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源工业互联网的财富秘密
  • 开源工业互联网的财富秘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开源工业互联网的财富秘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9.24 5.5折 8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杜玉河|责编:刘志红

出版社电子工业

ISBN9787121387890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1202166981

上书时间2024-06-0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推荐序
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庞大的市场需求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工业软件正如工业一样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心。在国家重视的同时,如何把握机遇,推动技术创新与实现商业价值的双轮驱动,在此基础上实现工业软件的可持续发展呢?《开源工业互联网的财富秘密》这本书清晰地诠释了其中的规律。
工业软件产业是一座超大富矿
目前中国的软件(含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19年超7万亿元的产值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软件内需市场的规模。同时,产业布局较全面,以华为、BAT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也名列前茅。根据市值,目前在全球前10家市值*的ICT企业中,美国6家,中国3家(即华为、阿里、腾讯,华为未上市,但估值可与苹果相比),韩国1家(三星)。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工业软件从无到有,已能提供一系列国产工业软件产品,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领域,中国还明显存在短板。例如,在大型高端工业软件,包括CAD、CAE、CAM等方面,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产品垄断,自主版权的软件和平台系统依然缺位,成为我国“制造强国”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软肋。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应重视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的内涵丰富,面向不同领域的工业软件各不相同,它们是保障工业领域健康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在近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中,面向离散制造业、集成电路业的工业软件已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其他如建筑业等领域的工业软件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可以预见,中国工业软件大发展的时期到来了。
面向集成电路设计的工业软件在我国比较落后,即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这方面全世界基本上都被美国的 Cadence、Synopsys和Mentor(已被德国公司收购)三大公司所垄断,我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需要奋起直追。如果这三家公司不允许我们使用其产品,那会让我们十分被动。
其次,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工业软件。在离散制造业领域,全球工业设计仿真软件产业格局主要由美、德、法三国把控。相比之下,这方面国产软件还较弱,尤其是3D CAD软件,并缺乏与CAD配套的CAE软件,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业软件体系。
我国制造业对国外高端工业软件形成长期依赖,飞机、船舶、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重点制造领域长期以来依赖国外工业软件,不能满足我国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快速创新发展的需要。
接下来,谈谈面向建筑业的工业软件。目前建筑业的工业软件如 GIS、BIM、IoT 等,各自只覆盖建筑业的全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彼此没有融合起来。实际上,这些软件在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应当彼此相关、密切交互。例如,在一个园区建筑项目中,根据园区规划、环境营造、交通布局、建筑设计、成本核算、施工管理、智能管控、通风取暖、节能照明、安防应急等方面的要求,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应当对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等环节,综合实施统筹规划、全面考量、高效推进、无缝对接、智能管理、安全运作等。应该说,目前建筑业还没有出现这样全面的高端工业软件,鉴于中国建筑业的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和活跃程度在世界上领先,中国建筑业的工业软件是大有可为的。
总之,针对工业软件的发展,中国拥有全球较大的产业门类,市场新需求不断涌现,具有强大的市场驱动力,再加上政府和企业重视投入,中国工业软件完全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用开源文化发挥中国“工程师红利”,让“财富”不重复造轮子
发展软件产业,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国软件人才的资源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的人才资源,包括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软件从业人员存量大、增量大、质量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软件从业人员达855.7万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约占世界10%;而在人才储备上,则优于美国。201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 695.8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59 3亿人,人才存量巨大;在人才质量上,目前,软件人才本科及以上学历达79%,且持续上升。
