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境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造境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9.84 5.9折 118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鱼山 著,理想国 出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15828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1201852777

上书时间2024-06-0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幻园?山间?草间?字间——鱼山自选代表作252幅,首度全面结集。鱼山的画,叫人想起丰子恺,童心童趣,人间情味。也有人说像老树,逍遥自在,如晚明小品。但鱼山是他自己,他用年轻的水墨,画着我们向往的生活。在他的笔下,山水、建筑、器物、花草、虫鱼、印章,园林,仿佛从前的古典世界以一种新的样子回到我们身旁。《造境记》是鱼山迄今为止第一部代表作合辑,其中,“山间”与“字间”是全新画作,“幻园”与“草间”皆有新作增入。四种不同风格,四个不同面向,合在一起,才能读懂一个独一无二的鱼山,才能看到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这也是《造境记》这本书的初衷。
2.一本让人无端欢喜的书。常有人说:看见鱼山的画,心情就变好!幻园“比做一场凉梦还舒心”,山间“让人看到水墨画重生的希望”,草间“满足了对春夏秋冬的所有幻想”,字间“每一幅都能脑补一个有趣的故事”。他的画,像是一个充满诗意幻想的乐园,叫人无端欢喜。
3.一本或许有用的书。鱼山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建筑师。他踏过许多园林,行过许多山路,看过许多风景,勘探、测绘、记录,这些都成为他的画的基底。鱼山很少写文字,独为这本书写下珍贵的三万字,以建筑师的眼光,谈如何看园林,如何游山,谈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也谈创作时的苦与乐。喜欢游山玩水逛园林、对自然万物都抱有好奇心的你,或许可以听听,鱼山怎么说。
4.为使画面更贴近原画,既有传统水墨的古韵,又有明媚欢快的色调,《造境记》专选特种纸印刷,认真调色、追色,不浮不艳;开本、版式疏朗大气,力求画面完整、细节清晰,不留遗憾。

目录
【序言】
【第一辑】幻园
第一节 幻(一)
第二节 幻(二)
第三节 红
第四节  绿
【第二辑】山间
【第三辑】草间
【第四辑】字间

内容摘要
周作人形容《幽梦影》:“既是那样的旧,又是那样的新。”这话放在鱼山的画也恰切的。少有人像他一样把古老的园林、山水、居游生活画得如此清新可亲,也少有人的画作像他的一样既有水墨的古韵,又有当下生活的妙趣。他笔下的先生童子,逍遥自在,“怀拥山石花木,听虫鸟幽鸣,与天地万物为师友”,每一幅画都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造境记》是鱼山迄今为止第一本自选代表作合集。 “幻园”、“山间”、“草间”、“字间”,四个系列首度结集亮相。他也将首度在这本书中谈创作时的思考,谈多年来游历山水园林的见闻,谈画画的苦乐,谈造园的理想。画中那些无边的想象,或可从他的文字里寻找到一点着落。

精彩内容
※传统绘画中,山水中的人物多数是喜好静雅的文人、士大夫形象,通常形容枯槁,只有坐、卧、行等几种单调的身体状态,看多了,画多了,也觉得无趣。在真实山水居游中,人的活动是极其丰富的:爬树、攀崖、摘果、捉鱼……何不将这些入画呢?于是,住在我画中孤寂山水里的先生和童子,一个个都慢慢活泼调皮了起来。
※每次逛园子,如果园墙上开了一些有意思的洞,我都会在外面多徘徊一下,看看它到底想通过洞口让我看到什么。其实,游园就像和人交往一样,先从远处观察,再慢慢深入了解,一点一点认识才有余味。这种观内之法,中国人很喜欢用,先起墙,屏蔽外面;但是又要开洞,透露一点儿内部的消息;洞口也不是随便乱开,很有讲究,想要让你看到什么,就通过洞口来告诉你,但仍然含蓄可疑。这幅画上开了四个洞,每个洞都透露了一些曲折关系,暗示园子里的可能性。最后我在门口画了一个小人,正在前后观望,就像我自己逛园子常干的那样。
※画家黄宾虹层层积墨的“黑山水”,树石笔笔叠加,浑厚而质,是“实”;他又在黑厚的积墨中,留出很多大大小小的空白,白云烟道,似留了很多气穴,这是“实中虚”。实中求质地,虚中求流转,画面才能活。这一方法也常见于园林,如苏州艺圃的浴鸥小院:先起爬满藤蔓的大高墙,再开以月洞门,透出更深远处的景致。
※古代的桥,一般是交通的关节,是人们送别分离或迎盼相聚的重要地点,桥畔的树是为人荫蔽烈日或略挡风雨的,并不是一个凭空的摆设。所往者人,所候者树,常常两相对望。这样,即便树下无人,也可使“往者”望树而思人,这正是意境生动所在。
※我喜欢游山,是因为山的一些地方很像园林;我喜欢园林,也是因为它和山水的关系。中国人处理园林也好,处理山水也好,都是在处理一件事:人如何与自然诗意地生活在一起。当代西方建筑处理和自然的关系,许多都是开特别大特别干净的玻璃,其实身体还是隔开的;日本的枯山水是不让人进入的,只是坐着静观冥想;但我们的方式是把内外交织在一起。游山的过程中,可以理解到园林之外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最后,这种态度成为审美。
※在我看过的山水中,若问最喜欢的是哪处,那应该还是最早攀游的黄山天都峰。奇峰独秀是一个原因,最主要是喜欢它的前山道。这条道修成于一九八四年,据说当时工期很紧,要求还多。路线必须布置在风景集中的地段,这意味着要做大量勘察工作去设计路径和停留点。大于二十厘米粗的树不能砍—在一个本来就很陡的地方凿山道,遇到树还得绕着走,还要走得舒适,这非常难。当时的工匠们一定动了很多脑筋。留心看,一些崖壁上还凿出了嵌道,为了让游人能一边攀游一边看看景。还有些地方过不去,就顺着山石的高低,在几块大岩石之间起桥,一段一段地勾连,起伏有致。如果按现在常用的方式,可能就是把石头削平,或者在高一点的地方安置水泥栈道,不见得省事,也难看。天都峰的山顶上,还有些大的岩石被巧妙地凿刻成沙发、圈凳、扶手、杯桶等等。这些工匠们就像室内设计师一样,把山石树木当作家具布置进去,借天工而足人意,巧妙用尽。而天都峰之外的其他山道,则多数修得有点乏味,没有利用好山势特点,有些地方过于平直开阔,失去了身体感知的节奏,游走起来不仅身体疲惫,心目也疲劳。入山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道中行游,山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对山水的整体感受。可以说,山道奇巧,则山水灵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