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华文化之美:品味酒文化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4.89
4.1折
¥
86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郭月琴,杨洁,孙继平 著
出版社新华
ISBN9787516667170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6元
货号1203223946
上书时间2024-06-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郭月琴,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西海岸新区首批优秀青年人才,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协委员。主要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酒文化、风俗文化方面见解深刻。
杨洁,博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在文学、传统酒文化等领域颇有研究。
孙继平,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史、中国酒文化、茶文化等。
目录
第一章 杯中文化,源远流长
酒的起源
酒的雅号
悠悠酒史
酿酒佳话
酒坊、酒肆与酒旗
第二章 琼浆玉露,香飘满园
白酒:入口绵甜,余味悠长
米酒:蜜香轻柔,幽香纯净
黄酒:香气浓郁,风味醇厚
果酒:甘甜清澈,细腻舒畅
啤酒:干爽柔和,香气怡人
第三章 觥筹交错,古色古香
酒器史:酒为器盛,飘香万里
陶酒器:制作精致,造型优美
青铜酒器:形制各异,底蕴深厚
漆酒器:气质出众,风格典雅
瓷酒器:精致细巧,绚丽多彩
金银酒器:器型丰富,华贵夺目
玉制酒器:玲珑剔透,优雅高贵
第四章 酒以成礼,醇香万代
酒礼起源
“礼饮三爵”与监酒官
文人与酒礼
酒品与酒德
第五章 推杯换盏,相沿成俗
敬天尊祖,奉酒而祭
满斟寿酒,福寿绵长
玉液琼浆,喜庆良缘
宅中备佳酿,喜迎八方客
劝君一杯酒,依依惜别情
春暖入美酒,万象更新时
清明日对酒,人生须当醉
端午佳节日,举杯共欢饮
中秋谁与共,月下一壶酒
佳节又重阳,醉卧东篱下
举杯迎新岁,挑灯夜未央
第六章 曲水流觞,佐酒助兴
饮酒行令,古已有之
文采飞扬的雅令
雅俗共赏的筹令
增添乐趣的骰令
活跃气氛的通令
第七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文人与酒
诗词与酒
书画与酒
名著与酒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自古以来,酒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擅酿酒,也爱品酒。
本书带你探寻酒文化的起源,认识酒的不同品类,了解古色古香的酒器,探秘饮酒活动背后所蕴藏的礼仪、习俗、雅趣和人情。阅读本书,知酒,懂酒,更加深入地品味酒文化。
精彩内容
第一章杯中文化,源远流长酒的起源中国人崇尚饮酒,究其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然而酒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历来众说纷纭,后人也很难判定。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造酒的传说,被人们普遍认可的有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的故事。
猿猴造酒与其说猿猴造酒,不如说猿猴在大自然采摘野果的过程中发现了酒。猿猴是一种具有较高智商的动物,它们生活在山林之中,在觅食野果的过程中发现熟透了的水果有一种特殊的“滋味”,甚是美味,食用之后感觉飘飘欲仙,十分惬意。事实上,这些熟透的水果在储存过程中内质已经发酵,产生了最原始的“酒”,这让猿猴十分喜爱。
自然发酵的果酒最初是猿猴的偶然发现,后来猿猴会把葡萄、梨、猕猴桃等水果有意识地存放起来,比如把水果储存在石头的凹陷处,让其“自酿”,等“酿制”成功便拿来饮用,这就是猿猴造酒的故事。
仪狄造酒史料记载,仪狄是夏禹时期的造酒官。相传他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掌握了酿酒的技术,于是将酿好的美酒进献给夏禹,夏禹饮用之后发现这种饮品无比美味,十分喜爱。同时,作为一代明君的夏禹也马上意识到,如果君主沉迷于饮酒,必将给整个国家带来灾难,所以夏禹不仅没有赏赐仪狄,反而不再重用他。仪狄造酒的传说流传开来,他本人也被奉为“造酒始祖”。
杜康造酒“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所有提及“杜康”的诗句中,曹操的《短歌行》可谓意蕴深远,影响广泛。在原诗中,杜康指的是一种能够解忧的美酒,然而在民间传说中,杜康是一位鼎鼎大名的酿酒师。杜康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既采用了前人的经验,又加入了自己的创造,用高粱酿出了风味独特、味道极好的酒,令人称赞不已。
在民间,杜康被奉为酒神,许多城市都有与杜康相关的遗迹,例如陕西渭南的杜康沟、河南汝阳的杜康矶、山东济南的杜康泉等等。
“酒”字溯源酒是生活中常见的饮品,那么“酒”字是怎么来的呢?中国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遵循象形、会意的原则造出来的,中国古人多用坛子装酒,所以“酒”的本字就是形如酒坛的“酉”,距今7000多年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过形似“酉”字的酒坛,在甲骨文、金文中可以明显看出“酉”字的象形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酉”字酒坛的本义逐渐消失,成了酒的代名词,后来人们又根据酒的液体特性,在“酉”字旁边加上了水的形态,从此“酒”字定型并沿用至今。
酒的雅号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古往今来的人们在品饮美酒的过程中还给酒取了很多雅号别称,这些名字为中国酒文化增加了一抹诱人的色彩。
醪醪的本义就是美酒,在一些文学作品和文献记载中经常用“醪”作为酒的别称,辛弃疾《贺新郎》词中写道:“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我们在平时也会到超市购买醪糟米酒,“醪”原本就是酒的代名词。
醍醐“醍醐”一词常让我们想到“醍醐灌顶”,其实这个词语还有一层含义就是美酒。白居易诗中写道:“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古代的文人经常用醍醐来指代美酒。
绿蚁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描写的情景让人感到无限美好。那么为什么用“绿蚁”来形容酒呢?