此外,中国的软件人才成本低(2017年IT员工平均薪酬为13.03万元)、人才勤奋度高,人才创新性及研发效率高,具有较大优势。但中国软件人才也面临着工作规范性不足、团队合作精神不足、英语水平较差、担任跨国企业高管的人才较少等劣势。据一些经济学家估计,到2025年,中国“人口红利”将彻底消失,实际上,这里说的“人口红利”是指简单劳动力红利,在这个意义上,未来中国应当从“人口红利”转向寻求“工程师红利”。
为此,在软件人才培养上必须大力支持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人口红利”转变到“工程师红利”。目前中国的R&D经费世界第二,专利等知识产权拥有量不断增大(如2015年PCT专利排名世界第三),随着中国工程师队伍的继续增长,中国将有可能出现“工程师红利”。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软件技术已渗透到几乎所有信息技术之中,软件人才在网信领域的高技术企业中,比重往往超过七成。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工程师,其中,软件工程师占比较大,他们对“工程师红利”的贡献较大。今后,中国软件工程师数量可能会走在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现在,世界上开源已经成为一个潮流。开源通过源代码开放,可以让工程师充分创新,不重复造轮子,有利于软件工程师发挥“工程师红利”。
用开源促创新:华为的实践证明在中国开源是可行的
在开源方面,当今,开源软件已成为软件业的主流,将促进软件业开放创新,而中国软件从业者应该向华为学习,努力提高对开源的贡献度。
2018年著名的黑鸭子公司(Black Duck Software)审计了超过1 000个商业代码库,发现96%的商业代码库含有开源组件,平均每个程序含有257个组件,代码库里开源组件的比例从36%增长到了57%,显示私有软件使用开源代码的比例在增长,很多私有程序包含的开源代码比私有代码多。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开源软件和专有软件将会长期并存,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开源软件的发展更快,主要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基本上都是基于开源软件平台的。
开源软件有利于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例如国产操作系统大多都是基于开源软件发展起来的。以华为为例,从2006年至2011年,华为积极投入开源软件领域,并完成了从应用者到参与者,再到贡献者的角色转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很大发展。中国企业应当向华为学习,走华为走过的这一条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发展软件事业的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2020年3月
推荐序
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国家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我们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这就需要通过软件提升我们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粗放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从而使得我们的产品从低端价格向高端价格方向发展。如何高质量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工业软件、靠智能制造、靠数字制造、靠网络制造来提升我们的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提升我们制造业的管理水平。
大家很关注工业及工业软件的发展,而工业软件是我国工业高品质发展的一个短板,“以前矛盾不突出,现在不补就要命”,面对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工业软件的高品质发展已成为解决工业高品质发展的关键要素。
工业软件的特点是什么?*个特点是渗透性。工业软件已经渗透到工业领域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之中,是工业体系的血液和神经。第二个特点是融合性,已经嵌入到工业产品和硬装备之中,与业务流程紧密融合,成为工业装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第三个特点是工程性,按照工业流程的需要构建生产线的方式,组织工业活动。第四个特点是支撑性,工业软件全面支撑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可以说离开了软件,我们一件事都做不了,软件非常重要。
工业软件的复杂性、高可靠性的要求,对开发者而言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依靠高额的投资都很难做到的事情,用开源可以做得到吗?用开源做出的工业软件可靠吗?劝工业领域的企业家做开源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情。
工业软件采用开源软件及进行开源已是国际流行趋势。开源在国际上已经走了三十多年的历史,从弱到强,从异类到主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相信在国内推动开源,特别是工业领域的开源也并非易事。也不是写一两本书,讲几个案例就可以解决的。本书作者采用讲开源故事的方式进行,将开源在工业中的应用演绎清楚。通过书中讲述的几个故事,可以理解工业软件特别是开源的重要性,大家可以细细品味。通过历史的追溯和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大家可以慢慢体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里要提一下,浙江大学是国内*早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开发的单位之一,也是*早开展具有开源特点的工业软件的开发单位之一。围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开发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D、CAPP和物流管理等软件,在一大批制造企业中得到成功的应用。我们也欢迎软件界的朋友,也欢迎制造企业的朋友有机会到杭州来,共谋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建荣
 2020年3月



