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程(精)
  • 议程(精)
  • 议程(精)
  • 议程(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议程(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73 5.4折 4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埃里克·维亚尔|译者:孟湄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01814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1201857866

上书时间2024-06-0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秘密会议
面具
礼尚往来
恫吓
贝尔格霍夫会谈
如何不做决定
绝望的尝试
一整天电话
唐宁街告别午宴
闪电战
坦克
电话窃听
衣饰库
音乐之声
死者
那些人是谁呀?
译注

内容摘要
1933年2月20日,距离国会选举还有两周,德国工商业巨头——欧宝、克虏伯、安联、西门子、巴斯夫、拜耳、爱克发、德律风根、法本等至今依然如雷贯耳的公司的领导人——秘密齐聚纳粹党的晚宴。迎接这24位巨鳄的是戈林、戈培尔和希特勒。
此后很快,国会将不复存在,再过几年,甚至国家议会也将不复存在,只剩颓垣败壁,青烟袅袅。
在这场秘密晚宴里,这24个人和纳粹领导人谈了些什么?目的何在?奥地利政治家许士尼格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国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会晤预示着什么?
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埃里克·维亚尔以精湛的笔触描述了“二战”前夕的欧洲,用一个个眼花缭乱的事件描绘了纳粹德国的崛起。维亚尔凭借导演的眼睛、历史学家的审视和小说家的笔法,展现了灾难、荒谬和恐惧如何缓慢而无情地展开。
《议程》取材于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将幕后故事转到台前,为理解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捕捉到了纳粹背后强大推动力量的特征:一厢情愿的思想、小丑的自以为是和冷酷的计算。

精彩内容
电话窃听德奥合并(Anschluss)后第二天,3月13日,英国特工万分惊诧地窃听到在英国与德国之间的一场电话喜剧。“里宾特洛甫先生”,戈林开始抱怨,此刻他负责帝国的事务,而希特勒正在飞往他自己的祖国。“最后通牒这个事件,被说成我们以此来威胁奥地利,这是一个可恶的谎言。阿图尔·塞斯—英夸特是人民推选上台的,他要求我们给予帮助。您大概对许士尼格制度的残暴有所了解吧!”里宾特洛甫回答:“简直是难以置信,这应该让全世界知道。”对话以这样的口气持续了半个小时。我们可以想象记录这些古怪对话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他们会觉得自己突然置身于一场假戏的后台。然后,对话要结束了。戈林说起明媚的天气。天空蔚蓝。鸟儿鸣啭。他告诉对方他站在自己的阳台上,可以从收音机里听到奥地利人的欢呼。“那太好了!”里宾特洛甫喊道。
七年之后,1945年11月29日,我们听到了同样的对话。同样的用词。这一次,那些词也许少了些犹豫,多了些笔录的痕迹;但是,那些话是完全一样的油腔滑调,一样的滑稽可笑。这次的对话发生在纽伦堡国际审判法庭。美国起诉人希尼·奥尔德曼(SydneyAlderman)对纳粹破坏和平的阴谋提出指控,他从卷宗里拿出了一摞文件。里宾特洛甫与戈林之间的这场对话在他看来揭示了这一阴谋,一目了然。我们在其中听到的是一语双关的对话,其目的是把别的国家也卷进来,希尼·奥尔德曼说。接着他开始朗读这段对话,好像在朗读一个剧本。他念到第一个人物戈林的名字,被告席上的戈林居然打算站起身来。但是他很快明白人们不是在叫他,而只是在他眼前展现他的角色,重新朗读他当时说的话。奥德尔曼用单调沉重的语气重读了当时的场景。
戈林:里宾特洛甫先生,您很清楚,元首在离开之前把他的责任委托给我。因此我要告诉您,奥地利沉浸在巨大的欢乐中,您可以在广播里听到。
里宾特洛甫:这简直太超乎想象了,是吧?