因为古代新酿的酒表面有一层绿色的“酒渣”,细如蚂蚁,所以称为“绿蚁”,事实上它是浮在酒表面的一些泡沫。人们索性将这一形象的比喻当作酒的雅号,流传至今。
杯中物杯中可以盛放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在中国文化中,“杯中物”这个名字是酒的专属。杜甫曾经写道:“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现实中的万般无奈与杂乱可以暂时不去管,且尽这杯中物。
酒谚拾趣茶为涤烦子,酒是忘忧君“涤烦子”,就是洗涤内心的烦恼,一杯清茶让烦躁的内心平静下来,这是茶特有的功效。“忘忧君”是酒的别称,因为酒能够让人暂时忘却现实中的忧愁烦闷,放浪形骸,得到片刻的放松。
人间最万能的解忧之物就是酒,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不沉醉其中。很多人也会经常反省自己饮酒误事,然而当美酒摆在面前时,却又忍不住小酌、畅饮,直至大醉,或许在生活中历尽风霜的人确实离不开“忘忧君”吧!
悠悠酒史中国酒文化的历史非常久远,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酒的记载,但是真正有明确酿酒工艺的记录还要追溯到西汉时期。中国酒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面貌,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在汉代以前,酒与人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酒是一种饮品,其实也是一种食品,在不同的场合中有不同的作用,发挥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有酒食应该先让长辈食用,这是一种孝道,它与人的品质养成具有密切关系。
《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是在寒冬用稻谷酿造美酒,春天饮用,可以求得长寿。《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意思是要用美酒款待客人,这也说明用酒来接待宾客的传统自古有之。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酎是重酿之酒,配乐而饮,这里的酒与“礼”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秦汉以后,酒文化越来越注重“礼”,对于饮酒是有严格规定的。两汉时期,酒的种类逐渐丰富,饮酒也跟一些重要的节日联系起来。
到了三国时期,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人们饮酒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允许民间自由酿酒,酒有了合法的地位,酒业市场得以兴盛,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酒税”,成了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对饮酒极为推崇,“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代表,刘伶更是成为酒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人物。魏晋时期的酒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偕亲朋好友在兰亭清溪旁举行“曲水流觞”活动,众人饮酒赋诗,谈笑风生,热闹至极。醉酒后的王羲之挥笔写就千古名篇《兰亭集序》,一时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唐宋时期,文人群体对酒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唐诗宋词的兴盛让酒成了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酒与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的酒文化高度发达并且多姿多彩,在物质层面和精神领域都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山东兰陵自古盛产美酒,其酿酒历史非常悠久,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曾经担任兰陵令,为兰陵酒的推广奠定了历史文化根基。唐代诗人李白对兰陵美酒向往已久,当他游历到山东兰陵的时候开怀畅饮,顿时激发了灵感,写下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名篇。宋代制酒工艺也得以发展,出现了蒸馏法,白酒逐渐成为日常饮用的酒类。
北方少数民族历来豪饮,金代有烧锅酒文化,元代则出现了烧酒。明清之后,酒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不同节日、不同场合要饮用不同种类的酒。明清以来,不仅酿酒技术、工艺得到空前发展,饮酒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普及,饮酒之风风靡整个社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