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74 4.0折 7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王笛|责编:宋荣欣//陈肖寒

出版社社科文献

ISBN9787520166966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0888477

上书时间2024-06-0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言 三十年的学术探索
第一编 早期研究:以计量史学为中心(1980~1990年代)
  第一章 计量历史:清代四川人口、耕地及粮食问题
    一 清初四川人口的恢复与移民
    二 人口的数量考察
    三 耕地面积的修正
    四 粮食亩产和总产估计
    五 清代四川的人口压力
    六 人口、耕地与粮食问题
  第二章 施坚雅的影响:近代长江上游城市系统与市场结构
    一 经济区域与市场系统
    二 高级市场与城镇发展
    三 集市的作用及其功能
    四 市场密度与农民活动半径
    五 区域市场发展的局限
  第三章 跨国研究:华人社区的冲突、控制与自治
    ——二战前美国城市中的中国传统社会组织
    一 华人社区中的社会组织
    二 华人社区组织的功能
    三 组织间的冲突
    四 华人社区内的控制和自治
    五 华人组织在不成功的同化过程中的角色
    六 融合还是同化
第二编 中期研究:以日常生活为中心(1990~2000年代)
  第四章 从下往上看:晚清街头文化、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一 街头与城市商业
    二 街头与民众日常生活
    三 谋生街头
    四 街头的节日庆典
    五 街头改良
    六 街头控制
    七 创造新的地方政治空间
    八 从改良到革命
  第五章 下层群体的考察:“茶博士”
    ——抗战时期成都茶馆的工人、职场文化与性别冲突
    一 茶馆业和雇工
    二 “茶博士”
    三 在男人的世界讨生活
    四 工会及会员问题
    五 性别冲突与工会内部权力斗争
    六 暴力阴影下的茶馆工人
    七 男女茶房的社会形象
    八 政府管控
    九 下层民众之间的冲突
  第六章 诗歌作为历史资料:城市之韵
    ——19世纪竹枝词里的成都日常生活
    一 竹枝词及其作者
    二 城市景观与公共空间
    三 节日、庆典和宗教仪式
    四 大众娱乐活动
    五 对城市人的描述
    六 阶层、民族和性别
    七 精英对民众的批判
    八 诗歌中的历史
  第七章 从微观到宏观:微观世界的宏观思考
    ——从成都个案看中国城市史研究
    一 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
    二 进入城市的底层
    三 茶馆的微观历史
    四 变化和延续
    五 公共政治中的民众和精英
    六 “无意义”的小题目怎么变成有意义
第三编 近期研究:以文本解读为中心(2000~2010年代)
  第八章 图像的解读:图像与想象
    ——都市历史的视觉重构
    一 什么是历史的想象
    二 想象和情感与历史观和方法论
    三 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四 图像的解读
    五 图像与想象
    六 图像的局限
  第九章 文本解读:乡村秘密社会的多种叙事
    ——1940年代四川袍哥的文本解读
    一 档案中的叙事
    二 社会学调查的叙事
    三 小说的叙事
    四 袍哥的个人叙事
    五 文史资料的叙事
    六 怎样解读不同的叙事
  第十章 从语言看历史:神秘的语言和沟通
    ——19世纪四川袍哥的隐语、身份认同与政治文化
    一 联络的秘密政治
    二 隐语与自我身份认同
    三 饮茶吟诗中的力量角逐
    四 从语言揭示隐秘的历史
  第十一章 社会学的启发:社会学与1940年代的秘密社会调查
    ——以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为中心
    一 沈宝媛与“农村工作者”
    二 沈宝媛社会调查的学术渊源
    三 调查者沈宝媛
    四 沈宝媛的调查方法
    五 沈宝媛对袍哥命运的认识
    六 社会学调查怎样成为历史资料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为王笛教授关于实证研究方法转向的著作,共分三编。以内容来分,可分为三大部分:以四川地区清代经济为中心的经济史研究,以四川茶馆、袍哥、社会调查为中心的社会史研究,和以文本解读、图像解读为中心的史学理论研究。总体来看,全书内容也都可以纳入宏观的“社会史研究”中。以往社会史研究的中心,往往强调西方理论工具的使用、田野的调查、研究者直观的感受,以及三者的结合。尤其是对理论的运用程度,常被视作衡量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准。作者在本书中则尽量以具体的数据、史料,来做足文本上的工作,强调“实证”的一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