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官素质论(纵横古今谈名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军官素质论(纵横古今谈名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68 3.9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湘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56328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3717633

上书时间2024-06-0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湘穗,退役空军大校。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航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航空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会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副秘书长。
主要代表作:《超限战》(与乔良合著)、《军官素质论》、《蜕变与抉择: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与中国的复兴》、《中国奇迹的奥秘》、《赶超与遏制:中美博弈的历史逻辑》、《新战国时代》等。

目录
序言
  激活自己
绪论
第一章  军官素质溯源
  一  将,国之辅
  二  前驱
  三  生长点
第二章  军官素质的动因
  一  混沌的争论
  二  遗传与潜能
  三  环境(一):宏观与微观的交织
  四  环境(二):军官亚文化群
  五  互动:遗传与环境的相倚
  六  关键点:人物、经历、岗位和时期
第三章  军官素质的内蕴
  一  素质清单
  二  素质的分类和素质的定义
第四章  军官素质的结构
  一  是独特结构,不是线性叠加
  二  素质类型形成的两类因素
  三  军官素质类型的基本形式
  四  理想结构:从“正方形”到二要素
第五章  军官素质的范型
  一  指挥官类型
  二  参谋类型
  三  以色列军官群的启示
第六章  军官素质的演变
  一  导致素质演变的诸因素
  二  素质演变的特征:主动性和滞后性
  三  素质演变的最佳境界——适应
  四  现实的选择:怎么办?
第七章  军官素质的养成
第八章  军官素质的测评
  一  世家:历史的岔路
  二  实战:铁与血的权威的局限
  三  荐将、试将、辨将及科举
  四  现代科学的印记:心理测验和操作性定义
  五  趋向:军官素质测评的系列化
结语

内容摘要
 王湘穗、乔良著的《军官素质论(纵横古今谈名将)》联系历史上无数优秀军人的成长经历,军官素质的形成,既不能缺少必备的自然禀赋,也不能脱离环境塑造和后天培养,然而,最关键的因素却在于对人潜在素质的激活。所谓激活,是指已有的潜能在反复刺激下被唤醒、激发并固化为持久能力的过程,它是先天条件与后天训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素质有赖于潜质的激活。激活自己——这是每一
名军官,也是每一位渴望成才的青年,抑或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应该知晓的道理。

精彩内容
 在孙武之后,卫国人吴起,精通用兵之道。齐人进攻鲁国时,他忍痛杀掉原籍齐国的妻子,获得了鲁
君信任并当上了率军的将军,“将而攻齐,大破之”。天下太平了,讲“礼”的鲁国人求全责备,赶走了他,吴起只好去了魏国,魏文侯拜他为将,迎击秦军,一口气连拔秦国五城。后来他又事奉楚悼王,“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再稍后,燕国人乐毅率五国之兵攻齐,“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齐将田单施离间计使燕君用骑劫为将,换掉了乐毅。田单才得以大破燕军,收复了失地。
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雅典帝国衰落以后,斯巴达取而代之,成了希腊境内的霸主,唯有底比斯军队的统帅埃帕米农达斯可以向这种霸权挑战,他统率的军队屡次击败斯巴达军队,他对军事科学和艺术的贡献撼动了斯巴达政权。在曼提涅亚战斗中,斯巴达军队被他频频调动,乱作一团,底比斯军队的胜利已差不多成为定局,然而埃帕米农达斯本人却在战斗中阵亡。这一偶然性事件改变了历史进程,底比斯军队
惊慌失措,随即后撤,使唾手可得的胜利付诸东流。
利德尔·哈特从中得出结论:一支军队.如果它的“大脑”麻痹了,那么它就会很快地随之崩溃。
优秀的将领是不可替代的。
当然,将领的成功首先离不开身后的士兵,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实力,这些是他成功
的前提,但战争并不是一道形式逻辑习题,有好前提未必就会有好结果。历史上当胜未胜之仗、当败未败之仗,当胶着却大胜大败之仗,不胜枚举。纠缠于前提并不能给人们以新的启示。孙武率吴军伐楚,政治上不利;以吴军3万对楚军20万,军力上也处于下风。在作战之初,孙子用间,使楚国拜贪婪无能的子常为将,而不用有勇有谋的公子结。当吴、楚两军相拒于汉水时,孙子又有意示误于楚,诱其分兵,后在大小别山等地连败楚军,五战之后便占领了楚都郢。在历史上没有哪个人是赤条条只身白手打天下的,总有自己的前提,大家感兴趣的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优秀将领如何取胜。战争是从不充分的前提中得出充分结论的艺术。
一个将领的优劣短长,必须经过战争的评判。汉飞将军李广,是历史名将,初为骁骑都尉时,随周亚夫击吴、楚叛军。他骁勇善战,夺得了叛军旗帜。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战功,时人有“李广有气,天下无双”的赞誉。但李广治军简单,行军不讲究部伍行阵,驻扎时只选择水草肥美的地方,并要使部下人人感到方便,夜间宿营或行进甚至不派巡哨和尖兵,在领兵独当一面时,他治军不严的缺点就显得尤为突出,战斗中时常陷于被动。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入塞,汉武帝拜李广为骁骑将军,率精骑万人出雁
门,李广恃勇轻进,匈奴诈败设伏,将其包围,李广势穷力竭,竞为匈奴所擒,后夺马逃归,其军尽失。
“李广难封”,常使骚人墨客为之扼腕而叹。
优秀将领之所以能辅国必强,还在于他们对所处的时代、所处的位置有透辟的认识,并能够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恰到好处地扮演历史和命运赋予自己的角色。秦将王翦未尝没有出征未捷何以为家的胸怀,但他在挂帅出征时,偏要向前来送行的秦王讨要良田、美宅,以备养老之资。在进军途中,又几次派人请求秦王为他修缮宅第。(P4-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