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力学(全新修订版)/别莱利曼趣味科学作品全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趣味力学(全新修订版)/别莱利曼趣味科学作品全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4 1.4折 21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1965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1元

货号3632706

上书时间2024-06-0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还在为枯燥的力学知识而烦恼吗?翻开别莱利曼的这本《趣味力学(全新修订版)》,它将以不同于教科书的方式带你进入全新的力学世界。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力学的基本定律、力和运动、重力、圆周运动、碰撞、略谈强度、功·功率·能、摩擦和介质阻力、生命环境中的力学。

作者简介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出生于俄国的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大学毕业后,便全身心地从事教学与科普作品的创作。
别莱利曼一生出版的作品有100多部,读者众多,广受欢迎。《趣味物理学》《趣味几何学》《趣味代数学》《趣味力学》《趣味天文学》等均堪称世界经典科普名著。他的作品是公认的生动有趣、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读物。别莱利曼创作的科普作品在文学性和科学性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不仅趣味十足,而且立论缜密,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启迪读者在科学的道路上进行严肃的思考和探索。
苏联著名科学家、火箭技术先驱之一格鲁什柯对别莱利曼有着十分中肯的评价,他说,别莱利曼是“数学的歌手、物理学的乐师、天文学的诗人、宇航学的司仪”。

目录
第一章  力学的基本定律
  1.1 两只鸡蛋的题目
  1.2 木马旅行记
  1.3 常识和力学
  1.4 船上的决斗
  1.5 风洞
  1.6 疾驰中的火车
  1.7 怎样理解惯性定律?
  1.8 作用和反作用
  1.9 两匹马的题目
  1.10 两只游艇的题目
  1.11 步行的人和机车之谜
  1.12 怪铅笔
  1.13 什么叫做“克服惯性”?
  1.14 铁路车辆
第二章  力和运动
  2.1 力学公式一览表
  2.2 步枪的后坐力
  2.3 日常经验和科学知识
  2.4 月球上的大炮
  2.5 海底的射击
  2.6 移动地球
  2.7 错误的发明道路
  2.8 飞行火箭的重心在哪里?
第三章  重力
  3.1 悬锤和摆证明了什么?
  3.2 在水里的摆
  3.3 在斜面上
  3.4 什么时候“水平”线不平?
  3.5 磁山
  3.6 向山里流去的河
  3.7 铁棒的题目
第四章  落下的抛掷
  4.1 七里靴
  4.2 肉弹
  4.3 过危桥
  4.4 三条路
  4.5 四块石头的题目
  4.6 两块石头的题目
  4.7 掷球游戏
第五章  圆周运动
  5.1 向心力
  5.2 第一宇宙速度
  5.3 增加体重的简单方法
  5.4 不安全的旋转飞机.
  5.5 铁路转弯的地方
  5.6 不是给步行的人走的道路
  5.7 倾斜的大地
  5.8 河流为什么是弯的?
第六章  碰撞
  6.1 研究碰撞现象为什么重要?
  6.2 碰撞的力学
  6.3 研究一下你的皮球
  6.4 在木槌球场上
  6.5 “力从速度而来”
  6.6 受得住铁锤击的人
第七章  略谈强度
  7.1 关于海洋深度的测量
  7.2 最长的悬垂线
  7.3 最强韧的材料
  7.4 什么东西比头发更强韧?
  7.5 自行车架为什么是管子做的?
  7.6 七根树枝的寓言
第八章  功·功率·能
  8.1 许多人对功的单位还不知道的东西
  8.2 怎样产生一公斤米的功?
  8.3 怎样计算功?
  8.4 拖拉机的牵引力
  8.5 活发动机和机械发动机
  8.6 一百只兔子和一只象
  8.7 人类的机器奴隶
  8.8 不老实的称货法
  8.9 亚里士多德的题目
  8.10 脆性物品的包装
  8.11 是谁的能量?
  8.12 自动机械
  8.13 摩擦取火
  8.14 被溶解掉的弹簧的能
第九章  摩擦和介质阻力
  9.1 从雪山上滑下
  9.2 停下了发动机
  9.3 马车的轮子
  9.4 机车和轮船的能量用在什么地方?
  9.5 被水冲走的石块
  9.6 雨滴的速度
  9.7 物体落下之谜
  9.8 顺流而下
  9.9 舵怎样操纵船只?
  9.10 什么时候雨水淋得更湿一些
第十章  生命环境中的力学
  10.1 格列佛和大人国
  10.2 河马为什么笨重不灵?
  10.3 陆生动物的构造
  10.4 灭绝的巨兽的命运
  10.5 哪一个更能跳?
  10.6 哪一个更能飞?
  10.7 没有损伤地落下
  10.8 树木为什么不长高到天顶?
  10.9 摘录伽利略的著作