 
 
 
 

商品简介

开源能否赢利?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吗?可实现商业价值吗?为什么要开源?怎样开源?全球开源企业如何实现赢利?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如何做开源公司的投资估值?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工业互联网也能开源吗? 本书就以上问题,梳理了开源30多年来影响重大的事项:人物、事件、社区、项目、公司、基金会与许可证等;有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有细致的案例剖析:战略选择、商业模式设计、社区运营、成立基金会、项目孵化、公司运营与融资发展全生命周期等内容。案例既涉及苹果、谷歌、亚马逊、BAT、华为及特斯拉等大公司,也涉及新兴开源公司,并尝试揭开它们成功的秘密: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



作者简介
杜玉河,中国工业4.0产业联盟创始人、工业4.0俱乐部创始人,开源工业4.0产业联盟首席开源经济学家,开源历史学家;工业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创始人;智能装备应用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国家会计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EMBA校友会首任秘书长;上海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专家组成员;智领智能产业生态联盟首任轮值秘书长;杜特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机电一体化协会制造执行系统分会不错顾问,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商业协会智能装备分会智能制造不错顾问;物联网中国联席会理事长;两岸智能制造联盟联席主席;现任多地经济转型升级特聘顾问与多家创新公司独立董事。曾任中国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时空上海公司总经理;在用友软件集团工作数年(信息化规划、供应链、工业领域信息化的专家顾问);从业初期,在中国机械电子部下属某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担任多年计算机中心主任、数控设备应用专家等。 结合将近30年工作经历积累的丰富的创新产业发展经验,为区域、园区、企业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指导多地规划与建设智能制造、工业4.0的产业园区。

目录
第1章  开源的世界
第2章  竞争与创新—开源的前世今生
  2.1  开源的复兴时代
  2.2  开源历史:从自由软件到云原生
  开源0.0  :大型机时代“免费软件”
  开源0.1  :工作站时代—UNIX系统的内战
  开源0.2  :自由软件时代(GNU工程)—大教堂式的开发
  开源0.9  :自由软件阶段(GNU/Linux)—集市模式的诞生
  开源0.99  :Linux互联网生态体系的诞生(LAMP)
  开源1.0  :开源软件定义—包容的生态
  开源1.1  :资本驱动下的开源盛宴
  开源1.2  :开源分布开发时代
  开源2.0  :开源云时代—SaaS(平台的力量)
  开源2.1  :移动时代—开放核心时代(生态的竞争)
  开源2.2  :开源云原生时代(云生态的竞争)
  开源3.0  :开源软件的复兴与物联网
小结:开源的启示
第3章  开源的良性循环: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
开源成功的主要因素:三大支撑
项目-社区契合度
产品-市场契合度
价值-市场契合度
选择商业模式
云服务和开源公司竞争的护城河
进入市场:开源是营销漏斗的顶端
第1阶段:对开源产品的认识和兴趣—开发者社区管理
第2阶段:深思熟虑—产品管理
第3阶段:评估和意图—潜在客户和业务开发
第4阶段:采购和扩张—内部和现场销售
成功和失败是什么样子
  OSS3.0  :开源是每个软件公司的一部分
第4章  开源软件的繁荣背后的秘密
开源模式的创新体系
开源与博弈论、长尾理论
故事一:Airbnb的开源驱动力
故事二:Netflix
开源是一种竞争策略
  故事一:福特的汽车发动机专利分享(工业1.0  )
  故事二:特斯拉交流电动机(工业2.0  )
  故事三:IBM与PC个人电脑(工业3.0  )
    故事四:Linux战胜微软操作系统(工业3.0~工业4.0  )
  故事五:埃隆?马斯克与特斯拉智能汽车(工业4.0  )
第5章  为什么只有开源,工业互联网才能成功
故事一:博世软件创新与开源物联网套件
故事二:通用电气(GE)与开源
故事三:西门子的工业互联网与开源
故事四:实时OPC UA PubSub Publisher
故事五:SAP—各种开源项目软件的幕后贡献者
第6章  工业互联网怎样开源才能成功?
B2B业务与2C业务的差别

内容摘要
开源能否赢利?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吗?可实现商业价值吗?为什么要开源?怎样开源?全球开源企业如何实现赢利?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如何做开源公司的投资估值?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工业互联网也能开源吗? 本书就以上问题,梳理了开源30多年来影响重大的事项:人物、事件、社区、项目、公司、基金会与许可证等;有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有细致的案例剖析:战略选择、商业模式设计、社区运营、成立基金会、项目孵化、公司运营与融资发展全生命周期等内容。案例既涉及苹果、谷歌、亚马逊、BAT、华为及特斯拉等大公司,也涉及新兴开源公司,并尝试揭开它们成功的秘密: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

主编推荐
有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有细致的案例剖析:战略选择、商业模式设计、社区运营、成立基金会、项目孵化、公司运营与融资发展全生命周期等内容。案例既涉及苹果、谷歌、亚马逊、BAT、华为及特斯拉等大公司,也涉及新兴开源公司,并尝试揭开它们成功的秘密: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