戈林:阿图尔·塞斯—英夸特担心国家会陷入恐怖或者战争。他要求我们立刻赶来,我们很快就抵达了边界,以防混乱发生。
但是在1938年3月13日那天,戈林不知道,这段对话有一天会被揭露出更真实的意义。他曾经给自己手下的部门下指令,要求他们记录所有最为重要的谈话;他要让大历史有一天把它们拿去做记载,也许到了晚年,他将写下他自己的《高卢战记》,谁知道呢?那样他就可以依据当时的笔记来书写他事业生涯的伟大时刻。他所想不到的是,这些笔记没有在他年届退休之时在他办公桌上完结,而是最终到了一位法官手里,到了纽伦堡。我们还可以听到别的场景,比如在3月11日的前两天,在柏林和维也纳之间的对话。他当时以为除了阿图尔·塞斯—英夸特或者多明布鲁夫斯基(充当中间人的德国大使馆参赞),只有做记录的人,他想让这场难以言喻的对话流传百世。而他不知道,事实上所有人都听得到。噢!不是指在他当时讲话的那一刻,不是,而是在那个时候的将来,那是他一直觊觎的将来。因此,戈林在那天晚上的所有谈话都有完整的档案,可供查阅。炸弹竟然奇迹般地放过了它们。
戈林:阿图尔·塞斯-英夸特打算什么时候成立自己的内阁?
多明布鲁夫斯基:二十一点十五分。
戈林:内阁应该在十九点三十分成立。
多明布鲁夫斯基:……十九点十五分。
戈林:开普勒(Keppler)会把名单给你们。你们知道谁要当司法部长吗?
多明布鲁夫斯基:知道,知道……戈林:名字说给我听听……多明布鲁夫斯基:您的姐夫,是吧?
戈林:对,就是。
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戈林把他的日程安排口述下达。一步,又一步。在简短的对话后面,我们听到的是命令式语气,还有蔑视。黑手党的脸此刻突然跳到我们眼前。在刚才读到的那个场面过后不到二十分钟,阿图尔·塞斯—英夸特打回电话。戈林命令他重新去见米克拉斯,让他好好明白如果他不在十九点三十分以前任命首相,我们就会猛袭奥地利。此刻,戈林与里宾特洛甫那场讲给英国间谍听的充满善意的对话远在天边,奥地利的解放者们也远在天边。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那句威胁之词:“猛袭奥地利”。这让人立刻联想到毛骨悚然的场面。我们还要把线轴再往前倒一下,更进一步理解这个事件,我们应该忘记我们自以为知道的那些,忘记战争,把那个时期的时事新闻拆开来看,把戈培尔的蒙太奇和他所有的宣传拆开来看。我们应该回忆起来,闪电战在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是。它不过是一堆坦克车堵塞了公路;它不过是一场规模庞大的发动机故障发生在奥地利国家公路上;它不过是一帮人的疯狂。闪电战,它只是在这之后才出现的一个词,只是像一张后来打出的扑克牌。在这场战争里,让我们惊讶的是:如此的肆无忌惮竟能获得成功,难以置信。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世界面对虚张声势总是做出退让。甚至最为严肃最为刻板的世界,甚至陈旧的秩序,如果说它从不向正义的要求屈服,从不向起义的人民屈服,那么面对虚张声势,它却卑躬屈膝。
在纽伦堡,戈林紧握双手支着下巴,听奥尔德曼朗读。有时,他微笑。以往戏剧的主要演员们现在都聚集在同一场戏里。他们不再在柏林、维也纳和伦敦,他们互相之间相隔不过几米远:在告别午宴中表演的里宾特洛甫,像犯人头儿82一样满脸奴相的阿图尔·塞斯—英夸特,惯于强盗手段的戈林。最后,在结束他的陈述之前,奥德尔曼重新回到了3月12日。他朗读了那场对话的结尾。朗读的语气单调,剥去了当时的一切威严,让对话回到它的本来面目:一出纯粹的混蛋勾当。
戈林:这边天气好极了。蓝天。我坐在自己的阳台上,身上盖得厚厚的,天气有些凉。我在喝咖啡。小鸟啾啾地叫。我可以从收音机里听到奥地利人的热情。
里宾特洛普:真是太好了!