内容摘要
 《趣味力学》是俄罗斯著名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百余部作品之一。
力学,是关于运动和力的学说,是物理学研究的发端,是最广义物理学的一个典型分支学科。但很多读者对于它的认识又往往是极为含混的。
考虑到一些读者可能总是把已掌握的知识和渐渐忘记的知识弄混搞错,本书力求能够把这些无论由于好奇心或别的什么态度而产生的力学问题向读者们清晰化、明确化。本书的目标是——唤醒读者沉睡的思维,培养他们对力学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作者在书中没有回避数学运算,没有经过计算的推演而获得的物理知识是不扎实的。通过这些其实很简单的运算,读者才能从物理学尤其是力学中获得有意义的启示。
这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本旨在通过习题和趣味的对比来提高读者们对自然的兴趣的图书。为了引入实例来证明一些力学定律,书中的故事涉及到了体育、杂技表演等等很多人们意想不到的领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热爱知识的、聪明的读者们就会自己找寻那些缺少的知识点,从而轻松地走进物理学的大门。

精彩内容
 现在,在我们已经这样详细地讨论了运动的相对性之后,应该对发生运动的原因——对于力——说几句话。首先应该指出力的独立作用定律,这个定律是这样的:力对物体所起的作用,跟物体是静止的或者在惯性作用下或在别的力的作用下运动无关。
这是给经典力学奠定基础的牛顿三定律的“第二”定律的推论。三定律的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第三定律是作用和反作用相等的定律。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本书后面要用一整章的篇幅去讨论,因此这里只简单谈几句。第二定律的意思是,速度的变化,它的度量就是加速度,是跟作用力成正比的,而且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这个定律可以用下式表示:F=m·a式子里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在这个式子里的三个量当中,最
难懂的是质量。人们有时常把质量跟重量混淆起来,但是事实上质量跟重量完全不是同一回事。物体的质量可以根据它在同一个力的作用下所得到的加速度来比较。从上式可以看出,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所得到的加速度越小,质量就越大。
惯性定律虽然跟没有学过物理学的人的习惯看法相反,却是牛顿三定律当中最容易懂的一条。可是,有些人却往往对它完全误解。具体地说,时常有人把惯性理解成物体“在外来原因破坏它原有状态前保有它原有状态”的性质。这个普遍的说法把惯性定律说成原因定律了,就是说如果没有原因,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就是任何物体不会改变它的状态)。真正的惯性定律不是对于物体的一切物理状态的,而只讲到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它的内容是:一切物体都保持它的静止状态或直线匀速状态,直到力的作用把它从这个状态改变为止。这就是说,每一次,当物体1、进入运动的时候;2、把自己的直线运动改变成非直线运动或根本进行曲线运动的时候;3、使自己的运动停止、变慢或加快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得出结论说,这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但是如果物体在运动当中并没有发生上面说的三种变化的任一种,那么,即使物体运动得再快,也没有什么力在向它作用。一定要牢牢记住,凡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是不在任何力的作用之下的(或是作用在它上面的几个力互相平衡了)。现代力学的观
念跟古代和中世纪(伽利略以前)思想家们的看法之问的主要区别就在这一点。这里,普通思维跟科学思维之间的出入极大。
上面所谈的同时还说明了为什么固定不动的物体的摩擦在力学上也当做力来看待,虽说摩擦仿佛不可能产生什么运动。摩擦之所以是力,是因为它阻滞运动。
这里我们再一次指出,一切物体并不是趋向于停留在静止状态,而是简单地停留在静止状态。这个区别就像一个足不出户的人跟只是偶尔在家、一有点小事情就要出门的人之间的区别一样。物体本质上根本不是“足不出户”的人,相反,它们是有高度活动性的,因为只要向一件自由物体加上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力量,它就会开始运动。“物体趋向于保持静止状态
”这句话之所以不恰当,还因为物体脱离了静止状态
以后,自己不会再回到静止状态上来,而且相反,却要永远保持所提供给它的运动(当然这是在不存在影响运动能力的条件下)。
同样不合适的一个经常性说法是“物体抗拒作用于它的力”。这就好比说,杯子里的茶在往里加入糖使之变甜时有阻碍作用。
大多数物理和力学课本里,不谨慎地使用了“趋向于”三个字,有关惯性的不少误解,就是从这里产生的。要想正确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也还有不少困难,我们现在就来讨论这个定律。
P10-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