讲 如何在朗读和吟诵中体悟古诗的情韵之美
——以赵志祥《敕勒歌》课堂教学为例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
二、课文解读
1. 韵律性
2. 抒情性
3. 意象性
三、古诗教学的学段特点及基本要求
四、课例观摩
1.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
2. 在吟诵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诗歌
第十讲 如何在还原意象中开掘古诗的文化意蕴
——以王崧舟《墨梅》课堂教学为例
一、还原意象和文化意蕴
二、《墨梅》的不同版本
三、课文解读
四、课例观摩
1. 引经据典,品读“家中梅”
2. 知人论世,品读“画中梅”
3. 互文参照,品读“心中梅”
后 记
内容摘要
王崧舟老师的评课以教师发展为基点,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获得一线语文教师的深度认可。作者基于倾听和理解,因地、因时、因人、因材、因境评课,让执教者通过评议,找到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职业尊严和专业激情,也让他自己在评议中有所进步。
精彩内容
第一讲如何通过语文要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薛法根《灰雀》课堂教学为例第一讲的主题是“如何通过语文要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以薛法根老师的《灰雀》课堂教学为例。
一、语文要素和思维发展有两个关键词我们必须提前解释和说明。
第一个关键词是“语文要素”。自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面世以来,语文要素就成为语文老师日常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的内涵是什么?语文要素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语文学习涉及各种因素,但是有的因素是主要的,有的因素是次要的,语文要素中最关键的是这个“要”字。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的必备知识,“必备”体现了“要”;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关键”体现了“要”;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重要”体现了“要”;语文要素还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习惯,“基本”也体现了“要”。
语文要素主要涉及阅读和习作两个板块。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要素同时指向阅读学习要素和习作学习要素。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个指向理解,一个指向运用。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这是我们在理解单元语文要素时必须关注的。
在一个单元内部,阅读学习要素和习作学习要素有密切的关联,单元与单元之间、学段和学段之间的语文要素也有密切的关联,最终这些语文要素将形成一个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系。可以说,把统编教材设定的语文要素全部扎扎实实地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语文要素的概念在三年级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被正式提出,之后一直贯穿到六年级。每个单元都涉及阅读学习要素和习作学习要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
此外,在各个单元中,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是双线并进的,但是它们绝非在两条道上跑的车。人文主题是语文要素要表现的内容,没有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表现什么?而语文要素是人文主题赖以存在的形式,没有语文要素,人文主题怎么存在?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两者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单元学习目标的一体两面。
第二个关键词是“思维发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更进一步说,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素养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其他三个方面则蕴含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并最终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得以实现。
我们知道,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密不可分。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指什么?指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发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当然,每一个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及思维的批判性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