这一刻,在大壁钟下面的被告席上,时间停止了。大厅里所有人都朝他们看过去。《法兰西晚报》报道纽伦堡审判的特派记者凯塞尔这样讲述现场:听到“太好了”那一句,戈林笑起来。回想当时那句故作吹捧的感叹,戈林或许感觉出那句台词是何等遥远,此刻,那句台词的对面,是人类大历史,它的庄严,以及人们对大历史重要事件的共识。他一边瞧着里宾特洛甫,一边笑。里宾特洛甫也跟着发出神经质的狂笑。面对国际审判法庭,面对他们的法官,面对来自全世界的记者,他们站在废墟之上,无法止住自己的笑。
一整天的电话已经到了二十点。德国人,如历史教科书所讲,坚持不顾一切地维护他们的表面,他们想的是不去惹怒国际社会(而后者显然对此毫无怀疑)。终于德国人对威胁米克拉斯感到厌倦了,决定采取行动。算了,如果阿图尔·塞斯-英夸特不能当总理,那么就让他以内政部长的名义来帮忙。为了让国防军越过奥地利边界而不给人违背国际法的印象,他们让阿图尔·塞斯—英夸特邀请德国人来自己美丽的国家,而且要冠冕堂皇,要马上来!噢,那当然,他不过是个部长,但是,米克拉斯不愿意任命他做总理呀。所以就要打破规则。非要骑着宪政法律这匹马可是没大用处,时机刻不容缓,什么都不能超越和对抗这一点。
于是,德国人等待阿图尔·塞斯—英夸特的召唤,他应当向纳粹发一封电报,请他们强力支援。到了二十点三十分,没有任何动静。气泡酒在高脚杯里已经没了泡沫。天哪,这个阿图尔·塞斯—英夸特,他在干什么?德国那边的人都希望事情快一点,他还不快点写他那个电报短信,大家好去吃晚饭呢。希特勒已经按捺不住了,他已经等了好几个小时!大概已经等了好几年!于是,二十点四十分整,暴怒到极点的希特勒下达命令入侵奥地利。算了!管他阿图尔·塞斯—英夸特发不发邀请。可以不要嘛!管它什么权利、宪章、宪法、条约!管它什么法律!法律不过是些所谓讲规范、抽象、宽泛、无人称的小害虫,是《汉谟拉比法典》的成群妻妾,她们号称对所有人一样,其实都是些婊子!既成事实难道不比那堆权利来得更结实吗?我们就是要不经任何人准许入侵奥地利,我们的行动是出于爱。
无论如何,入侵令一旦发出,那些人还是心里犯嘀咕:有个形式上的邀请还是更妥当吧。于是起草了一个电报,就是他们希望收到的那种行文:爱情真是深厚,所以就干脆把他们渴望得到的直接口述给自己的小情妇,让她们写成小纸条。三分钟过后,阿图尔·塞斯—英夸特收到电报文稿,他得把这个发给希特勒。如此一番,通过很微妙的反向努力,入侵者摇身一变,成了受邀嘉宾。得把面包变成肉躯,把葡萄酒变成鲜血。但是,又一个意外来了:极擅长点头哈腰的阿图尔·塞斯—英夸特好像并不完全准备出卖奥地利。时间分分钟流去,电报迟迟不来。
漫长的商榷在走廊里开始了,不时有人耸一耸沉重的肩膀,时间已接近子夜。至此时刻,纳粹已经占据了奥地利政权的中枢部门,阿图尔·塞斯—英夸特始终顽固地拒绝签署电报,维也纳城里的疯狂仍在继续,闹事者杀人作乱,制造火灾,喊叫声四起,犹太人被揪着头发拖在地上,街道布满碎瓦残骸;此时此刻,伟大的民主国家们好像什么都没有看见,英国已经入睡,鼾声安详,法国做着美梦,所有人都不理不睬。最后,老米克拉斯违心地任命了纳粹分子阿图尔·塞斯-英夸特为奥地利总理。最大的灾难经常是挪着小碎步宣告自己到来。
