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
  •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
  •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
  •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
  •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
  •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3.53 6.1折 138 全新

库存1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澳]克莱夫·詹姆斯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7735626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202616991

上书时间2024-06-0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雅俗共赏的全能型文化偶像克莱夫·詹姆斯,横跨严肃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一支健笔——克莱夫·詹姆斯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著名评论家、作家、诗人、翻译家、BBC电视节目主持人、记者,通晓7门语言,横跨新闻媒体、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化界,是英美文化界的一支健笔,出版评论集、随笔集、诗集、回忆录、小说、译著五十余部,被誉为“当代的蒙田”(《泰晤士报书评增刊》)、 “一群才子的集合体”(《纽约客》)、“折衷高眉与浅俗的大师”(《洛杉矶时报》)。
★一部“关于20世纪的人物辞典”,酝酿四十年完成的现代文明启示录——由近百篇评点历史人物的文化随笔构成,贯通哲学、历史、政治、文学和艺术,召回从阿赫玛托娃(A)到茨威格(Z)的人物群像,串起一部包罗万象的20世纪文化史,是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以宽广视角呈现上世纪剧烈而蓬勃的精神生活,倾听一场盛大谈话的边角。
★写给普通读者的“文明史课程”,“充满格言警句且极具启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金句大师詹姆斯的妙语之后总是隐藏着一位热情的博学者,“詹姆斯在他的写作中开采了丰富的智慧宝藏,以至于他的仰慕者几乎可以无休止地引用他的话。”(《纽约时报》)★在加速遗忘的时代回顾昨日的世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抵抗文化失忆”——我们生活的时代脱胎于20世纪,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目录
引言......i
文本注释......xvi
鸣谢......xviii
英国2012版注释 ......xx
序章:维也纳 ......001
A......009
B......045
C......087
C......087
C......087
D......167
E......187
F......207
G......251
H......295
J......333
K......339
L......365
M......395
N......491
P......501
Q......529
R......535
S......563
T......641
U......669
V......691
W......705
Y......719
Z......731
尾声.....749
增补.....755

内容摘要
我们生活的世纪脱胎于二十世纪,正如一道黑烟从石油大火中升起。
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克莱夫·詹姆斯用了四十年时间完成《文化失忆》,一部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由百篇历史人物评论组成,除了那些醒目的路标式人物,更多的是被留存在遗忘边缘的名字。二十世纪几次大灾难历尽生死存亡,无数人消失在晦暗的断裂中,更多不合时宜的事实经过筛选淬炼,重组为我们所知的历史。詹姆斯提醒人们,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本书试图召回、感知和审视二十世纪动荡的精神生活,捕捉“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以此抵抗遗忘,并重新建立联结。
詹姆斯通晓七种语言,贯通哲学、历史、政治和艺术,打磨出一份警句频出的现代文明回忆清单。从阿赫玛托娃(A)到茨威格(Z),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闪耀的群星,还有人类一切创造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勾连及其周围环绕的黑暗,它们共同构成时间之海上一道明灭相间的星辉:或许会黯淡,但永不消逝。作为一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詹姆斯热诚的书写让历史回到当下的脉搏之中,并获得回应当下的能力:对于一切削弱人文主义联结的势力,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要的抗争。