闪电战3月12日上午,奥地利人狂热地等待纳粹到来,沉浸在无尊严的快乐中。在当时的很多电影里,我们看到无数人伸出手臂行纳粹礼,在自己小店铺的柜台前,在市场的小货车前。观望的人群遍地都是:踮起脚尖张望的,登上房子高处的,站在矮墙上的,爬上电灯杆的,不管什么地方,只要能看见。但是,德国人却让他们久久等待。上午过去了……下午也过去了,好奇怪;有一刻听到了巨大的摩托车声,小旗子于是摇动起来,人们的脸上显出笑容,“他们到啦!他们到啦!”叫喊声四处响起。瞪得大大的眼睛紧盯着沥青马路……结果什么都没有。众人继续希望,渐渐地,开始累了,胳膊垂下来;又过了一阵,人们跑到草地上坐下来开始聊天。
12日晚,维也纳的纳粹党人准备举着火把欢迎阿道夫·希特勒到来。仪式将会激动人心,宏伟壮丽。可是一直等到很晚,也没有人影出现。大家不明白出了什么事。男人们喝开啤酒,唱起歌,使劲地唱,但是很快就没了劲头,隐隐有些失望。这时,三名德国士兵下了火车。有过短短一刻,众人欢欣鼓舞。德国士兵?奇迹啊!他们成了整个城市的嘉宾!从没有人像维也纳人在那个夜晚那样热爱过他们。维也纳!拿出来吧,你所有的巧克力,所有的松树枝,所有的多瑙河水,所有的喀尔巴阡山风,还有你被叫作戒指路的环城大道,你的美泉宫,你的中国式沙龙,你的拿破仑卧室,你的罗马皇帝遗体,你的金字塔军刀。那三个德国人其实只是小卒,负责安排大部队安营扎寨。但是,众人已经等不及被入侵的时刻,三个德国人被带到城里,享受凯旋而归的礼遇。这三个可怜的家伙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引起这般热情。他们想不到可以被爱到这样的程度。他们甚至有点儿害怕……爱有时会让人害怕。毕竟有人开始疑问:德国的战争机器在哪儿?那些坦克在干什么呢?摩托化部队呢?还有,跟我们说好的所有那些了不起的家伙什儿,它们在哪儿?元首不要他老家那所他出生的房子了?不,不,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流言开始蔓延,没人敢大声说话。对纳粹还是小心为好,他们什么都在听……人们议论着,并不很确信。但是现在的情景毕竟确认了一些传言:德国军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越过边界,但是,那些传奇般的了不起的德国战争机器,它们悲惨地抛锚了。
事实是,德国军队越境时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其混乱程度不堪想象,其速度之缓慢令人吃惊。此刻,军队在林茨,离维也纳不到一百公里。不过,3月12号那天天气似乎出奇地好,几乎是梦想中的好天气。
一切准备妥当!九点整,边界的栏杆升起来。一下子,竟然已经在奥地利境内!甚至不需要暴力和炮响,不,我们充满了爱,我们不用努力就拿下,我们是温和的,微笑的。坦克,卡车,重炮,全部人马都在缓慢地朝维也纳前进,准备参加盛大的婚礼检阅。新娘是同意了的,有人说这是强奸,不是的,这是蜜月。奥地利人声嘶力竭地叫喊,做出尽可能漂亮的纳粹行礼,以此来表示欢迎。但是,从林茨去维也纳的道路艰难,车辆全部被颠坏,摩托车一个个像手扶拖拉机那样猛咳。哎!这些德国人!他们不如去做园艺!来奥地利转一小圈就够了,然后就回柏林,乖乖地,把他们的装备都改造成拖拉机,去蒂尔加滕公园种白菜就好了。因为在林茨四周,一切都很糟糕。只有天空依旧,洁净无瑕,不动声色,难得的好天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