主编推荐
★ 雅俗共赏的型文化偶像克莱夫·詹姆斯,横跨严肃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一支健笔——
克莱夫·詹姆斯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有名评论家、作家、诗人、翻译家、BBC电视节目主持人、记者,通晓7门语言,横跨新闻媒体、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化界,是英美文化界的一支健笔,出版评论集、随笔集、诗集、回忆录、小说、译著五十余部,被誉为“当代的蒙田”(《泰晤士报书评增刊》)、 “一群才子的集合体”(《纽约客》)、“折衷高眉与浅俗的大师”(《洛杉矶时报》)。
★ 一部“关于20世纪的人物辞典”,酝酿四十年完成的现代文明启示录——
由近百篇评点历史人物的文化随笔构成,贯通哲学、历史、政治、文学和艺术,召回从阿赫玛托娃(A)到茨威格(Z)的人物群像,串起一部包罗万象的20世纪文化史,是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以宽广视角呈现上世纪剧烈而蓬勃的精神生活,倾听一场盛大谈话的边角。
★ 写给普通读者的“文明史课程”,“充满格言警句且极具启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 M. 库切)——
金句大师詹姆斯的妙语之后总是隐藏着一位热情的博学者,“詹姆斯在他的写作中开采了丰富的智慧宝藏,以至于他的仰慕者几乎可以无休止地引用他的话。”(《纽约时报》)
★ 在加速遗忘的时代回顾昨日的世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抵抗文化失忆”——
我们生活的时代脱胎于20世纪,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精彩内容
A安娜·阿赫玛托娃:对俄罗斯人来说,阿赫玛托娃的象征意义不仅仅在于她做了什么,更在于所有那些她无法去做的事情,令人唏嘘惊叹……阿赫玛托娃本可以把她魅力四射的天性加工为创作主题,但历史没有给她升华柔情的机会。历史反而让她成了女英雄。
皮特·阿尔滕伯格:卡夫卡说,阿尔滕伯格能够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就像在咖啡馆的烟灰缸里找到烟头一样”。更为勤奋的作家和知识分子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另一个自我,更少羁绊,毫无野心,也不必恪守诚信道义。他是那些不堪理想重负者的理想。
路易·阿姆斯特朗:没有他,爵士乐就会是另一副模样,而没有爵士乐,美国二十世纪整个的艺术史就会是另一副模样,而这段艺术史与最终导致民权运动的美国政治史并非远隔万里。……六十多张唱片总共卖了几百万张,但是他的余生没有一个星期不需要站台卖唱。
雷蒙·阿隆:我们很难想象阿隆这样的人是在一种何其浓重的信仰雾霾中奋力抗争,又是多么耐心勇敢才能坚持下来。
B瓦尔特·本雅明:但是我们不该指责他的天真。许多长于世故的人也像他一样死于绝望。
马克·布洛赫:在战后的法国,他们也注定会被长时间遗忘,恰恰因为他们的勇敢如此毫不含糊。如果他们不曾如此英勇,不曾以勇士的身份死去,或许他们死后很快就会声名鹊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若说他创造出了一个仙境,他自己却并非身居仙境,即便在这位盲人偶像的人生最后几年,他的国民中也会传来提醒他的呼声:曾几何时他本应该更努力地用他的双耳去聆听。
罗伯特·布拉西亚克:他的双手沾了太多的血。拜他那些控诉者所赐,现在是他的血沾在了我们手上。
托马斯·布朗爵士:他风格的肌理应该在时间中欣赏,正如猎豹的美需要透过树林去发现。
C阿尔贝·加缪:诸神将成功倾倒在他身上,只能染黑他的风衣,却从未浸透他的肌肤。
迪克·卡维特:他教会了我做电视人最重要的一课:投身电视行业能为你带来各种意义上的回报,但要当心,不要除此以外一无所有。
保罗·策兰:他是那个带着一首情歌从火焰中走出来的人,这首歌以唯一可能的方式救赎了人类—承认这里没有救赎。
尚福:他说:“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在这个世上,不碎的心必得变成青铜。”……尚福凭借他的机敏获得了所有应得的奖赏,几乎使我们相信那是唯一值得一过的人生。
可可·香奈儿:在苦难的边缘,也就是苦难融入日常生活的地方,是最触手可及的悲哀。中心地带深重已极,殊难追究。
查尔斯·卓别林:科学的力量就是要把世界改变到连科学家都无法预测的地步。而人文学科的力量,是要以人人都能欣赏的方式来解读世界。
尼拉德·C.乔杜里:他足享百年之寿,这意味着几乎在整个二十世纪里,世界上有一位最伟大的英语散文家是个印度人。……流放中的作家会有相似的语调,这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居住的共同国度——思想的国度。
G.K.切斯特顿:他是我最爱的一类作家,他令人生畏是因为他有着熊熊燃烧的天资,又因从无算计之心,他的天资也就燃之不尽。
让·科克托:法国知识界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圈子,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将科克托视为高雅的代言人,即便是他们鄙视他的时候。
詹弗兰科·孔蒂尼:孔蒂尼说过,背但丁的作品,最重要的不是摁一下按钮就可以开启滔滔不绝背诵的洪流,而是把诗句放在脑子里,每天发生的每件寻常事都能去诗里找到注解。……人文学科在未来成为共同财富依赖于重建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理念:把诗歌背熟。一面读诗写诗,一面又觉得诗根本无需背诵,这样的态度不仅不会让诗歌“民主化”,反而一定会让诗歌最终沦为精英手中的玩物。
贝内代托·克罗齐:他认为,一颗摆对位置的心,比受过最高等训练的头脑更可能产生真理,也是创造力的唯一来源。……我们在阅读文艺批评家的作品之前不必先读哲学家的作品。但在意大利有这样一位哲学家,只有读完他的作品才能读其他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台新洗衣机的说明书。
托尼·柯蒂斯: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有力地证明,即便再全面的分析也无法参透影星的奥秘。
恩斯特·罗伯特·库尔提乌斯:他从不受制于自己的学识。他笔下的但丁就像詹弗兰科·孔蒂尼笔下的但丁一样,是活着的,会呼吸的。……但丁设下的谜题只有学者才能解开,这正是学者们喜爱他的一大理由。然而但丁绝不止于此,他的写作还深深感染着不具备任何学术资质的普通读者,成为他们记忆与想象的一部分,若非如此,《神曲》就不可能成为《神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